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30年,總結了7條年輕人越早知道越好的道理

知道許多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好像在說年輕時候的我。

本文純文字


1.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在這個提前消費的時代,身體透支也是司空見慣。年輕時不以為然,樂在一時。要知道透支的不只是身體,還有將來獲得幸福的本錢。


2. 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

慾望多,心神就不能專一;心神不定就難以修身養志;不養志,智意就不能通達;智慧不通達,其願望就難實現。

身處物慾橫流的時代,只有那些專注的人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以前以為一輩子很長,可以做很多事,現在才明白,人生能夠真正做成功一件事都很不容易了。


3. 社會從來就不公平

銀行、火車站、機場的VIP室無聲有力地訴說著“等級不同,待遇不同”。

美國疫情嚴重,醫療設備緊缺,“有身份”的患者可以享受“後來優先治療”的待遇。

富人的孩子一出生就擁有窮人一輩子積累的財富。

馬太效應適用於方方面面。“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活得越久,感受越深。公平的程度是跟自己的身份高低成正比的

同時只有相對的公平,沒有絕對的公平。找到自己的內心的平衡點,在相對公平的環境裡野蠻成長吧。


4. 能跨越階層的只有極少數最優秀的幸運兒

媒體沒完沒了的鼓譟,讓每個生活在底層的人相信總有機會攀上金是塔的塔尖,這種無限機遇的論調在給人盲目的樂觀。只有極少數最優秀的幸運兒才有機會脫穎而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多數人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並不能改變自己的身份。

年輕的我,胸懷鴻鵠之志;現在的我,心中只有自己的小目標。

接受現在的自己,努力使自己變得比昨天的自己更優秀才是硬道理。

作為優秀的副產品—成功,終有一天會悄然而至。

永遠不要跟別人比較,總有人能讓你相形見拙。奮力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樣子最可貴。


5. 偏見無處不在

生長環境的差異,不同文化的薰陶,迥異風氣的感染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知。

生物學上,個體之間本就是競爭關係。排除異己,天性使然。

心理學上,為避免自己已有的認知失調,任何有“破壞性”的事物都要反對。

生活中經常聽到“那個人怎麼可以那樣做呢”,“那個SB”,“美國政府一點都不重視新冠肺炎”。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首先接受人的多樣性;然後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觀點中學習,最後擁有自己的新觀點。

這就是成長。

避免從眾,遇事多問一個問什麼,是真的嗎;

對鋪天蓋地的信息深度思考,避免人云亦云;

提升自己的認知,在山腰和山頂看到的風景是完全不一樣的。


6. 統一口徑就是真相,共同承認就是價值

歷史的真相是什麼?各國教科書都有不同的敘述,而各國人民對本國的說法深信不疑。

電影《誤殺》中肖央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製造了不可反駁的“真相”

貨幣的更新換代(從自然貨幣到人工貨幣,從鑄幣到印鈔再到電子貨幣)說明,價值不在於形式,在於眾人信任。

房價為何這麼高,為何人人趨之若鶩?

因為人人認為作為剛需的房子,值得花一輩子的心血去換取。這個價值大部分是主流媒體“製造”出來的。

美國的戴比爾斯和艾耶更厲害,通過廣告將石炭的兄弟---鑽石的價值提升不知多少倍。


7. 眼見不一定為實,真相是可以改變的

我們看到的一切都只是別人想給我們看到的和我們想看到的交集部分,猶如冰山一角。

外人面前我們是彬彬有禮的,內人面前我們不僅僅是粗暴魯莽的。

人的精力有限,自動忽略不想看的。這就是選擇性看見。

客觀的真相

是什麼呢?

不存在,有的只是主觀和片面的視角。

“我和那個女人沒有發生性關係”

美國總統克林頓與白宮實習生之間,口交和雪茄的遊戲實有發生,但最後參議院宣判他無罪,接受了他給出的“真相”。

---“性交”的定義:以喚起或滿足任何人的性慾為目的,接觸任何人的生殖器、肛門、腹股溝、乳房、大腿內側或臀部。

由於“嘴”沒有被列入這些身體部位,所以口交不能算作性交。


收藏

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