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觀宋元明人書法,如趙子昂、文徵明,至於王鐸、石濤,其字跡真偽易辨。真者用濃墨,下筆時必含水,含水乃潤乃活。王鐸之書,石濤之畫,動落筆似墨沉,甚至筆未下而墨已滴紙上,此謂興會淋漓,才與工匠描摹不同,有天趣,竟是在此。而不知者視為墨未調和,以為不工。非不能工,不屑工也”。


上面這段話出自當代國畫大師黃賓虹,我們以此觀照王鐸這通行書卷,真是最好的註腳。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出,王鐸這卷行書卷,用墨是豐滿的,但墨韻並不是一模一樣,而是溼枯互見,變化豐富的。這個卷子落款為丁亥,是清順治四年(1647)時書,王鐸時年56歲。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以前,會有人誤以為他是從米元章出來的,但後來仔細玩味,比米芾要豐富得多。甚至有人認為他是一個集大成者,原因之一就是他的藝術招數太多了,這一點,他是直接晉人的,書法發展到明清時,王鐸的存在,讓人頗有一種異軍突起的感覺。


附王鐸介紹

王鐸(1592-1652),字覺斯、覺之,號嵩樵,孟津人。明天啟二年進士,入清官至大學士,卒諡文安。高爽博學,工詩及古文。工真、行、草書,得力於鍾繇、王獻之,顏真卿、米芾,筆力雄健,長於佈局。

「愙齋書法」王鐸《李賀詩帖》行書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