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孩子感受“父愛如山,一動不動”了……

前些天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笑話說:許多女人在當了媽媽以後,才突然間明白什麼叫“父愛如山”,山一般就是呆在那裡啥也不幹,杵著,一直杵著,一動不動。媽媽們忙裡忙外,喘口氣都是奢望,爸爸們一回家就是葛優躺,抱著手機聊天、看視頻、打遊戲,孩子在身邊爸爸一樣做自己的事,孩子鬧騰他了就讓孩子找媽媽,父愛如山這個詞兒如今有了更貼切的定義:跟山一樣,穩穩的、遠遠的呆在那裡,啥也不幹!

身邊也有很多“父愛如山”的朋友,他們的妻子都沒少埋怨自己的老公,比如我一個好朋友的老公非常喜歡玩遊戲,不管吃飯還是上廁所睡覺總把手機拿在手上,一回來耳朵就像自動關閉了一樣,儘管孩子怎麼吵怎麼鬧,兩耳不聞世事,為此兩人沒少吵架,孩子會因此產生負面情緒。

有研究發現,孩子個性的形成主要與父母的榜樣及教育有關,也就是說,孩子個性的形成主要受父母影響,而父親的影響力往往又比母親更大。父親作為男性有著和母親截然不同的個性特徵:大度、獨立、堅強、幽默、勇敢等,這些優秀的個性品質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去學習的,而大多數母親身上都不具備這些個性品質。母親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往往喜歡幫助甚至代替孩子完成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而父親在與孩子交往和遊戲過程中則更多的是鼓勵孩子自己動手探索,不斷嘗試,勇敢地克服困難和挫折,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慢慢學會了堅持、獨立和勇敢,這些個性品質對他們的成長非常有利。所以,為了培養孩子健全的個性,父親應該積極地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發揮其對孩子個性發展影響的優勢。

在一個家庭中,每個家庭成員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父母有其各自的家庭職責,母親擔負著艱辛的家務和養育孩子的任務,父親主要負責家庭經濟收入,但是,與物質條件相比,孩子更需要的是父親的陪伴與愛。父愛所給予孩子的勇敢、堅強、果斷、大度、寬容、幽默等心理影響,是母愛所不能代替的。因此父親應多參與家庭中的各項活動,多花點時間與孩子相處、溝通,多去了解孩子,關心孩子,從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和寬鬆、愉悅、和諧的家庭氛圍,別再做“一動不動”的父親了。

別再讓孩子感受“父愛如山,一動不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