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十年前,陳喬恩主演的那部《命中註定我愛你》,讓所有觀眾記住了她演繹的“便利貼女孩”。

何為“便利貼女孩”?

她們察言觀色,比起自己的情緒更加在意別人的情緒,生怕一個不小心,惹到其他人不開心;

她們如履薄冰,總習慣於把所有過錯攬到自己身上,好像這樣就能不得罪任何人,與世無爭地活著。

“便利貼女孩的存在,就像便利貼一樣,人人撕下來就用,但未必用過就丟,或許有人會在意記下滿滿事項的紙條最後哪裡去了。反正她完成該做的任務,就識相地消失。”陳喬恩這樣解釋。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這樣的女孩,可能是你,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身邊任何一個不起眼的同事、朋友。

十年後的今天,又有一部劇,將視角對準了這一大類的女孩,那便是最近話題度頗高的日劇——《風平浪靜的閒暇》

大概劇情就是:28歲的女主大島,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她經常看人臉色,每天就想著平安順利度過,可這樣的她,卻並沒有得到大家的喜愛。

比如,明明不是她的過錯,卻搶著承擔;明明很委屈,卻要裝作不介意……

就連工作上別人的過失,她都可以攬在自己身上。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委屈嗎?當然。但是比起自己委屈,“大島們”更害怕被人討厭排擠。

所以她們選擇討好家人,討好朋友,討好愛人…總之就是討好身邊的所有人。

其實按理說,這類“討好型人格”應該有很好的人緣才對。

但是現實中,好像並不是如此。

究竟為什麼?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也許你的討好,別人根本不領情

劇中的女主,一直很享受被身邊同事當成“工具人”的狀態:哪怕自己有很忙的事情,被同事們指示著幹著幹那,也會積極微笑著幫忙。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這種平衡,直到她偶然間看到了同事的聊天記錄時,才被打破。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她才突然發現表面上很喜歡她的同事們,不僅揹著她建了群,更是為了她們之間的約會而將工作全部扔給自己,並且把它想成是一種“理所應當”。

你並不是被喜歡,而是早就被排擠了。

在她們眼裡的,就好像是“幫了是你的本分,不幫就是你的不是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看,你時時刻刻委屈自己而討好的人,其實並不會記得你的好

好習慣培養起來很難,但被人慣著的壞習慣培養起來,可就太輕鬆了。

劇中的同事固然可恨,但何嘗又不是被女主“慣”出來的呢?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並不是所有違心的話聽起來都好聽

記得那段時間,網上流傳的段子“違心的話,聽起來總是格外的悅耳”。

但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記得身邊有位朋友,在所有人的印象裡她基本上沒說過什麼不好聽的話,一律都是誇獎的。

總之,在她的眼裡世上一切的人或事物都是“美好的”“可愛的”。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其實也很享受被誇的過程,但是時間一長,大家對於她的誇獎似乎免疫了。

幾位朋友有時還會調侃說“想要自信啊,去找xx就可以了”。

朋友的初衷是壞的嗎?

其實並不是,她沒有想過傷害任何人,只是不希望對方因為自己的話而不高興。

但是,她卻忘了所謂物極必反的道理。


每個人都喜歡聽誇獎,但若世間只有誇獎,又會被當做虛假的讚美。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討好型人格,容易失去自己的原則底線

劇中的女主大島,其實也是有不願意做的事情,但為了他人,總會一味的忍讓

最後導致,自己的原則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破。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明明很喜歡誇張的自來卷,卻為了男朋友的喜好,每天早上偷偷起來花1個小時的時間壓直頭髮。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明明早上精心的準備了午飯便當,卻選擇和同事出去吃飯。

直到後來,自己心裡一直的一個秘密“武器”——男朋友,也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樣。

自己的一位退讓,反而給了其他人放肆任性的理由。

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原則,畢竟“柿子都是挑軟的捏”。

自己都不重視自己的人,又怎麼能指望得到他人的重視呢?

就像吳昕在《脫口秀大會》上說的那樣。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不討好,有時並不會失去很多

女主的覺醒,是在一次暈倒之後,大家冷漠的態度,使她終於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於是女主決定做一個全新的自己,並且也在為之努力。

她鼓足勇氣對男友說了“狠話”


在發現收銀員算錯帳時,即使出了商場,猶豫再三之後也還是決定重返回去,向收銀員說明情況。

結果就是,收銀員不僅賠禮了道歉,店家為表示歉意,還贈送了小禮品。

女主自己也是心情暢快:第一次,她把憋在心裡的真心話說出來了,不怕得罪人,不用只在意別人的感受。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你看,其實任何事情,只要在對的,合理的,合法範圍之內,你都有資格講出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當然,也包括拒絕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



女主選擇了刪掉之前同事的聯繫方式包括男朋友的一切。

很可惜嗎?

並沒有。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要知道她放棄的,只是那些連她住院都不會問候一句的人罷了。

有些人留著,不過是個擺設。

不如騰出位置來給真正關心自己的人。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我可以理解每個人都希望被身邊人所喜歡的那種心情。

但是現實就像網上所說的那樣,百分之99%的人都喜歡的人民幣,也會有1%的人不喜歡。



況且,我一直相信,有些人他們之前並無誰對誰錯的說法,只是單純的性格不合。

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懂你,看得到你的好,值得你的善良。

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每個人性格不同,處事方式不同,看人看物看世界的眼光也都不相同。

就像劇裡女主大島的自來卷一樣,

身邊的同事都不喜歡,但隔壁家小女孩卻很喜歡。

陳喬恩:當年那個“便利貼女孩”,10年後學會說“不”了嗎?

我們總要相信,世界這麼大,總會有人喜歡真實的自己。

就像蔣方舟曾說過的那樣:

“真正能夠欣賞到你的人,永遠欣賞的是你驕傲的樣子,而不是你故作謙卑和故作討喜的樣子”。

要知道,一個人永遠不可能討好所有人。



傾盡所有,到最後不僅自己累了,人反而也沒留住。

所以,早日脫掉“討好型人格”的外衣吧!

就像那句話說的:

“任性是被最低估的美德”。

“愧疚才是最大的負能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