只跑了十來分鐘,出了一身的汗。是不是意味著今天的運動量達標了?

想長肌肉的淑嫻老師


你好,你問只跑了十來分鐘就已經出了一身的汗,是不是運動量達標了呢?

我來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

你的運動量達不達標?這個不能以出汗作為鑑別的標準。

要看你的體質,平時是什麼樣的?他有的人一動就出汗,你說你跑十多分鐘就出汗了,那能達標嗎?是吧?

再就是看你跑步的頻率強度。

如果你跑得非常汗,可能100米唉,十秒20秒就出汗了,對吧?

所以不要把這個出汗作為你的運動量是否達標的標準。

而且標準也不是固定的,主要是看完你運動後,你的自我感受。

有一個就是以心率判定你跑步的強度。用220減去你的年紀,然後它的上下70%就是你正常的跑步鍛鍊的健康心率。

也不知你年紀是多大,這個都無法做出一個準確的判斷。

但是如果以健身為目的,就是做完了比較舒服,稍有疲勞感,休息一小會就能緩解過來,還可以,這就不超標。

反之就太過了,有益無害,是保健,還是競技,不知你的目的是何在?

我的回答就到這兒,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


無名小郎中


已經減肥40斤並且成功保持兩年至今的我很高興來回答題主這個問題。

造成人體流汗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人處在一個緊張、激動以及恐懼的情緒下也會容易出汗,我們俗稱的“冒冷汗”。

比如外界溫度影響或者運動以後造成人體溫度過高,由於人是恆溫動物,排汗可以幫助我們降低體溫,夏天即使不怎麼運動也容易出汗。



一般來講肥胖的人比身材苗條的人容易出汗,而有的人,即使運動半小時以上,也不怎麼出汗。

所以,從這裡你就可以發現,運動達標與否和出汗量的多少是沒有直接的關係的。

運動量太大會造成肌肉以及身體機能損傷,運動量太少又達不到健身訓練的效果,該如何判斷自己的運動是否達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運動量大小與健身效果
  • 燃脂心率
  • 疲勞感判定
  • 減脂運動
  • 力量訓練
  • 入門級原則



1、首先必須要清楚的知道運動量大小和健身效果的關係

運動健身是一件健康、科學高效的鍛鍊,沒有計劃、目標以及科學的鍛鍊方法,一切努力都會大打折扣。

運動量主要是根據自我主觀疲勞感、運動強度、運動心率以及健身的目標來考慮的。

運動量大小和鍛鍊所呈現出來的效果是密不可分的,運動量如果太大,可能導致身體過度疲勞或者損傷,運動量如果太小,又達不到我們的目標。每一項運動的鍛鍊方式都不同,主要是需要掌握自我身體的感覺。



2、運動達到的心率來判斷運動強度

有關研究表明,當運動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60%,身體會開始消耗大量的脂肪來提供能量,而如果達到75%,身體在消耗脂肪供能的同時還會消耗蛋白質(肌肉)來提供能量。

所以最佳燃脂心率區間是在最大心率(220-年齡)的60%-75%。兩種計算方法供大家參考:

  • 最高心率法:有氧運動最佳心率 =(最大心率)X(60% ~ 75%)
  • 心率儲備法:有氧運動最佳心率 =(最大心率 - 靜息心率)X(60% ~ 75%)+ 靜息心率



3、自我主觀判定運動強度

這是判斷運動量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們把身體的疲勞感劃分為10個等級,如果是做有氧運動,控制在6-7級為宜,如果是做力量訓練,可以從身體自身實際情況來考慮,7-9級也可以。

4、減脂目的的運動強度

根據自身的實際條件(肌肉耐力、力量以及心肺能力)選擇適合自己的器械訓練或者有氧運動,運動強度和心率範圍有很大關係,而運動最開始的20-30分鐘,主要是消耗我們身體裡的糖原。

超過這個時間,身體才會大幅度提高脂肪的使用比例,但是一旦超過60分鐘,身體又會開始分解身體裡的蛋白質和肌肉來提供能量。



所以,減脂目的的有氧運動必須保持在自己燃脂心率的範圍內持續運動20分鐘以上,60分鐘以內比較合適。

5、力量訓練的運動強度

有氧運動+力量訓練可以收穫更佳的燃脂效果,選擇力量訓練的類型需要結合自身的肌肉力量、耐力等選擇力量訓練的動作、公斤數以及訓練組數等。

如果在力量訓練的過程中出現噁心、疲勞、渾身乏力等不要苦苦堅持,應該立刻停止。

運動完了以後可以利用自我疲勞感來評價,如果身體過度疲勞,說明你的運動量太大,下次需要做出調整。同時,要注意營養的充足攝入以及適當的休息。



6、如果你是運動入門者

如果你是個剛開始運動的“小白”,缺乏運動或者已經很久很久沒有集中性運動,這個時候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要一上來就開始高強度的“擼鐵”。

讓我們的身體有一個適應期的階段,一步一個腳印的堅持下去,再慢慢的增加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減脂增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要爭強好勝。加油!


愛美食的資深減肥人士


出汗並不代表運動量達標了,出汗有多種原因引起,而且出汗也並不代表你減脂了

1、我之前遇到過三五個學員,他們稍微一運動就出汗,但是訓練強度並不大,這個和一部分人的體質有關係,有的人汗腺比較發達,所以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情況是否屬於這一種。

2、要學會自我感知強度量。一般1代表微量,5中等強度,10大強度。訓練如果想要有個好的效果建議保持在4-6的訓練感知強度。

3、比較簡單科學判定運動強度大小的方法是訓練後測量每分鐘心率的多少,正常人的心率區間是60-100為正常靜態心率,首先要先清楚自己的靜態心率。一般人達到心率130-150即可。

4.健身訓練中比較常用的訓練強度的一個算法:【(220-年齡)-靜態心率】乘以運動強度(50-85%)+靜態心率;或者年齡+脈搏=170來推算運動強度


大軍Gavin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大運動負荷、出力大、流大汗的運動方式才有益身體健康,其實這種觀念是不全面的。即便每天10分鐘的鍛鍊,也對心血管健康有非常積極的影響,這對辦公族來說非常重要。

同時,研究提醒,“輕負荷運動”運動量小,注重歡快的情緒和鍛鍊過程,既可以促進身體健康、調節器官功能,又不會造成身體傷害。

輕負荷的運動方式因人而異,如輕鬆跑,可以單人慢跑,也可以雙人或多人一起跑,也可以早晨跑或傍晚跑。每天跑10~20分鐘,也可以每天快走一刻鐘,堅持數週後人體的耗氧量會增加4%~8%左右,起到“強心”、加快呼吸和身體循環作用,提高身心的愉悅感。也可以輕輕活動大小關節,讓它們變得更加靈活、柔韌。


彩虹姐的生活


你想啥呢?是不是跑了十分鐘出汗了,就認為自己今天達標了,你這是想騙自己嗎?怎麼可能呢?

我也是很喜歡出汗的,夏天的時候沒有開始跑就出汗了,一個小時慢跑下來,基本上全身的衣服都己讓汗水溼透,在冬天裡也是跑下來,衣服也是讓汗水溼了一半,天氣再冷跑十到二十分鐘也一定出汗,我基本上都不敢穿溼一點都特別顯眼的衣服,別人看到這天冷天的,這人滿頭大汗的,那眼神特別扭,沒辦法我太容易出汗了,我也去醫院看過醫生,醫生告訴我身體挺好,只是體質不同罷了,沒啥毛病。

跑步是為了鍛鍊身體或者減肥,不管是那一種,一定要堅持下去,每次四十到六十分鐘左右才行,不要認為出汗就行了,只要不是不舒服或者是太累,出點汗沒關係。





走向遠方的獨行者


大家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在這裡我簡單的發表一下尚形君的觀點,希望可以對您有所幫助。

 

出汗多並不代表今天的運動量達標了,因為出汗多少隻和你的汗腺是否發達有關,200斤的胖子夏天坐著不動還一身汗呢,他們瘦了嗎?

 

汗腺就跟我們的頭髮一樣,每個人的軟硬、濃密、色澤、曲直都是不一樣的,擁有的汗腺也是不同的,運動和出汗的多少自然也會因人而異,汗腺數量多的人,出汗也相對較多。此外還有多種因素會影響出汗量,如運動前和運動中飲水的多少對出汗也有影響。

   

運動前大量飲水,因為身體儲藏過多水分,在運動中身體散熱,降低體內溫度,必然會出汗。由於運動一直在進行,需要持續散熱,那麼在運動中補水也是非常關鍵的,同時一樣會影響著你的出汗量。

 

 

另外,出汗多少也與個人的身體素質有關:體質強壯的人,肌肉與運動器官都比較健康,即使進行強度較大的運動,也毫不費力,出的汗自然就少;相反,體質差的人稍稍活動,就會大汗淋漓。簡而言之,你的出汗量多少與符合你本身的運動強度、身體素質以及你的汗腺是否發達有關。

 

出汗和脂肪消耗沒有互相綁定,不存在必然的聯繫。我們流汗時感覺到的“油膩感”,並非是脂肪能直接變成汗液排出體外,而是皮脂腺分泌的代謝物質。脂肪的消耗,多在一定強度運動之後,脂肪供能被調動,從而分解成遊離脂肪酸進入血液提供能量。所以,脂肪的減少,主要靠消耗,而非直接“排出”。

 

人體消耗能量的主要順序為:糖類→脂肪→蛋白質。但是,在人體所有運動和活動中所需的能量,都是血糖、脂肪和蛋白質供能的綜合作用,區別在於脂肪參與的比例是不一樣的。

 

 

 

所以無論你出汗多少,都不會消耗太多的脂肪,除非在此之前你把糖類消耗殆盡,並且有氧訓練的時候,把訓練強度控制在本身能接受的最大強度的70%左右,才可能更多的消耗脂肪,讓脂肪主要供能。

 

減肥,是一場消耗和攝入的博弈。這就像跑步比賽一樣,如果消耗跑不贏攝入,那它速度再快,也得不了第一。所以,控制飲食的同時,合理地增加肌肉含量,提高基礎代謝,加上科學地運動,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至於你跑步的時間建議以自己能接受的程度為準,最低不低於20分鐘,最高不高於60分鐘,想跑步減肥那就要有過量耗氧,也就是要多做耐力性的跑步,和你的出汗真的沒啥關係。

 

以上就是尚形君的觀點,希望可以對你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大家關注尚形的頭條號。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5046420812976866"} --}

尚形健身


運動時間是完成一次完整的運動鍛鍊所用的時間,但不包括中間休息時間。 一般用淨運動時間、時段和身體反應週期這三個指標來評價運動時間。 淨運動時間是指純粹運動狀態的時間,如連續性運動時間,或間歇性運動中除休息外的運動時間。時段是指在間歇性運動項目(在連續運動中有間歇性休息)中,如乒乓球、羽毛球等,這樣的運動中30分鐘為一時段。身體反應週期是以身體反應為標準的。運動會引起身體出現一些反應,如發熱、顏面潮紅、全身關節舒展、身體前心後背輕度出汗、身體稍有疲勞、明顯感覺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加快等。自運動開始到身體反應達到上述程度所用的時間即一個身體反應週期。 要達到一定的健身效果,運動時間一般以完成淨運動時間30~45分鐘,或1~2個時段(30~60分鐘),或1~2個身體反應週期為基礎。有運動基礎並且身體機能好的健康人,運動時間可以達到2~3個運動時段(60~90分鐘)或2~3個身體反應週期,淨運動時間也可以超過45分鐘達到60分鐘。體質弱和慢性病人的康復運動時間可以適當調整,以完成20~30分鐘淨運動時間,或一個運動時段(30分鐘),或一個身體反應週期為好。也可以採用多次數、短時間的方法進行運動鍛鍊,如鍛鍊10~15分鐘,休息5~10分鐘,再繼續運動10~15分鐘。


跑步日跡


平常我們跑步定個目標多少公里,實際跑起來,身體一出汗,就認為自己的目的達到了就此結束了,但萬萬沒想到這只是一種假象!而這種假象對我們的心裡產生了一種負面效應:跑步了,出汗了,有效果了。剛開始鍛煉出汗只是出一點點微汗,並達不到我們所要的效果,可以說只能算一個熱身,讓我們體內的運動細胞激發起來,但卻有很多人止步於此,所以說你跑步沒有效果!

跑步不僅僅是要跑出汗,更要跑對時間,跑對時長,更要跑對方法。不同季節不同天氣都會影響我們跑步的時間,像沒有條件的朋友就會常常被這些外界因素所困擾,那我們該如何避免這些外在因素的干擾呢?例如:

下雨建議可以在室內進行一些簡單的與跑步同等強調的有氧運動,像高抬腿,波比跳,平板支撐,俯臥撐,開合跳都是可以的,注意這些運動的時長需達到三十分鐘以上。

早上沒有下雨儘量選擇戶外跑,新鮮的空氣,沒有限制的路程都可以促進我們跑步的動力。還有一點就是早上跑步會潛在提醒我們吃早飯哦,想必大家都知道早飯對於我們的重要性,更知道不吃早飯長期下來胃肯定會出毛病!

沒有嚴格要求自己朋友可能每次跑步就跑個十幾二十分鐘就不跑了,科學研究真正能燃燒身體內的脂肪是三十分鐘以上時長的跑步才能有效,低於該時長只能稱之為熱身。所以這個跑步時長自己也應該嚴格控制。

跑步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像田徑運動員對於跑步這方面都是嚴格要求的,兩腿之間的距離,身體下壓的高度,雙手擺動的弧度,呼吸的頻率,起步的速度等等都是有嚴格要求的,我們平常跑步鍛鍊的話雖然說不用向運動員一般嚴格。但該注意的還是得注意,避免跑步使身體受傷。



俏花旦


人的身體為什麼會流汗?

因為流汗是散熱的一種表現。

人體的通常體溫為36度到37度左右。如果體溫過高的話,那我們來如何降體溫呢?排汗。通過排汗來平衡身體內的體溫。

通常剪紙需要大概40分鐘左右的低強運動來實現。前5~10分鐘是由身體內血血液中游離的葡萄糖來提供功能。30分鐘左右是由身體內的雞湯圓和甘糖營養提供能量。之後才是由脂肪來提供能量。前期並不是脂肪一點兒也不消耗,只是供能的比例會偏低,只有運動到40分鐘左右的時候,脂肪的功能才會變高.


不愛說話的大K


一天運動在40分鐘到60分鐘就完全可以了。運動的最佳時期在上午10點左右至下午3點左右最佳。上午10點後和下午3點前可排除上班高峰期,因為上下班期間,由於汽車多,空氣汙染相對於在一天中較為嚴重。運動時間越長並不代表效果就越好,隨著時間的延長,身體消耗的蛋白質功能的比例就會上升。所以運動適當就好。不要過量。

如果想減肥的話,確切地說,運動減肥要在連續運動40分鐘以上才開始消耗體內脂肪,一般要求在40-90分鐘之間。從安全性和運動時間上來說最長不要超過2個半小時。當然,與運動時間相對應的運動強度也有直接的關係,因為運動量等於運動強度與運動時間的乘積。而運動時間在15分鐘以上、40分鐘以下一般只能達到健身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