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壇教父"羅大佑:用10年棄醫從藝,為何卻等來虧損百萬的演唱會?

01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

這首《童年》成功的在90年代掀起了熱浪,正如大家所說:只有樂壇教父羅大佑,才能用幾句簡單的歌詞,將這首歌的意境創造出來。

時而傷感柔情,時而繞滾哲學,羅大佑的歌承載了眾多年代人的記憶。

周杰倫表示:我的目標就是像羅大佑一樣成為一個時代的“音樂教父”。

但其實,如此成功的羅大佑,在許久之前曾是一位高級醫師,從醫兩年。

起初羅大佑從醫,跟出身醫學世家有很大的關係。不過羅大佑從小便對音樂有很高的天賦,五歲時他便能夠彈一些簡單的鋼琴譜。

在求學道路上,他擔任過鍵盤手,參加了眾多關於音樂的演出活動。這也讓讀醫7年的他,內心中隱隱有一股想要做音樂的衝動。

跟所有醫學生一樣,羅大佑攻醫7年後,便開始進入醫院工作。

期間,羅大佑從未放棄自己熱愛的音樂。他閒暇之餘創作了《神話》《痴痴的等》《搖籃曲》等經典歌曲。

02

羅大佑作詞作曲方面,在那個年代可以用天選之人來形容。

逐漸他受到了大家的關注,這個時候羅大佑深陷到了“腳踏兩隻船”的地步,做好醫生肯定不能將精力放到作曲上,做好音樂就不能將醫生的工作處理妥當。

左右權衡下,羅大佑選擇放棄醫學,去追求自己熱愛的音樂。

後來,有人問到羅大佑棄醫從藝的問題時,羅大佑節目中表示:

你講到我的痛處了,攻讀醫學7年,從醫2年。當我放棄的時候,有朋友說我這是浪費了。從醫生轉換到音樂人,花了我大概10年的時間,好在我沒有對不起我的家人。

羅大佑確實成功了,但是這也正如他所說,是他一生的痛處,難以抹去的傷疤。但是朱迅的《阿訊》中曾說:我的身上曾遍體鱗傷,但傷口長出的卻是翅膀。

羅大佑憑藉對詞曲的敏感度,成為影響了一個時代的“樂壇教父”。

03

可能是過了那個屬於羅大佑的時代,羅大佑的歌壇道路遇到了下坡路。

還記得他所舉辦的一場很“尷尬”的演唱會,當時陶喆,林俊杰等人紛紛到場助陣。

但是那場演唱會的場面異常慘淡,本以為能夠大豐收的演唱會,到頭來卻以虧損百萬;寥寥收場。

而後羅大佑再次舉行了巡迴演唱會,票價200元到1600元不等,等到看售票情況時,200元的票全部售空,而高價門票卻沒有賣出幾個。

再回首當初羅大佑巔峰時,演唱會幾乎人員滿座,毫無空席。

面對羅大佑慘遭滑鐵盧的現象,眾多朋友紛紛為他感到不值,如果當初能夠選擇醫學,加上醫學世家的關係,羅大佑絕對前途一片光明。

其實,並不是羅大佑不再巔峰了,而是真正的藝術在這個時代被代替了。

在這個當下流量明星當道,靠著修音跟抄襲就能夠稱為歌手的年代,已經沒有年輕人去追尋作曲的藝術內涵了。

羅大佑作曲我們承認確實是天選之人,但是羅大佑的嗓音,已經不再適合靠修音跟翻唱而出名的年代了。

最後想問問大家,你們最喜歡羅大佑的哪首歌呢?你們感覺羅大佑放棄醫生這個鐵飯碗,真的值得嗎?

創作不易,如發現抄襲洗稿必究。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