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最近,全國各地援鄂的醫療隊伍陸續撤離,人們對抗疫英雄充滿敬意。面對歸來的英雄,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那個在沙場征戰十多年後,騎著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花木蘭。雖然我們的抗疫英雄與北朝民歌中這位女英雄經歷的戰場不一樣,但他們所具備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卻如出一轍。

花木蘭的形象深入人心,歷來被人們所稱道,好萊塢甚至一再翻拍《花木蘭》。

這位奇女子到底憑藉著什麼打動了不同民族人們的心?讓我們一起從木蘭故事的源頭——《木蘭詩》中尋找答案吧。

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01 木蘭的決定是一場愛的教育課

故事一開始,我們就聽到了一聲高過一聲的嘆息聲。木蘭雖然在織布,但她的心思完全在另一件事情上,所以“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在我們的印象中,古代女子受封建禮教的束縛,一般情況下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是什麼事情讓木蘭如此心緒不寧,以至於影響到她的主要工作?

讀下文,原來“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朝廷徵兵在古代是件常見的事,又不止是木蘭家的男丁會被徵走,木蘭為何如此憂慮呢?再讀,我們找到了木蘭心事重重的癥結——“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家裡唯一的成年男子就是年邁的父親,作為孝順的孩子,木蘭的愁緒“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總不能讓父親去從軍吧。

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深思熟慮之後,木蘭終於做出了那個驚人的決定——“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如果缺乏魄力、沒有做好負重前行的準備,這樣的決定是很難做出的,況且是作為女子的木蘭呢?木蘭用行動告訴我們:父母的愛是一面鏡子,可以護孩子健康成長,而孩子在關鍵時刻也可以替父母負重前行。

愛總是相互的,正如巴金所說:“我是春蠶,吃了桑葉就要吐絲。”木蘭的決定,讓我想起了抗擊疫情的90後。他們說:“非典時全世界都守護了我們,現在換我們來守護世界。”是啊,“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

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詩經》中有句話說的好:“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父母的恩情是我們心中的根,提醒著我們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忘本。木蘭的決定為我們上了一場愛的教育課。

02 自古忠孝難兩全,木蘭憑什麼破紀錄

常言道:“自古忠孝難兩全。”是為父母盡孝,還是為國盡忠,從來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木蘭這位奇女子卻打破了“忠孝難兩全”的紀錄,成功做到了忠孝兩全。

在古代,建功立業從來都是男子的追求,身為女子的木蘭一開始並未有此想法,她替父從軍不過是權宜之計。但為何木蘭踏上征途後還能不畏艱難,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呢?

木蘭征戰沙場的過程原文並未細緻描述,只用了“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二十個字,留給讀者無限的遐想。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十年征戰,木蘭功勞最大,我們可以想象得到木蘭的成功一定經歷了我們無法想象的艱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戰爭是殘酷的,又有誰能真正保證出徵後能平安回來?如果沒有堅忍的毅力和聰明的才智,木蘭又如何能一邊掩飾自己女子的身份不被暴露,一邊為國盡忠呢?

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木蘭踏上征程後依然拋不下對家人的思念,她的家國情懷在心中激烈地燃燒著。木蘭知道致使她和家人離別的主要原因是戰爭,想要早日和家人團聚,只有儘快結束戰爭。

內心清晰了,行動上才能堅定。木蘭認識到這點後,和戰友們“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義無反顧地踏上戰場。

面對硝煙瀰漫的戰場,木蘭視死如歸,立下赫赫戰功。

面對沒有硝煙的戰場,被稱為“女中丈夫”的李蘭娟院士和木蘭有“異曲同工之妙”。李院士帶隊馳援武漢,不辭辛苦,始終堅守在一線。疫情肆虐時,她說:“需要多少時間,就在那邊待多少時間,我相信一定能把這場戰役打勝。”當她脫下防護服,臉上的壓痕依然清晰可見,也許這就是大愛的痕跡。

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舍小家為大家,無論是花木蘭,還是李蘭娟,她們心裡都清楚地知道只有國泰才能民安,她們的“仗”只有早日打贏才能闔家團圓。木蘭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身具家國情懷,忠孝才易兩全。

03 江湖再見,這才是你們最美的樣子

千盼萬盼,木蘭終於勝利歸來。“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明堂是古代帝王舉行大典的朝堂,可汗在明堂召見木蘭可以看出木蘭回來後受到了很高的禮遇。“可汗問所欲”,可汗想為凱旋的木蘭行賞,哪知“木蘭不用尚書郎”,她“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她寧願捨棄高官,只想儘快回到家鄉。木蘭拼盡全力保家衛國,不圖名利,只為早日回家與親人團聚。

木蘭歸故里,對家人來說是件大喜事。父母腿腳不便,相互攙扶著走到城外迎接木蘭;姐姐梳妝打扮,用最美的妝容迎接木蘭;弟弟殺豬宰羊,準備了豐盛的飯菜為木蘭接風洗塵。木蘭回到家,“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天然的女兒情態一覽無餘。同伍的夥伴再看到木蘭,都驚呆了。木蘭脫下戰袍,換上女兒裝,做回了真正的她,這時夥伴眼中的木蘭就是她最美的樣子。

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如今隨著方艙醫院休艙,確診數連續為零,萬里赴戎機,救武漢於水火的白衣戰士們和木蘭一樣脫下戰袍,回家與親人團聚。

我們以最高的禮遇迎接他們,警車開道,鮮花相迎。表達著我們對戰士們最崇高的敬意。

林清玄說:“承擔,是生命裡最美的東西。”在家人需要依靠,國家需要幫助時,挺身而出並擔起重任的人美中之美。

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甘肅省援助湖北醫療隊返蘭

在此次抗擊疫情的戰疫中,無數白衣戰士請戰一線,在厚厚的防護服下近乎24小時連軸轉地和病毒作戰。他們做出的犧牲,讓我們堅信重返往日時光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如今,春暖花開,疫情的硝煙逐步消減,江湖再見,木蘭脫下戰袍,白衣戰士脫下防護服、摘下口罩,我們看到的是她們最美的樣子,這就是中國最美的模樣。

木蘭的故事快要畫上句號了,如木蘭般的英雄事蹟會永遠留在歷史的扉頁上。歲月滄桑,她們所具備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品質一直會我們心中,代代傳承。

抗疫英雄凱旋後,我想到了《木蘭詩》中騎千里馬回家的奇女子

-END-

作者丨飛遊蒙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