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會“秀恩愛”的抗戰老兵走了,還是《團結報》資深讀者


最會“秀恩愛”的抗戰老兵走了,還是《團結報》資深讀者

饒平如

4月4日上午9時30分,抗戰老兵、同時也是曾打動無數人的《平如美棠》的作者——饒平如先生去世,享年99歲。據悉,饒平如上個月因膽囊疾病入院,住院後突發多器官衰竭。其家人透露,疫情期間,喪事一切從簡。

最會“秀恩愛”的抗戰老兵走了,還是《團結報》資深讀者

在紀錄片《穿越七十年的愛情》中,饒平如的桌子上放著《團結報》。

令團結君團結妹倍感親切的是,饒平如先生還是《團結報》的資深讀者。在《穿越七十年的愛情》紀錄片中,他桌子上的《團結報》曾多次出鏡。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顧這位青年抗戰、壯年受難、老年喪妻,平淡如樹卻又絢麗如花的老人的傳奇人生。

少年報國,棄筆從戎

1922年,饒平如出生於江西南城大戶人家,幼年聽母親讀詩、吹長笛、講忠孝故事。

最會“秀恩愛”的抗戰老兵走了,還是《團結報》資深讀者

抗戰時期的饒平如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

一次,饒平如聽到外面響起了警報,便躲在屋子的小角落裡。敵機從頭頂來來回回飛過,隨即不遠處響起“轟隆隆”的轟炸聲。看著那些敵機,饒平如心裡充滿了恨。從那時起,饒平如就下定決心,要和千千萬萬愛國青年一起上前線。

1940年,饒平如上高二,沒等到高三畢業,就去江西上饒,考取了黃埔軍校。

走之前,父親贈詩一首 “倭寇侵華日,書生投筆時”。饒平如在綠書包上縫了四個白色的大字“長征萬里”。

饒平如和同伴花了4個月,從江西走到位於成都的黃埔軍校報到。當時戰亂,有火車就坐火車,沒有就靠雙腿步行。去時是秋天,還穿著短袖,到成都時已是冬天,饒平如還穿著短袖,衣服破破爛爛。當看到黃埔軍校門口的對聯“升官發財請走別路 貪生怕死勿入此門”時,饒平如從軍的信念更加堅定,這句話也成為了饒平如的人生座右銘。

三年後,他從黃埔軍校畢業,加入國民革命軍第100軍,被委任六三師一八八團迫擊炮連二排排長。在常德、衡陽、湘西等正面戰場與日軍作戰。槍林彈雨中,饒平如數次險死還生。湘西會戰中被襲擊,炮火把他整個人壓得伏在山坡上。身邊的班長被子彈打在小腹上慘死之時,饒平如抬頭看著山間的硝煙,那一刻曾心想:“這裡應該就是葬身之地了”。

“參加抗日戰爭是因為我愛祖國,犧牲在戰場上我一點都不怕。”打仗的時候饒平如從不怕死,一直到他認識了夫人毛美棠。

最會“秀恩愛”的抗戰老兵走了,還是《團結報》資深讀者

饒平如和毛美棠結婚照片

最會“秀恩愛”的老人

“自從你走後,我餘生都在想你。”

這句感人的情話是饒平如在妻子去世後說的一句話。

最會“秀恩愛”的抗戰老兵走了,還是《團結報》資深讀者

《平如美棠》,作者:饒平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3年5月

饒平如是一名抗戰老兵,還是一名作家。其作品《平如美棠:我倆的故事》,講述了自己和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美棠之間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平如美棠》是饒平如在90多歲時出的一本自傳繪本。

最會“秀恩愛”的抗戰老兵走了,還是《團結報》資深讀者

與他相依為命六十多年的妻子去世後,饒平如在悲痛之餘,開始自學繪畫,用畫筆一點一滴記錄和妻子一起度過的漫長而美麗的時光,從第一次見面隔窗看到對鏡梳妝的美麗少女,到幾乎失憶的狀態下還流下人生最後一滴淚水的最後一別。期間兩人相濡以沫,風雨相攜,無論住在亭子改造成的四面漏風的小家,還是把值錢物藏在車輪裡的奔命,或是分離22年每年春節挑著擔子逃難一樣的回家,還有走在妻子曾經背水泥修過臺階的地方不忍快行……一個個都是令人難忘的細節。

最會“秀恩愛”的抗戰老兵走了,還是《團結報》資深讀者

饒平如畫作《最後的一滴眼淚》

在毛美棠83歲生日的時候,饒平如拉著她的手說:“美棠啊,等到我們鑽石婚的時候,全家再回到當初結婚的地方江西大旅社,好不好?”“好。”美棠答到。誰也沒想到,這一個“好”字成了饒平如和毛美棠最後一個未完成的約定。

2008年3月19日美棠仙逝。那時,距離他們的鑽石婚只差5個月。2008年8月,饒平如獨自遵守約定,重新回到江西南昌,在他們當時結婚的地方又拍下了照片。只是這一次,身邊沒有曾經那個白紗翩翩的美麗新娘了。

最會“秀恩愛”的抗戰老兵走了,還是《團結報》資深讀者

饒平如擦拭著愛妻毛美棠的照片

饒平如曾說過,在妻子毛美棠去世之後,一直無法從悲傷中走出來的他,用4年時間繪出300多張畫,畫滿了18本畫冊。 饒平如回憶著曾經和毛美棠的點點滴滴:從風華正茂畫到白髮蒼蒼,從羞澀初見畫到離世痛景。他當時並沒想過要出書,只是想把這些珍貴的記憶留下來,讓兒孫們瞭解他們的爺爺奶奶,而圖畫是最能打動他們的。

人生苦短,莫負初衷

“我們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一個安定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我們已經到了生命的盡頭。”饒平如喜歡用楊絳的這句話比喻自己和美棠的人生。

最會“秀恩愛”的抗戰老兵走了,還是《團結報》資深讀者

在出版完《平如美棠》後,繪畫成了饒老的一大業餘生活。在饒老家中的大書櫃中,有很多分類成冊的本子,貼上了“黃埔軍魂”“我的外婆家”“我的90歲生日”“不如學畫”等標籤,都是饒老在出版完《平如美棠》後創作的。都是畫著生活中的點滴,在一幅幅的趣圖中分享著他的人生感悟。

還有,他晚年生活自娛自樂,彈彈鋼琴,練練字,可做得並不十分出色,常常被老伴取笑。晚年生活,饒平如還喜歡看書。在說起自己喜歡的書,饒老滔滔不絕:《季羨林談人生》《朝聞道集》《走在人生邊上》《生活的藝術》《歸田錄》等等,大多是一些年長者對生活的感悟。他喜歡這種透過書籍和人交流對話的感覺。

饒平如曾說過,現在的年輕人日子好了,也應該要出去鍛鍊鍛鍊,比如有的人不是就去野外生存什麼的,呆在一個地方什麼都要自己去弄,不曉得會發生什麼事,不然不瞭解什麼是“苦”。現在大家都喜歡出去旅遊,什麼新馬泰啊、歐洲啊,到處跑跑,世界大得很。享樂是應該的,但問題是萬一遇到挫折的時候能不能忍受?電視上講小青年沒考上大學,嘣噔就跳樓了,一受不了什麼事情也就跳樓了。太脆弱了,要堅強一點。

他還說:“生命中許多微細小事,並沒有什麼特別緣故就在心底留下印記,天長日久便成為彌足珍貴的回憶。”“死是沒有辦法的事,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把它們記錄下來。”

在2017年湖南衛視中秋晚會上,饒平如還分享給在場的觀眾十六個字,“人生苦短,莫負初衷,凡事相信,凡事期待。”

作者 : 《團結報》記者 張雯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