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如蔥後,馬雲再次預言樓市,開發商“傷”不起,房地產我太難

樓市熱不熱關鍵看調控。因為只有引起了足夠的重視,才能夠有“總有刁民想害朕“的聯想。
所以,2018年,樓市調控破紀錄450次,2019年破紀錄620次。續接去年第四季度同樣破紀錄的205次,2020年一季度,樓市調控措施達到了307次,再創新高。巧的是,2017年,也就是樓市調控措施屢屢破紀錄的前夜,馬雲說了那句購房者耳熟能詳的“8年後最便宜的就是房子,年輕人別買房,8年後房價如蔥”。去年底,馬雲又說了一句“賣樓的朋友不容易”的預言,結果黑天鵝讓開發商“傷不起”。

房價如蔥後,馬雲再次預言樓市,開發商“傷”不起,房地產我太難

沒有最不容易,只有更不容易。對房地產的行情預測,曾經出現過無數的預測帝。這些預測帝裡甚至包括,連續6年都猜中房價漲幅的中科院,而其預測的2020年房價預計要漲6.1%,然後就遭遇了現實“打臉”。馬雲從不預測什麼,但是這回卻判斷到了房地產不容易。遠景的判斷“房價如蔥”,正在變現,短期的“賣樓不容易”,已經實現。

馬雲四年前的“不要買房,房價如蔥”,或許是因為他已經開始啟動信用租房體系,佈局超過100萬間公寓入駐支付寶的產業鏈。而馬雲原話是“2019很不容易,昨天一天,我收到很多朋友借錢的電話,一天內5個電話。過去一個禮拜,要賣樓的朋友大概有10個,確實不容易”的判斷,則是以一種旁觀者的態度對樓市的判斷,這種判斷的影像穿過時空,映射到如今的房地產行業——“賣樓不容易”。

房價如蔥後,馬雲再次預言樓市,開發商“傷”不起,房地產我太難

恆大的2019年財報稱,其核心淨利潤預期較去年下降幾近“腰斬”,萬科的銷售與淨利增速是近幾年最低,時至如今,恆大的75折、78折、81折網上售房只有第一波反響強烈,後續的結果還沒顯現;萬科則是自怨自艾,把“活下去”的自省,變成了需要落地的方略。頭部房企尚且如此,10萬中小開發商更情何以堪?每天有兩家房地產企業宣告破產,據報道,北京法拍房一天就賣出去了20套!

如果我們把馬雲的“房價如蔥”當作對購房者的一種期許的話,“賣樓不容易”應該算是站在更高位面,對房地產前景的不看好。彼時,房地產業的銷售回款佔到了開發商實際到位資金的近一半,達到了88640億元,成就其歷史高位。而愈發嚴厲的樓市調控措施,讓房地產融資越來越難,去年國內貸款佔比僅為14.13%,創造了歷史最低。

房價如蔥後,馬雲再次預言樓市,開發商“傷”不起,房地產我太難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國內房企債券融資2484億元,同比上升36%。一些房企還通過發行短期融資券來緩解現金流緊張局面,截至3月6日,房企今年發行包含一般短期融資券、超短期融資債券在內的短期融資券產品共計37只,金額為254.50億元,約是去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此時,開發商在向地方和金融機構要求“援助”收效甚微後,積極展開自救,但是他們請網紅代言,走直播路線,在吹皺了房地產銷售的一池春水後,除了僅供談資,卻還是沒有把房地產“紓困”的最有效措施拿出來,開發商依舊堅持不降房價。在開發商的眼裡,哪怕嘴上喊著“活下去”,現實裡也遠遠沒有到了要“活下去”的境地。

房價如蔥後,馬雲再次預言樓市,開發商“傷”不起,房地產我太難

房子的依託就是土地,土地的稀缺和不可複製性是房地產作為賣方的“撒手鐧”,尤其是在真正的寸土寸金的一二線城市裡,有套自己的房不僅僅意味著物理空間的歸屬,還意味著擁有不動產權證後,附加在上面的教育、醫療、交通、公共服務等稀缺資源也一併到手。房子雖然還是房子,地域的差別卻造成了獲得了資源“門票”的含金量的差別,“門票”越稀缺,房價自然就越高。

有專家說,今年樓市進入了供大於求的場景,有人說我們的房子夠30億人居住。然而,按照開發商的理論,賣房子其實就是賣“門票”。這張“門票”必須附著在房子上,才能夠生效。而開發商其實不是在建造房子,他們只是“門票”的搬運工,或者叫城市稀缺資源的“黃牛”。

房價如蔥後,馬雲再次預言樓市,開發商“傷”不起,房地產我太難

可是,形勢比人強。疫情沒有給開發商面子,卻暴露了購房者的裡子。此前咬緊牙關,掏空六個錢包湊首付。此刻,近半工薪階層為了生活或要向外舉債。房價收入比已經超過警戒線的六倍,均值破九。錢包的乾淨利索,讓購房者對買房的預期大打折扣。馬雲預言的“不容易”正在變成房地產的“我太難”——


全國房價行情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有121個城市二手房價環比下跌。其中具有象徵意義的四大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全部下跌。其中上海下跌5.85%,每平跌3401元,位居全國首位。

房價如蔥後,馬雲再次預言樓市,開發商“傷”不起,房地產我太難

直白地說,此前,房地產可以對馬雲這位樓市“門外漢”不感冒,但是,開發商卻用三個月的時間印證了馬雲“賣樓不容易”的預言。或者說,這並不是馬雲的判斷有多準,而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當開發商的土地價格、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稅費、營銷成本、財務成本、資金成本等都透明起來的時候,估計,距離馬雲的第一個預言實現也就為期不遠了。房價如蔥還在路上,我們還需要再等四年。預言時限近半,但願是隻有四年。各位老鐵,以為房價如蔥還要多長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