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個人關鍵詞

2019年已接近尾聲

2020年的開啟卻有太多伏筆

經濟學家都在發表2020年未來走向的關鍵詞

我卻沉下心琢磨了一下2019的關鍵詞

就當做個2019的個人總結吧

生態型組織

跨行醫美,在新年的號角中自己迸出一個信念“新春奮進正當時,不忘初心始擔當”準備在這自由而粗放的田野上幹一番事業。搭體系、建規則、做調研、規臺賬,轟轟烈烈的開場,終於在公司有個像樣的人事工作參考指南。當時就覺得這是個好行業,像極了那時的紐約,如果你愛他你就讓他去紐約,那裡可以創造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讓他去紐約,那裡便是煉獄。對我來說,這樣用雙手從新創造的感覺很好。

邊大膽操作,邊重新梳理知識結構,把多年的薪酬、績效管理經驗整理成一個、再一個ppt,在團隊、在朋友中去宣傳,最終得出一個優秀的績效從業人員應該是個生態戰略架構師的理念。

企業是一個以盈利為目的的組織,而生態是一個以生存為目的的組織,盈利的前提可不就是你還能生存麼?在你還沒想好在這個系統中你所擁有的比較優勢能力、資源、時機能讓你更好的生存的時候,就不要投機去亂到各個地方去嘗試,更不要把自己當熊貓以為別人會寵你、愛護你。生態系統可只有弱肉強食。所以,有的時候真的替某些企業惋惜,多好的發展空間就是不知道自己定位是啥,不知道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哪,就一味的對標系統中最強大的生物去學習、引入,最後連自己的生存優勢也沒了。

很多人說2019年行業不好了、大環境不好了……,說了那麼多,卻沒有一個行動。最終識別環境、調整生存方式的企業成為萬眾矚目的王,被推為學習的楷模和制定行業規則的標準。適者生存,生存結果才是檢驗一個人、一個企業最有效的方式,績效、任職資格根本評估不了一個人和一家企業,因為都是夾雜了非客觀的個人偏好因素。

生態化組織,必將成為未來組織建設的方向。


OKR思維工具

初次接觸OKR工具,我是排斥的,因為在我看來再多的工具也比不過一個能夠貫穿企業所有崗位的目標/方向。企業投機或機會主義的引入一個工具就想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的夢想,最終只會讓這個工具就變得和過氣的明星一樣,被人指責。

書籍、外部講師、互聯網平臺通過2個月的研究,終於發現OKR思維工具是最接近德魯克目標管理的思維方式。OKR設置的“感性化目標+理性化目標達成證明的維度”簡單、明確的把現代企業組織中老闆和員工分工都包含進去了:帶領企業方向的老闆戰略性的想到一個目標,做執行的員工就想清楚怎麼量化、多維度、無後續殘留的證明老闆的目標達成了。多麼具有協作性的畫面啊!

然而,很多人都問我,你怎麼用OKR設計月度考核呢?

好吧,這是個目標管理思維工具,與月度考核沒關係啊!!!唉,在一個手握錘子的人眼裡,所有的事物都是釘子。

快樂與商業主旋律不符

焦慮症和職場抑鬱人數越來越多,人越來越無法互相靠近、互相體諒,畢竟每個人都有了他的手機。而為了掩蔽這些社會問題,商業的主旋律就創造無數個節日來誘惑人員來進行買、買、買。一個人的孤單美化成新潮生活方式、商業購買才是幸福生活的方式。最終孤單的人可能不僅孤單,還有鉅額的花唄需要償還。

在研究為什麼人會對工作厭惡和不快樂的路上,我越走越深。但關於原因卻始終停留在環境的公平性、個人的嫉妒心和少年時心理缺陷。

處在生態系統中的個人一直比較渺小,渺小個體生存的基本需求是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公平性。當系統出現bug、逐漸惡化的時候,任何一個力瀾狂瀾的努力都會激起系統各個層面的敵對,要麼你的努力符合生態系統自我調整規律而讓你脫穎而出;要麼你被系統多維打壓,最終渺無聲息。組織設計和法制化的管理真的很重要。

嫉妒和少年心理缺陷比較常見,多多少少都會有點。資源匱乏下的混亂和分配不公必然造成嫉妒,嫉妒和心理缺陷會使人更加動物性的失去理智,讓人陷入自我麻痺和墮落。如果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便會無時無刻批判著他看到的一切。這種行為危害極大,破壞組織的協作和生態有機性,會激發更多人的情緒,最終增加組織內耗、影響組織效率。

人格信仰

今年聽到最多的話就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甚至很多企業都把這些口號融入到了年會、日常標語當中。那麼我想問引用這句話的人一句,你的初心是什麼呢?你的使命又是什麼呢?

08年抗震救災入黨,是很認可黨的三大作風:“理論聯繫實際”、“融入群眾統一戰線”、“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就是我對黨的基本信仰,並一直反省自己去貫徹這種黨性;

11年加入華潤,企業文化“簡單”、“坦誠”、“陽光”;簡單說話、坦誠做人、陽光工作;這便成了我的工作信仰,並一直去踐行這種方式;

最怕一個沒信仰的人,在上面這樣講,在下面那樣講,然後說你說的對,也說他說的對,不知道他究竟想做什麼,最後把假話講的連自己都信了。人為什麼和動物不一樣?那是因為人在動物特性外有了人格信仰和道德素養。那假如一個人沒有文化信仰和道德素養呢?那這個還是人麼?有時候會不經意的腦補醫生在做手術的時候會不會想躺下的這個不是一個人,只是個需要手術的生物體……難怪很多醫生都很冷酷。

育兒

說到信仰我就會想起育兒,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而父母的信仰影響著自己的一舉一動,更影響著下一代孩子的心理健康。

我和妻子分工,她負責孩子衣食住行,我負責孩子玩耍和教育。以前覺得孩子很煩躁,但是,在親手去嘗試的時候還是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尤其是看著孩子開始和你互動的時候。孩子其實是個很敏感的群體,她很會判斷你是不是用心在陪著她玩,你是不是開心的陪著她玩。為了不讓她受電子產品影響,在她面前很少拿起手機,一個簡單的七音符的玩耍琴,她已經會聽懂小星星去用手比劃了。

這一代父母很多不要說信仰,其實心智很不健全。他們一方面覺得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不斷逼迫孩子努力,砸鍋賣鐵讓孩子去重點學校,學完知識學琴棋書畫,告訴孩子學習會有很好的未來;而說到自己的時候就是誰靠的關係、誰有個好運氣、誰家裡有經濟實力,好像在自己這裡努力就是沒用的。如果你認定學區房就能讓孩子有個好未來,為什麼不多買幾套呢?非要再逼著孩子學那麼多。。。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育兒,從尊重孩子開始。

勞動法

在我看來,勞動法保護了勞動者,同時也保護了更多低能兒。2019年遇到了太多每天不做事卻每天想要華為的薪酬、Google的福利、國企的工作量、小學生肚量的人。也不知道他們怎麼好意思說的出口,不過當一個人已經放棄了用實力去擁有自己未來的時候,我想他們本身也是一種苦惱吧。

勞動法卻也保護了企業,當你真的嘗試去規範,去合法的時候你會覺得原來合法是最簡單的方式。太多華而不實、可做可不做的事不僅浪費了人力和財力,其實也並沒換回員工的滿意度,畢竟企業是個生態組織,既然是生態組織,進化法則必然適用,該淘汰的何必再留在組織中去拖累呢?

2019已經拉開了裁人序幕,前有網易事件,後有360免裁劵,最後有馬爸爸說要輸送1000人到社會上的文藝裁人宣言。

不過,據說那個領到免裁劵的人以為自己可以在公司划水一年,沒成想還是被裁了。因為,人力資源部給發了兩份解除合同書,一份是為了對免裁劵有個交代。

這樣對工作有始有終的公司其實挺好的。

2019,轟轟烈烈走出舒適區;

2020,安安靜靜研究組織設計和領導力。

-2020/01/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