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女人教會我的三件事:勇敢、執著、自我完成

Remember who ye are and don’t be taking nothing off no man.

要記住自己是誰,不要學別人的樣。

我們總愛說“Be Yourself”(成為你自己),但現實中有多少人能真正活出自我?在漫長的一生中,我們總是在不斷地認識自己,不斷地自我完成,“Known Yourself”看似簡單其實艱難,是許多人一輩子都在努力追求的事情。

當我陷入人生迷霧中,我不停地讀書,想從書中尋找答案時,書中的一個女人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從她身上散發出來的迷人的特質,給予我強大的精神力量。她就是美國作家瑪格麗特·米切爾所著的長篇小說《飄》(原名Gone With The Wind,意為隨風而逝)中的女主人公——斯嘉麗。小說以斯嘉麗的愛情生活為主線,講述了美國南美戰爭期間所發生的觸人心絃的故事,併成功塑造了一個鮮明、生動、豐富而又複雜的女人形象。

在這部小說中,斯嘉麗既是一個平凡的女子,又有不平凡的一面,既讓人恨,又令人愛,是一個血肉豐滿、栩栩如生的形象。我從她身上看到了許多人性的缺點,卻也學到一種堅毅與樂觀的精神。正是她的精神給了我勇氣,鼓舞著我積極地迎接生活的挑戰,讓我明白什麼是自我完成。

這個女人教會我的三件事:勇敢、執著、自我完成 |《飄》斯嘉麗

戰爭中的成長:勇敢的蛻變

斯嘉麗是開在風雨中的一朵紅玫瑰,在美國南北戰爭這場大風雨中,開得異常嬌豔。如果說人生中遭遇風風雨雨是必然的,那麼能在風雨中愈發向上則更令人敬佩。

戰前,斯嘉麗生長在一個優越的家庭,她既沿襲了父親豪爽、粗獷、不拘小節和暴躁的脾氣,又受過母親良好的道德觀念薰陶,她既想做個像母親般的大家閨秀,但骨子裡又有叛逆意識。她作為擁有眾多黑人奴隸的塔拉農場主的女兒,財富和地位賦予她很強的虛榮心。對音樂、詩歌、書本知識一概不感興趣,只熱衷於舞會和漂亮衣服,迷戀騎馬和穿梭於眾多男子之間,成為各種聚會的中心,時時想著如何引人注意, 如何出風頭。這個階段的她是驕傲自大的。

這個女人教會我的三件事:勇敢、執著、自我完成 |《飄》斯嘉麗

戰爭的爆發使得斯嘉麗產生了很大的轉變。她不斷地適應因戰爭而改變的城市,也在不斷地改變著自己。

這時她成了寡婦,照顧懷孕的玫蘭妮,毫無經驗卻幫玫蘭妮接生,而後又拖著體弱的玫蘭妮和被炮火嚇壞的兒子逃離亞特蘭大,回到了一無所有的塔拉莊園。在這裡她毅然拋棄貴族小姐的矜貴與驕傲,整日像黑奴一樣勞作。餓過、痛過,受過屈辱和傷害,艱辛的生活讓她明白了現實的殘酷,她變得堅強起來,同時也變得實際,認識到土地和金錢的重要。

是戰爭使她從一個單純任性的少女成長成一個理智的女人。她努力把自己變得強大,變得堅不可摧,無所忌憚。她從不把所謂上流社會束縛女人的那一套觀念放在眼裡,自作主張買下鋸木廠並拋頭露面親自經營。為此她變得殘酷,貪婪,為了提高效率,獲得更多利益,不顧眾人的非議,僱傭犯人到工廠做工。甚至在丈夫弗蘭克屍骨未寒的時候,無視非議與另一個男人結婚。她就是這樣,以非凡的勇氣面對來自保守勢力的種種侮辱、脅迫和打擊,以特有的機敏和果斷,以一個個駭世驚俗的行動,不斷地去順應自己的時代和社會。

這個女人教會我的三件事:勇敢、執著、自我完成 |《飄》斯嘉麗

有人從她身上看到了傷風敗俗、缺乏教養,我卻從她身上看到了勇氣和一顆強大的內心。與其等著世界來改變你,不如自己親手改變世界,斯嘉麗就有這樣的氣魄。外部環境已經變得一塌糊塗,難道還要她保持一個任性女孩的“玻璃心”,保持一個女人所謂的矜持和教養嗎?這一切都是外界給女人編織的牢籠,都是別人設置的條框,與她無關。

現實中的我們,總是特別在意別人的眼光,擔心別人的看法,老老實實地保持著“該有的樣子”,不敢正視現實,活得特別矯情。一旦生活發生了改變,則墜入無比黑暗的深淵,認命並放棄掙扎,生活只剩下悲觀主義,只有埋怨和苦楚。這多不值啊,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靠山,與其坐以待斃,不如起而行之。像斯嘉麗一樣,勇敢地改變自己,用自己的實力為坎坷的生活鋪平道路。

情感上的歷程:執著的追求

她經歷了三次婚姻,可以說在情感上也遇上了風雨,可是在這場風雨中,她是帶刺的玫瑰,用她的刺傷了愛她的人,當然也痛醒了自己。

如果說斯嘉麗在事業上是理智的,那麼在感情上她卻始終耽於幻想。她一開始就喜歡阿希禮,即使向阿希禮表白遭拒,即使阿希禮和玫蘭妮結婚,她仍是愛著他,幾乎所有的追求、掙扎和奮鬥都是為了他,甚至把對他的愛情當成自己生存下去的動力。

然而,這個阿希禮只是她想象中的形象,她對現實中的阿希禮並不瞭解。實際上,她和阿希禮是截然相反的兩種人,這個在昔日南方上流社會的佼佼者雖然擁有溫文爾雅的風度、正直高貴的品德,但完全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他在時代和環境的鉅變中一蹶不振,終日沉浸在對往昔生活的回憶中。可是斯嘉麗卻一直把自己最美好的愛情理想都寄託在他的身上,直到最後玫蘭妮病危死去之際,她發現阿希禮恐懼的眼睛裡看不到一點勇氣和魄力,這才明白,她一直愛的只不過是自己為阿希禮虛構的幻影。

這個女人教會我的三件事:勇敢、執著、自我完成 |《飄》斯嘉麗

而瑞特才是真正愛她的人,可她對阿希禮盲目的愛卻一直在傷害真心愛她的瑞特,最後瑞特心灰意冷地棄他而去。結果,她失去了愛的希望,一切都隨風而逝。

從她對愛情的追求中可以看到,她的內心深處深藏著激烈的矛盾衝突,那是兩種互相對立的、但又是同樣強烈和執著的追求:一種是物質的,渴望滿足物質享受的慾望,來自於敏銳、富有才智的瑞特身上;另一種則是與物質對立的、與物慾無關的情感的和精神的追求,那便是對帶著貴族的溫文爾雅和神秘的阿希禮的愛慕。阿希禮是舊南方的象徵,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瑞特則充滿新南方的素質,桀驁不馴。斯嘉麗自身的這兩種追求的對立衝突,既是人性中的所謂“靈與肉”的衝突,更是新舊兩種文化、兩類價值觀念之間的對立衝突。

她畢竟是人,在不斷追求物質利益的同時,也不放棄對精神的追求或為自己尋找靈魂的歸宿。然而,隨著物質的增長和物質慾望的滿足,失落感便日益加深,失落的比得到的更多、更珍貴、更有價值。於是便永遠處在這種無法解脫的心理矛盾中,直到最後才醒悟。

這個女人教會我的三件事:勇敢、執著、自我完成 |《飄》斯嘉麗

有人從她身上看到了“渣”,我卻看到了執著。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對心中美好理想的執著念想。人無完人,她在自己釀造的錯果中認清了自己內心的執念,焉知非福。幻影雖破滅,可是那份愛卻曾是她的精神支柱,即使是帶著盲目性,終究也給了她力量。

喜歡就要去追,有機會就不要放棄嘗試,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我們擔心出錯,害怕失敗,害怕受傷,像鴕鳥一樣把自己埋起來,不敢觸碰外界的任何紅線,囿於自己的小圈子裡,無法釋放自我,活得十分憋屈。不如像斯嘉麗一樣,認定了就不放手,執著地追求,即便出錯了卻得到成長,重要的是過程,過程的艱辛會成就結果的苦後回甘。

生活上的態度:自我的完成

她在生活不斷帶給她的風雨中,始終是一朵倔強地向著天空綻放的紅玫瑰。生活打不垮她。

斯嘉麗對待生活的態度很值得我們學習。

首先是堅定。她很明白她目前要的是什麼,並會為了目標而不顧一切地努力爭取,哪怕在這一過程中要丟棄很多固有的東西,如禮儀、傳統、美德。她總是不斷地打破傳統,做出很多在當時驚世駭俗的舉動,引起周圍人的非議,但只要能朝著目標前進,她可以一概不管。沒有什麼可以打垮她,她像一把鋒利的劍,勇往直前,拼力廝殺出一條生存之道。

其次是堅毅。她沒有可以避風的港灣,也沒有回頭的路,於是她無可推卸地當起了一家之主,擔負起了生活的重擔。她也感到過孤獨和疲憊,但是她從未有過退縮的念頭。面對重重困難和障礙,斯嘉麗靠自己的堅強毅力解決了從未經歷過的一切難題,而且還做得相當成功。她買下了一個鋸木廠,並決定自己經營,憑著聰明才智和吃苦耐勞,她打敗了男性競爭者,她公然趕著馬車在城裡做生意,懷著身孕往返於工廠與城鎮之間。她清醒地認識到,人要想在起落之中很好地生活下去,信心和堅強是不可缺少的關鍵因素。

最後是樂觀。即使最後她被愛拋棄了,無助的她還是會在心裡告訴自己:“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斯嘉麗相信“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她總是這樣對未來充滿樂觀精神。也許,有人會說她的這種想法是在拒絕反思,因為她原本就做了一些錯事,只有如此才能擺脫心中的內疚與無助,也只有如此她才能在艱難處境中生存下去。或許吧,但是我們總要相信明天的太陽是新的,拋開已經過去的一切,才能更好地往前走,不是嗎?竊以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是一個人生哲學,任何時候對我們都有很強的啟發意義。

這個女人教會我的三件事:勇敢、執著、自我完成 |《飄》斯嘉麗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霸王別姬》裡京劇班的關師爺說的一句話:“這人啊,得自個兒成全自個兒。”多麼擲地有聲的一句話,斯嘉麗不就是這樣做得嗎?她的一生都是在自我完成,她是活出了自我的。

漫漫人生路,總會有迷茫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因為看不清未來而彷徨不已。然而,所有看不清的路,都會有未來。於是不要躊躇,要勇敢地去闖。就算跌倒了,也要繼續去尋找去爭取,做自己的主宰者,總會有不同的一天等在前方。在斯嘉麗身上,這樣的精神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斯嘉麗並不完美,但她是真實的。她敢於直麵人生,就算一切隨風而逝,可是明天又將是新的不同的一天,向前衝就是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