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加和杜甫勾兌的“雞尾酒”疫情療法

埃爾加和杜甫勾兌的“雞尾酒”疫情療法

· 這是第3235篇原創首發文章 字數 2k+ ·

· 顧繼東 | 文 關注秦朔朋友圈ID:qspyq2015 ·

人類同新冠肺炎的鬥爭,彷彿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何其悲慘、壯烈和英勇!如果此刻,需要用音樂來給這21世紀的史詩配樂的話,可以是老柴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和中國的《黃河鋼琴協奏曲》

據說,在盟軍由突尼斯開始向法西斯德國的非洲軍團發動進攻的這一天,霍洛維茨(Horowitz)在卡內基演奏了老柴的這首作品,音樂會為盟軍募集了1100萬美元。而《黃河鋼琴協奏曲》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救亡歌曲《黃河大合唱》,是音樂家冼星海同中國人民一起用血肉鑄就。

而我此刻,更偏愛些埃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並以杜甫之詩相佐。全球化時代的情感和力量,即在於中西文化的打通,在貫通中怡然微醺於中西古今語義和音樂勾兌的“雞尾酒”。構築這種國際的共情能力,消除歧視,求同存異,以仁愛和行動,全人類才能凝聚抗擊新冠病毒的力量。

音詩相解,埃爾加這一作品或可用丁尼生的《悼念集》配合——

如片段二:蒼老的紫杉拽緊岩石/ 它們命名了潛在的亡戶/你的纖維羅織無夢之顱/ 你的根系包裹有骨質/季節再次帶來花朵/驅使幼雛壯而成群/時鐘在你的黃昏/敲扁人生之脆弱/哦,不為你這光彩,這花開/狂風中也不變化/而標記夏日之陽也無法/觸摸你千年憂鬱之哀/凝望著你,沉鬱之樹/患於你的頑固驚駭/我彷彿衰自氣血之外/漸次融合於汝

但私以為杜甫安史之亂後的境遇與埃爾加面臨的一戰浩劫、老年傷病更加相仿,詩聖與作曲家都是發出了踉蹌中的嘯吟,滄桑、苦楚、幻滅知命而不乏抗爭、激越和悲天憫人,間雜著田園、鄉村的起興與緩解。

第一樂章,大提琴獨奏者拉出一段宣敘調,呼應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陰暗的序曲之後,以溫和搖盪的節拍,表達出歷盡滄桑的悲嘆主題。可請出杜詩的《對雪》和《登高》。所謂“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暮年登高,艱難苦恨,萬里悲秋,百年多病,所見“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第二樂章大提琴先以撥絃方式奏出開端的宣敘調,或以《春望》佐之。“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其後的發展,當以史詩《三吏三別》來做樂隊烘托。

且錄《無家別》起句“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存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埃爾加對於一戰的震撼亦如是:在四年的戰爭中,英帝國共有90萬人喪生——除男性以外,還有許多作為隨軍護士的女性。

第三樂章,慢板,更多是個人的情感鋪展。可以《旅夜書懷》和《羌村三首》應景。間雜親情、自然和鄉村的舒緩,然憂傷揮之不去。“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第四樂章,埃爾加彷佛在向過去的快樂時光和英年豪氣作別,時有抗爭,但最終在幻滅知命中嘠然而止。相通的詩作當為《閣夜》與《九日》。描繪的是“干戈衰謝兩相催”的境遇,但充斥的依然是“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的壯麗!

此曲當然首選杜普蕾的版本。呼應杜甫《羌村之三》末句“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杜普蕾稱此部作品是“凝結的淚珠”。

埃尔加和杜甫勾兑的“鸡尾酒”疫情疗法

| 杜甫、埃爾加、丁尼生

全球化,給我們全世界各地帶來的不僅是物質的豐盛,更有精神的盛宴。未來國際化的人才,除了要擁有國際視野的專業和學習力,還需要國際情商,國際的共情能力。

共情(EMPATHY)能力,或譯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也即朱熹喜歡引用的俗語,“將心比心”。

羅傑斯的表述則是,“共情是理解另一個人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就好像你是那個人一般。但同時,你也時刻記得,你和他還是不同的;你只是理解了那個人,而不是成為了他。共情還意味著讓你所共情的人知道你理解了他。”

疫情的第一戰場,我們將心比心,當設身處地體驗武漢、湖北人民的處境,最好的詮釋大概就是日本在此次疫情中捐贈湖北的物資上印著的話語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而此刻進入國際大戰,最好的國際共情,莫過於古羅馬時代哲學家塞內加的這句話。它被印在中國人捐贈意大利的物資上,

“我們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個花園的花朵。”這種文化的共融,國際共情能力的塑造,以柔克剛,是反擊民粹主義和孤立主義的“武器”。

在新冠病毒面前,對於人類的各種抗擊政策、制度,我們需要觀察,需要思考,可以爭論,不要輕言結論。不要為了證明自己的選擇正確,而覺得自己所處的文化具有優越感。重要的是愛和每個人的行動。

哥林多前書13:1: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

哥林多前書13:2: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

也就是,中國古人常說的,“知易行難”,“仁者愛人”。

國際化給我們帶來了物質和精神的豐盛,也帶來了病毒的全球傳播。此刻,讓我們小酌埃爾加和杜甫勾兌的“雞尾酒”,以國際共情能力來理解、寬容地球上面對疫情的不同的應激情緒和文化差異。

也藉著中國傳統的清明節,表達人類共有的悼念和思念。

埃爾加和杜甫勾兌的“雞尾酒”疫情療法「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埃尔加和杜甫勾兑的“鸡尾酒”疫情疗法
埃尔加和杜甫勾兑的“鸡尾酒”疫情疗法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