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結束後的南朝帝王奇葩軼事大盤點!

八王之亂後西晉元氣大傷,遠在北方的匈奴、鮮卑、羯(jié)、羌(qiāng)、氐(dī)等遊牧民族眼見有便宜不佔王八蛋,趁他病要他命的處世哲學,騎著馬牽著羊,拖著老婆孩子一家老小大舉入侵騷擾中原漢人,史稱“五胡亂華”,期間尤以“永嘉之亂”為甚。

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王劉聰派遣大將呼延晏率兵攻打西晉國都洛陽。洛陽失守後,呼延晏俘虜晉懷帝,殺太子司馬詮、宗室、官員及士兵百姓三萬餘人,同時挖掘陵墓和焚燬宮殿。為躲避戰亂,上至王公貴族、謀臣將相,下至商賈皂隸、婦孺匹夫等大量人口從京師洛陽南渡遷往長江中下游,這就是“永嘉之亂,衣冠南渡”。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因此用衣冠代稱王公貴族、縉紳、士大夫等)。南渡之後,“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豪門老王家王導、王敦等大臣扶植晉朝遠房親戚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登基,是為晉元帝,歷時五十一年的西晉滅亡,東晉開始。

東晉結束後的南朝帝王奇葩軼事大盤點!

組團南下,小富即安的偏居在建康城中的衣冠門閥們雖然窩囊憋屈,但總歸是要挽回點天朝大國顏面的。所以他們中一些不識時務、不安定分子積極鼓動北伐,想要收復中原沃土。比如“聞雞起舞”的將軍祖逖(tì)上奏請纓北伐,司馬睿卻消極的讓其自己招募士兵。得不到領導的祝福和支持,即使仗打贏了也是毫無功績的扯犢子,所以孤軍奮戰的祖逖最終在糾結壓抑中病死。又如美男子桓(huán)溫發動三次北伐戰爭,雖然有次成功的打到了首都洛陽,但大後方的衣冠們卻宅在家裡不肯北上,導致洛陽不久後又被胡人們給搶了回去,積極進取,曾說過“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名句的桓溫氣得一口老血噴薄而出,瞪著眼睛離開了這個不要強的人世間。桓溫的帥兒子桓玄為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完成父親的遺願,篡奪了智商為零的司馬德宗的皇位,但剛一登基,就被一個不信神,專門拆廟且生死看淡、不服就乾的超級能打架的猛人劉裕給趕下了臺,至此東晉game over。劉裕一統南方後,定都建康,國號“宋”,史稱劉宋,“南朝”這一歷史時期正式開始,而武力值爆表,曾經以一打一千的劉裕也被後人譽為南朝第一帝。幾乎與此同時的,北方被北魏拓跋家族政權統一為“北朝”,中國歷史上大對峙、大分裂的“南北朝”(南朝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北朝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正式亮相舞臺。

*步步生蓮

登基兩年後的南朝第一帝劉裕本來打算親自出徵收拾一下北邊的北魏立立威風,可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裡泡枸杞的劉大叔卻忽然病重不治身亡。

這位滅過六個皇帝,社會亂不亂,劉裕說的算的鬥毆一哥雖然生猛霸道,但對結髮妻子卻始終情深義重,當他稱帝之後,立刻追封已經辭世十二年的妻子臧愛親為“敬皇后”,且終生未再立後。

有情有義的開國皇帝劉裕雖然一身能耐,可繼承者們卻歪瓜裂棗、千奇百怪。到了第八任皇帝劉昱時,更是變態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層次。十幾歲的小皇帝每次出宮都要親自動手刺殺男女老幼,擊腦、錘陰、剖腹,有時殺開了心,更要親自切割皮肉,見到鮮血橫流才會滿意離開。某日突發奇想竟然要以將軍蕭道成的肚臍作為箭靶練習射箭,在馬仔們的拼死勸阻下,才改用骨簇(堅硬的骨骼製成的尖銳箭頭)射擊,一箭命中蕭將軍的肚臍後,劉昱兀自拍手大笑不止,全然不顧大將蕭道成的死活。大難不死的蕭大將軍被人攙回府邸後,越想越氣,越想越恨,不久後就發動政變,弒殺了時年15歲的皇帝劉昱,報了一箭之仇。劉家的南宋也就此變成了蕭家的南齊。

建立南齊政權的蕭道成是西漢丞相蕭何二十四世孫,在位期間革除暴政,興辦學校,減免租稅,崇尚節儉,反對奢靡,並以身作則。他的口頭語就是“使我治天下十年,當使黃金與土同價”。有理想、有能力的明君蕭道成讓南朝出現了一段相對穩定發展的階段,但他的繼承者們卻不出意料的也歪瓜裂棗、千奇百怪了起來。比較有名的就是“步步生蓮”典故的男一號南齊第六位皇帝蕭寶卷。

與見人就用長矛刺殺的劉昱不同,蕭寶卷是每次出宮都要拆毀民房,如遇見比較富裕的人家,就直接闖進屋內擄走值錢的財物,要是家中恰巧有人,那就格殺勿論,不留一個活口,由惡俗趣味而呈現出的殘暴品性可見一斑。

泡妞下血本的蕭寶卷還創意十足的讓工匠們用金銀珠寶雕刻成一朵朵蓮花鑲嵌在玉壽殿的地面上,然後讓寵妃潘玉兒光著腳在上面跳舞,華燈閃爍之間,翩翩起舞的潘玉兒腳下便明明滅滅的似是綻放出了一朵朵燦爛的蓮花,蕭寶卷在旁欣賞的如痴如醉,盛讚其為步步生蓮。最近抖音裡面比較火的歌曲《半壺紗》中有幾句很美的歌詞:“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便一步一蓮花祈禱。”不才估摸大概就是由這句成語幻化而來。

東晉結束後的南朝帝王奇葩軼事大盤點!

不思朝政的蕭寶卷另一個癖好就是一視同仁,絕不偏袒姑息的斬殺文武百官。甭管你是不是手握重權的顧命大臣,還是沾親帶故的皇親國戚,或者是軍工赫赫的領兵將軍,只要看不順眼了,就一個字,殺!

表叔江祏(shí)、江汜(sì)因勸諫而被殺;鎮軍司馬曹虎因有錢而被殺;顧命大臣司空徐孝嗣(sì)、右將軍蕭坦之、領軍將軍劉暄殺、殺、殺!在濫殺無辜的血色陰影下,一些大臣將軍為求自保,率先起兵造反,其中一位名叫蕭衍,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篤信佛法,出家為僧後又讓朝廷用鉅款贖身還俗的另類皇帝南梁梁武帝。

*竟陵八友

蕭衍,正宗貴二代太子黨,他的父親蕭順之是前文講的那位用肚臍眼兒抗箭頭的猛人蕭道成的堂弟,屬於皇親國戚。但蕭順之老人家為人處世太過耿直,得罪了蕭道成的長子,第二代領導人蕭賾(zé),所以在仕途上始終磕磕絆絆,匍匐前進。聰明機警的蕭衍與父親截然不同,他洞察人情世故,權衡利弊得失,雖身處權力鬥爭的漩渦中心,但卻始終清醒客觀,深謀遠慮。他先是結交譽滿天下、深受百姓愛戴的蕭賾次子蕭子良,然後又在蕭子良和蕭昭業爭奪帝位時,果斷投靠到了實力更加龐大的蕭昭業一方,和蕭昭業的幕後大佬蕭鸞成為密友。也正是因為這次正確的站隊選擇,蕭衍最終成王霸業,建立了梁朝。

在追隨蕭子良的日子裡,蕭衍和當時文重天下的名人雅士沈約、謝朓(tiǎo)、王融、蕭琛(chēn)、範雲、任昉(fǎng)、陸倕(chuí)等七人拱衛在竟陵王蕭子良左右彼此唱和,互相推波助瀾,風騷一時,世人號為“竟陵八友”。

東晉結束後的南朝帝王奇葩軼事大盤點!

其中,神童範元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之一,他的哥哥是寫就《神滅論》的著名唯物主義思想家、無神論者範縝;名門貴公子、山水詩代表人物謝朓是“詩仙”李白一生的偶像;名臣任昉與詩壇聖手沈約齊名,史稱"任筆沈詩",其藏書多至萬餘卷,與沈約、王僧儒並稱為三大藏書家;美男子沈約是齊、梁文壇領袖,出身於“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沈氏門閥家庭。這幾人裡面又以蕭衍、範雲、沈約三人關係最為老鐵。比如在蕭衍造反成功後盤算代齊建梁的重要節點,沈約和範雲都不餘遺力的積極謀劃和勸進。尤其沈約,三番五次心急火燎的往蕭衍家裡跑,攛掇其自立為帝,“您看您在這個政治圈這麼多年,聲譽好的令人髮指,人格閃亮的令人嫉妒,在百姓心中,有威望,有威信,在官員那裡又有公信力,你不當皇帝,誰當皇帝!你若不當皇帝,只怕人民都不答應啊!”沈約振振有詞的說道。

鎮定自若,面不改色的蕭衍看著大自己二十多歲的老哥哥發自肺腑的讚揚和建議,內心甚感舒服且深以為然。“全TM說點子上了,我可不就是這麼優秀的一個人嘛!誰能起兵三年就奪取天下?簡直不要太強悍!嘿嘿,知我心者沈休文也(沈約字休文)。這龍椅,我不坐還有誰能坐?還有誰?嗯?!”

東晉結束後的南朝帝王奇葩軼事大盤點!

“休文啊,起兵乃時事所致,並非我的初心。你是瞭解我的,山水詩畫才是我所鍾愛,我們竟陵八友都是一般的淡泊寧靜,想當初,一杯清酒,一片竹筏,一曲高歌,一任明月下西樓。何等的暢快從容,何等的逍遙快活。你先退下吧!哎…”嚴謹的蕭衍意味深長的吐出了另一番嘴不對心的言語。

沈約告退後,蕭衍又把範雲召來詳述沈約勸他登基的事,聰明絕頂的範雲當然也和沈約英雄所見略同,並勸說事不宜遲,趁著天下歸心,人心所向,應該就熱打鐵,趕快登基。蕭衍沒有正面回答範雲,只是淡淡地說道:“你們智者所想的,居然都不謀而合。”

不日,蕭衍派人給南齊最後一位皇帝蕭寶融送去生金,逼其吞金自盡。蕭寶融死後,蕭衍對外宣稱其暴病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