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之尉遲恭

尉遲恭是隋末唐初的一員猛將,朔州善陽人(今山西朔州),人們普遍認為他的兵器是一雙水磨鋼鞭,其實這是舊小說和戲曲誤導的結果,當時的武將普遍使用槊,就是一種丈八長的矛狀兵器,尉遲恭的標配也是這種槊,說白了鋼鞭只是他的外掛,另外他還有一手絕活兒,避矛奪槊,是具體怎麼個避法兒,又怎麼個奪法兒,史書沒記,我也不敢瞎說,反正是您記住他這一手很牛就行了。年青時以勇武聞名鄉里。

憑著這幾手絕活,隋末大業年間,劉武周在山西起兵,尉遲恭擼起袖子,甩開膀子就直奔劉武周的麾下當了偏將。

唐朝武德二年三月,劉武周命宋金剛、尉遲恭南下,準備拿下整個山西、然後奪取天下。尉遲恭驍勇善戰,先後攻陷晉、澮二州,並多次擊敗唐軍,襲破永安王李孝基,並俘獲獨孤懷恩、唐儉等五名唐將。李淵聞訊後,立刻派李世民帶兵北上,與宋金剛所部決戰美良川。在這場戰爭中,新歸附李淵的秦瓊與尉遲恭展開了一場殊死搏殺。

太宗遣殷開山,秦叔寶邀之於美良川,斬首二千餘級。

一一《舊唐書》

打的尉遲敬德“僅以身免”、此戰秦瓊功勞最高,李淵賜給秦瓊金瓶,並慰勞秦瓊說:你不顧妻兒遠道而來投奔我,如今又立下這樣的大功,我的肉都可以割下來給你吃,更問況是賞賜一些僕婢和財帛呢。”於是拜秦瓊為秦王府右三統軍。

劉武周兵敗出奔突厥,尉遲恭被困介休(今山西晉中介休市),經勸降,他和劉武周的另一將領尋相歸附了唐朝。李世民讓他當右一府統軍。時隔不久,尋相等人又反叛李世民,一些部將對尉遲恭也產生了懷疑,把他因禁起來,並對李世民說:“敬德驍勇絕倫, 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為後患,不如遂殺之”。世民笑著說:“如果尉遲恭真要叛變,他那能在尋相之後呢?”於是令人釋放了他,並請入內室,賞賜了不少金銀財物,說:“大丈夫處世以義氣相投為主,小小的誤會你大大的不要介意,我怎能聽信那些讒言加害於你呢!請多體諒。如果你真的想走,這些東西就算我送給你的,也不枉我們交往了一場。一席話讓尉遲恭大為感動。

當時,李世民正與王世充交戰。有一天,他帶了五百騎兵觀察地形,王世充率步、騎萬餘人突然把他們包圍起來,王世充帳下猛將單雄信揮槍直刺李世民。尉遲恭見情況危急,不顧一切,大喝一聲,把單雄信刺於馬下(注意這個刺字,如果敬德當時用的是鋼鞭,估計李世民當天就領了盒飯了),趁敵人空隙,保護李世民衝出重圍。這時,正好大將屈突通帶領大部隊衝殺過來,合兵攻擊,王世充大敗,被斬獲6000多人,其冠軍大將軍陳智略也被俘虜。從此,李世民對尉遲恭更加信任,尉遲恭亦對唐一片忠心,跟李世民屢戰沙場,陸續擊敗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立下了汗馬功勞。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護軍的職務。

是日,因從獵於榆窠,遇王世充領步騎數萬戰。世充驍將單雄信領騎直趨太宗,敬德躍馬大呼,橫刺雄信墜馬。賊徒稍卻,敬德翼太宗以出賊圍。更率騎兵與世充交戰,數合,其眾大潰,擒偽將陳智略,獲排槊兵六千人。太宗謂敬德曰:“ 比眾人證公必叛,天誘我意,獨保明之,福善有徵,何相報之速也!”特賜金銀一篋,此後恩眄日隆。

一一《舊唐書》

後來,隱太子李建成、巢王李元吉要謀殺李世民,他們秘密遞信叫去尉遲敬德說:“ 要委屈您給予我們父兄般的照看,同您做一個真誠親密的朋友,希望您答應我們的要求。”並贈送給他一車金銀器物。尉遲敬德說:“ 我出身低下,遇上隋朝衰亡,天下四分五裂,自己無處藏身,承蒙秦王給我生命,如今還在秦王府供職,只應以生命報答他的恩情。我對您沒有功勞,不敢受您的重賞。如果私自答應為您效勞,就是背叛,一個為了私利忘掉忠誠的人,您又用他幹什麼呢?”李建成因為這事非常惱火,從此以後就斷絕了與他的交往。

尉遲恭很快向李世民報告了這事,李世民說:他們就是堆起一斗黃金,我知道你也不會改變氣節。他送東西你就接著,不必顧慮。不這樣,恐怕您不安全。並且瞭解他們的陰謀,也可以幫助想出好的對策。咱們大家好基友,一輩子。

李建成等人覺得尉遲恭既然不能為我所用,不如殺之而後快,派刺客去暗殺他。尉遲恭知道後,就大開重重門戶,若無其事地睡覺,刺客多次走進他家廳堂,終究不敢走進臥室。李元吉見這招無效,就在高祖面前誣陷尉遲敬德,高祖下令囚禁審訊,準備殺掉他。李世民堅決勸諫才獲得釋放。

在突厥侵擾烏城時,李建成推薦李元吉為統帥出兵抗敵,密謀請李世民到長安近郊的昆明池一起送行,乘機殺害。尉遲恭恰好知道了這個陰謀,直接報告了李世民,這直接導致了後來的玄武門之變。縱觀尉遲恭在玄武門之變中的表現,他是個恩怨分明的人,在他眼裡,李世民的恩情大過一切,冒著殺頭的危險射殺了李元吉,大家要知道李元吉那可是皇帝的兒子,政變也不是請客吃飯,李世民當時還是秦王,一旦李淵翻臉,那可是要誅九族,吃瓜蔓抄的。

但誅殺李建成李元吉後,當時的輿論認為李建成等人的一百多名部屬,都應判處脅從罪而沒收他們的家產充公,只有尉遲敬德堅持反對,說:“兩名罪魁禍首,已經懲罰完畢,如果再株連他們的部屬,這不是穩定局勢的政策。”因此都免於處分。

太宗貞觀元年(627),因玄武門之變有功,尉遲恭被授予右武侯大將軍頭銜,賜予吳國公爵位,同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一齊實封收納一千三百戶租稅。

天下大定後的尉遲恭,居功自傲,喜歡揭發別人的短處,每當發現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的過失,必然不講情面直言指責,因此與宰臣不和。

貞觀八年(634),他曾經在慶善宮陪從太宗飲宴,當時有人座次排在他的前邊,他憤怒地說:“ 你有什麼功勞,配坐在我的上席?”任城王李道宗坐在他的下位,便向他做解釋。尉遲敬德勃然大怒,一拳打在李道宗的眼睛上,差點兒給打成獨眼龍。李道宗那可是李氏宗親, 李世民不高興了,停止了飲宴,對尉遲恭說:“ 我讀《漢書》發現,漢高祖時期的功臣能夠保全自己的很少,心裡常常責怪高祖手段毒辣。想著到了登基以後,一定要保全功臣,讓他們子孫平安。從你身上我才明白韓信、彭越遭到殺戮,不是漢高祖的過失。治理國家的重要事情,只有獎賞與處罰。分外的恩惠,不能給得太多。你這傢伙仗著功勞肆意妄為,莫不是想做韓信?今天的事兒我不和你計較了,你往後要嚴格要求自己,如果還像以前這個搞法兒,當心將來吃瓜落兒。

這件事對晚年的尉遲恭影響很大,直接決定了他能夠善終。他後來迷信仙丹,研磨金屬礦石,吞服雲母礦石粉,挖池擴建樓臺,用白色花紋的絲織物予以裝飾,學著演奏清商樂曲自我娛樂,不問世事,達十六年之久。

顯慶三年(658),高宗按尉遲恭的功勳,追認他的父親為幽州都督。尉遲敬德這年逝世,享年七十四歲。高宗為悼念他,三天不臨朝理事,通知五品以上的京官和在京的地方官員前去悼念,下詔追認他為司徒、幷州都督,諡號為忠武,賜給棺木,陪葬在太宗的昭陵。

兒子尉遲寶琳繼承封爵,官職做到衛尉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