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有一個地方,建國後被稱為“特區”,如今卻改成了這幅模樣

貴州省有一個地方,建國後被稱為“特區”,如今卻改成了這幅模樣

春秋以前,貴州屬於“荊楚”或“南蠻”的一部分,到了戰國後期,貴州這個地方就冒出了一個夜郎國(夜郎自大這個成語就是出自於夜郎國,也就說這個成語是貴州土生土長的),不過夜郎國被漢武帝滅了之後,就被設立了郡縣,這時候貴州大概的模樣也就出來了。到了清朝雍正年間,進行了一次大致的細分,把畢節以北的永寧全境劃歸四川,將廣西紅水河、南盤江以北之地置永豐州,與廣西的荔波、湖廣的平溪、天柱一併劃歸貴州,於是貴州的疆域也正式被描畫出來了。

貴州省有一個地方,建國後被稱為“特區”,如今卻改成了這幅模樣

而在貴州的西部,有一個特殊的地方,被當地人稱為“黔滇咽喉”,也就是說這個地方就是貴州的西面門戶,這個地方在建國之後,還被稱為“特區”,只不過經歷多次“改頭換面”,如今到成了這幅模樣。

貴州省有一個地方,建國後被稱為“特區”,如今卻改成了這幅模樣

這個地方就是盤州市,以前稱盤縣,位於六盤水的南部,也是貴州省和雲南省的重要交通要道。“盤州市”這個叫法是在2017年更改的,此前一直都叫“盤縣”,而在建國那會就是“盤縣特區”,在這裡還有諸多著名戰役。

貴州省有一個地方,建國後被稱為“特區”,如今卻改成了這幅模樣

盤縣的歷史就要追溯到唐朝,貞觀年間“盤州”才正式出道。到了公元751年,天寶十年,盤州的三十七部的矢部日漸壯大,於是就自立起來,把“盤州”廢除,十六年後齊彌部奪得,並將其歸入自己的門下,但矢部不忍,又再次奪了回來。

貴州省有一個地方,建國後被稱為“特區”,如今卻改成了這幅模樣

到了元朝時期,蒙古大軍南下,隨著大理國被滅,矢部也不得不歸順蒙古,於是盤州就被元朝設置了普安路總管府,這一時期的盤州直接隸屬於雲南省。而明朝時期,盤州又被劃分到了普安州之中,清朝就直接設立普安縣,之後改成盤州廳。最終到了民國時期,盤州廳被改成盤縣,這時候才規定盤縣是隸屬於貴州省管轄。盤州歸屬的歷史,一直處在雲南和貴州之間拉扯,連當地人都不知道自己是雲南的還是貴州的。

貴州省有一個地方,建國後被稱為“特區”,如今卻改成了這幅模樣

建國以後呢,盤縣又在多個專區之間轉悠,先後隸屬於興仁專區、興義專區、安順專區、興義專區,這一來二去,當地人都給整懵了,直到1965年,盤州境內發現礦,所以設立礦區,於是盤縣那個礦區就被改成特區。1971年的時候,盤縣和盤縣礦區合併被稱為盤縣特區,之後盤縣特區又稱為了六盤水管轄。1999年,盤縣特區把“特區”尾綴去掉,成為盤縣,2017年,盤縣又被撤銷,之後成立了縣級盤州市。

貴州省有一個地方,建國後被稱為“特區”,如今卻改成了這幅模樣

縱觀盤州市這一生的經歷,可謂是曲折不斷,波瀾不斷,如今也終於“落戶”,有了歸屬感,只不過盤縣已不再,盤州卻越變越美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