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究竟是靠自律自覺還是靠管教和監督?

這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應該想過的問題。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孩子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在於他缺乏自覺性,因此在教育的道路上,家長永遠不要 單純地指望孩子能“自覺”!

面對孩子的不自覺,有哪些方法可用?

01

恰到好處的管束

一句話說得好:好孩子都是管出來的,熊孩子都是慣出來的。

有些孩子之所以“不自覺”,是因為他身上的“惰性”,而這種“惰性”直接來源於父母本身。

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如果父母指望他自覺,而不多加管束,只會讓孩子越來越放縱自己。

同事家的姑娘,長得很是招人喜歡,只是開學以來拒絕去學校。

這個時候同事就會幫女兒請假,或者跟她談“乖乖去上學,晚上給她買冰淇淋”等各種條件。

同事表示:

實在是沒辦法啊,小時候寵慣了,現在越來越不聽話,她不自覺我只能用各種方法去哄她。

如果她一直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那孩子以後會更加不自覺,更加為所欲為。

想培養出一個熊孩子很簡單,由疼愛到溺愛,孩子被嬌慣放縱久了,就會變成熊孩子。

而想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也很簡單,那就要給他恰到好處的管束!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02

嚴厲督促 越早越好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如果不逼他們一把,他們就會錯過最好的學習時機。

畢竟誰的人生都只有一次,不能再重來,錯過了再悔恨當初也沒有任何意義。

如今憑一首《說好不哭》的單曲,就能刷爆朋友圈的華語樂壇流行天王周杰倫,曾在節目中自爆被母親逼著學鋼琴的辛酸史:

周杰倫從4歲開始學鋼琴,還被媽媽要求每天練2個小時。

而小時候好動的他,根本坐不住,媽媽葉惠美就會拿著藤條,默默地坐在一旁督促。

每當聽見窗外別的孩子們在外頭嬉戲打鬧玩遊戲的聲音,周杰倫心裡就特別的難過。

”而成名之後的周杰倫卻非常感謝媽媽的一番苦心,也有了膾炙人口的歌曲《聽媽媽的話》:

長大後我開始明白

為什麼我跑得比別人快

飛得比別人高

將來大家看的都是我畫的漫畫

大家唱的都是我寫的歌

正是因為媽媽的高要求,才讓周杰倫憑藉音樂才華在華語樂壇中有一席之地。

所以,在孩子自覺性不高,不會主動學習的時候,父母一定要嚴厲督促孩子,這樣才能讓他成才!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03

父母以身作則

在監督的過程中,父母自己也要自律,不能讓孩子學習自己卻在玩手機。

朋友大學老師的兒子上三年級了,在家裡是一個很愛讀書的人。

每次家裡來親戚都會誇孩子自覺,還會問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在家就只玩手機。

他們不明白:

因為老師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在家裡喜歡看書的人,所以自己的兒子也會跟著讀書;

而老師的親戚自己在家的時候就總愛坐在沙發裡玩手機,這樣想讓自己的孩子自覺去看書,結果可想而知了。

說到底,就是父母在培養孩子自覺性的時候,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則,給孩子一個好的學習榜樣。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 寫在最後 ❀

孩子的自覺性培養,越早越好,因為自覺性的建立,是一個漫長複雜的過程。

小孩子意志薄弱,當他做事遇到困難要退縮時,如果沒有人鼓勵他或強制他做下去,他將永遠意志薄弱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沒有任何強制的環境中,他將永遠也長不大,也經受不住任何挫折

有時候,孩子需要適當的強制,這種強制並不是對他的壓迫,而是在他意志軟弱的時候幫他克服困難,讓他變得更加堅強。

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只指望孩子自己能自覺、自律,父母還是要起到監督的作用!


致家長:在教育路上,永遠不要指望孩子能“自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