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算命朋友

我的算命朋友

隊長我學的是理工科,這幾十年來,可以說是對算命類的玄學向來不屑一顧。

之前我也說過,咱們“牲產隊”的時政讀者:公務員,退役軍人,教師,醫生,國企工程師,大廠程序員,外企白領,銀行職員,快遞員,券商從業者,學生,農民……

這一年通過咱們隊裡,認識了不少好朋友,也包括一位,愛好命理類的朋友,文曲君。

我這位朋友,在兩年之前我們還一起喝酒擼串,那時的他從來都不信命啊天啊什麼的,然而改變他態度的,是他去年的一場大病。

可能大病過的人,都尤其珍愛自己的生命,再與他見面,似乎覺得他看待問題的態度,多了一絲豁達。

前些日子去到文曲君家拜訪,門堂儼然多了一副蒼勁有力的毛筆字

“安身立命,修身俟命。”

我笑說:這一病不當緊,你咋還從唯物轉成唯心了呢?

文曲君沒有正面回答我的問題:就是挖掘挖掘咱們老祖宗的那一套經驗而已,咱還是個老共產黨呢。

我說:你那不就是迷信麼?

文曲君說:覺得命理是迷信?那你錯了,我們這幫人,只是想要將我們先人們的社會經驗與認識自然的規律挖掘出來罷了,那些不符合科學規律的部分,我們也都是不信的。

我雖然點了點頭,但心裡暗暗覺得,信命還能符合科學規律了?文曲君看著我的樣子:你若真有心聽聽,我便給你聊一聊

我揶揄說,聽大家都說你成神仙了,我來,不就是想聽聽你的想法的麼?

文曲君笑笑,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

我倆剖橙而食,促膝而談。

後來我知道了,原來命理也是有派系分別的。

敲、打、審、千、隆、賣六字真言,江湖術士基本上就能掌握來人的心理。再加上一點命理學術語,就可以被尊稱為“大師”、“神仙”

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所謂的“大師”“神仙”掌握了這套方法,再學幾句命理學術語,那就“無往而不利”。

江湖派之所以“靈驗”,推命“斬釘截鐵”,其功夫完全在命理學理論之外。但真正的命理,背後是能被科學證實的,不能證實的就是瞎扯。

聽文曲君聊了很多,感觸頗深,一時我突然覺得我們這一代似乎缺少了一種稱之為“文化包容性”的東西,我們這一代已經進入了消費時代,在這個“消費型”社會,說成娛樂至死也不為過,在互聯網面具的保護下,鍵盤俠可以對自己不認同的事物放開了懟,且基本不用負責任。

晚上留飯,我堅持要走,就辭別了。末了,加了句,如果有機會,帶你給咱們隊裡的朋友認識認識。

...

每個人總會看不慣自己生活無關的事,這是個心理普遍現象。

受著科學主義的影響,在過去三十幾年裡,其實我一直覺得宗教是荒謬、非理性、很快就要消失的東西。

放下偏見,這也是一種文化。

今天,可以看到宗教不斷在全世界滲透,不斷擴大地盤,在全球範圍內復興。

我的算命朋友

宗教人口增長圖與預測圖

以”文明衝突論”聞名的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在美國移民問題暴露出來後,其言論重新被翻了出來。

“20世紀80年代末,隨著共產主義世界的崩潰,冷戰的國際體系成為歷史。在後冷戰的世界中,人民之間最重要的區別不是意識形態的、政治的或經濟的,而是文化的區別。人民和民族正試圖回答人類可能面對的最基本的問題:我們是誰?他們用人類曾經用來回答這個問題的傳統方式來回答它,即提到對於他們來說最有意義的事情。人們用祖先、宗教、語言、歷史、價值、習俗和體制來界定自己。他們認同於部落、種族集團、宗教社團、民族,以及在最廣泛的層面上認同。人們不僅使用政治來促進他們的利益,而且還用它來界定自己的認同……文化既是分裂的力量,又是統一的力量。”

在中華民族進行祖國統一的偉大事業進程中,華人的文化認同是什麼呢?

我們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是我們兼容幷蓄的東方智慧。不應該把陰陽五行理論妖魔化,因為若沒有百花齊放,哪裡來的文化自信?

正如愛的對立面是冷漠而不是恨,科學的對立性是風險而非迷信。命理學不僅僅用陰陽五行推算命運,其中也融合了儒學的“倫理綱常”,將天人合一的觀念演繹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對於信仰命理的人來說,不僅通過命理學獲悉命運的不可抗拒性,同時也將儒家所倡導的倫理綱常具體化。中國人所普遍信仰的“命”不能簡單歸類為“迷信”,其背後隱含的社會思想尤其值得我們思考與發掘。

對待命理信仰應該本著理性、寬容、不帶先人之見的態度,以理解和傾聽的心態去尋找命理信仰者的真實邏輯,去發現老前輩們千百年來可供發掘和提煉、有助於中華團結的文化要素。

...

咱們隊也馬上一週年了,隊長我膽子比較小,基本就沒碰香港的文章,大多人都說是經濟是根本,隊長我覺得文化卻是根本。認同中華文化,窮點不算什麼事兒,咱們這窮山溝溝多了去了,也不見人家鬧,也不見人家崇洋媚外。

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在命理這一塊,仍有太多坑蒙拐騙為生的“神仙”,整個環境是需要淨化的。我在體制內的時候,身邊不少同事都算過命,雖然我也沒問算命師父給他講了什麼,但能看到的是,聊完之後的各位,個個紅光滿面,容光煥發。

中國科協於2002年在全國的30個省做了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我國四人中就有一人相信算命,而算過命的人比相信算命的人還要多。

2007年完成的調查顯示:我國縣處級公務員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人數比例僅為12.2%,一半以上的縣處級公務員多少都存在相信命運的現象。

正如《了凡四訓》中描述的一樣,當民眾開始對天命產生敬畏感之時,儒釋道又以理性和清醒的形象拋出“積德行善、心命雙修”的改命方法,從而形塑了中國文化福善禍淫、樂天知命的精神氣質。

文末,附上文曲君一句話。

若是放棄了這些文化,中華歷史的這千百年,又有何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