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人間四月天》,曾記“再別康橋”那年,記徐志摩之念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地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徐志摩

最是《人間四月天》,曾記“再別康橋”那年,記徐志摩之念

《再別康橋》全詩於纏綿的情意中透露著淡淡的哀愁,徐志摩再別的是曾經留學劍橋的詩意生活,更是那位“人間四月天”林徽因。若這世間果本有因,何不讓我生來頑愚。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民國才女林徽因從不缺乏追求者,徐志摩只是其中之一。但是,林徽因是徐志摩一生之劫,亦是他一生所求,卻求而不得


《人間四月天》


最是《人間四月天》,曾記“再別康橋”那年,記徐志摩之念

這部電視劇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言情劇,劇中的每個角色從外形到演技都可圈可點。那年,黃磊扮演的徐志摩,長相俊朗,不輸現在任何一位年輕後輩。文藝的民國年代戲中,黃磊一戴著一副圓圓的黑色眼鏡,文質彬彬的模樣完全符合觀眾對昔日對詩人的想象。

該劇從1922年秋天,詩人徐志摩從英國劍橋留學歸國,石破天驚地發表了一篇- 徐志摩離婚通告講起。彼時,尚未文名遠播的他,即以此新聞震動了整個中國。這幢近代史上頭一宗西式離婚事件,將百年前中國的封建婚姻制度放在烈火上灼烤。


大家族公子

清光緒二十三年,徐志摩生於浙江省海寧縣石鎮,按族譜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國留學時他父親徐申如給另取的名字。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實業家,徐氏世代經商,是遠近聞名的硤石首富。

最是《人間四月天》,曾記“再別康橋”那年,記徐志摩之念

徐志摩是徐家的長孫獨子,是風雨飄搖動盪不安的民國裡生活優裕的大家族公子。很少有人知曉,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徐志摩與厲麟似、錢學森也有親戚關係。若論投胎這項技術話,徐志摩一開始就已站在了頂端那一層。

數盡古往今來,往往站得越高的人,越容易墜落如流星,只留下瞬間的燦爛輝煌。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宿命,亦或一種不變的守恆定律。1931年,不過三十出頭的徐志摩飛機失事罹難。在他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許多傳世詩句,《再別康橋》更是其中佼佼者。徐志摩的詩字句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華美而富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原配張幼儀

電視劇中,徐志摩對於原配張幼儀,雖然談不上喜歡,但卻有最起碼的尊重。但是,1996年,張幼儀侄孫女張邦梅於在美國,出版了英文著作《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從其中,人們才發現徐志摩和張幼儀的感情,除了半篇《離婚通告》,剩下的就是一覽無餘的鄙夷,無論婚前婚後,徐志摩似乎從未正看張幼儀一眼。可是,關於這件事,直至1988年張幼儀在紐約去世,她不曾吐露一點兒口風。

張幼儀生前,無數人曾問她:“你愛不愛徐志摩” 她只是回道:

最是《人間四月天》,曾記“再別康橋”那年,記徐志摩之念

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裡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若從旁人看來,張幼儀定是愛徐志摩的,因為她對徐志摩的愛如此深入骨髓,甚至不在乎徐志摩愛不愛她。但我願真的相信這個女人是真的困惑的,因為從小的封建教育都告訴她要愛自己的丈夫,儘管後來他們離婚,可她的一生只有徐志摩這個丈夫,再無旁人。若是她不愛他,她又該愛誰呢?


摯愛林徽因

1921年秋天,徐志摩在異國他鄉,認識了才女林徽因,陷入了痴狂的愛戀。僅在第二年,徐志摩向張幼儀提出離婚,他從來都認為他與張幼儀的婚姻只是一座沒有愛情、沒有自由的枷鎖牢籠。徐志摩單純地追求著一種理想的自由人生。因與林徽因的自由戀愛,徐志摩才情洶湧,詩情暴發,作下了大量的詩篇,諸多如《月夜聽琴》、《清風吹斷春朝夢》。

而林徽因在得知曉徐志摩已有妻子時,匆忙隨父親離開回國,不辭而別,欲斬斷情絲。論起緣由,除了人言可畏,還因林徽因幼時也受過父親迎娶繼室之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徐志摩痴情不改,他逼迫林幼儀簽下離婚書後,帶著一個全新的未來回國追尋林徽因。奈何此時林徽因已接受父母安排訂下了婚約,對象正是是他恩師的兒子一梁思成。

最是《人間四月天》,曾記“再別康橋”那年,記徐志摩之念

當徐志摩與林徽因再次見面的時候,已是四年之後。這期間,林徽因已嫁做人婦。1931年徐志摩準備參加林徽因演講會時,遭遇墜機事故遇難,兩人從此天人永隔。林徽因是公認的“徐志摩一生摯愛”。可是,林徽因本人卻不這麼認為,多年以後,林徽因也曾對自己的兒女說:

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若是徐志摩聽到此言,不知他會作何感想。但至少在我看來,林徽因並未那麼深愛徐志摩。於她而言,徐志摩是年少時青澀心動但又帶著酸楚的青春愛戀。她不明白,于徐志摩而言,她是: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心頭盪漾。

也許,林徽因是明白的,但她需要一個理由,來說服自己的選擇沒有錯。只有這樣,此生她才能心安理得享這一生順遂平安,而不是如陸小曼一樣活在對那個‘詩情畫意’的人一生愧疚之中。


名媛陸小曼


1922年,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在聚會上與朋友王賡的妻子社交名媛陸小曼相識相愛。在王庚的成全下,兩人得以成婚,過了一陣濃烈纏綿,也算愜意的日子。但是,陸小曼漸漸染上了鴉片之癮,再加上徐志摩家人的不接受,陸小曼早已沒有了曾經的靈性之美。

後來,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對陸小曼極度不滿,在經濟上不再支持一分一毫。徐志摩只好在上海、北京兩地來回奔波教學,雖然所得頗多,但仍然滿足不了家裡的花銷。要知道陸小曼她也是妥妥一枚豪門大家小姐,且她的第一任丈夫王賡本就是軍區司令財力頗豐。

最是《人間四月天》,曾記“再別康橋”那年,記徐志摩之念

徐志摩死後,陸小曼性情大變,不再出去交際。性情火爆的她默默忍受外界對她的所有批評和指責。她是如此懷念志摩,唯有通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遺作來度此殘生。幾十年的時間匆匆而過,她被徹底困在了從前,不願走出。正如她在致志摩輓聯中說:

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天道復奚論,欲死未能因母老;萬千別恨向誰言,一身愁病,渺渺離魂,人間應不久,遺文編就答君心。

若要問陸小曼,她是否愛徐志摩,答案是肯定的。風度翩翩才情如水的詩人徐志摩滿足了陸小曼對愛情的所有期待。他們的結合衝破了封建的束縛,這是民國時期絕大部分女子難以得到的自由戀愛。在這一點上,哪怕是才女林徽因也輸給了她陸小曼。也正因此,曾經得到的美好,在失去的那一刻才會如此之痛。隨著徐志摩的去世,她就像一朵沒有水滋潤的花逐漸枯萎,雖生猶死。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 徐志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