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也“騙錢”?學會這1招,銀行理財享受高收益,安全又舒心

美國著名的證券投資家,被稱為“股票天使”的彼得·林奇曾經說過,"不進行研究的投資,就象打撲克從不看牌一樣,必然失敗!"

銀行也“騙錢”?學會這1招,銀行理財享受高收益,安全又舒心

我在之前的文章 曾經提醒過廣大投資人警惕現在銀行出售的“假”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往往利用投資者對銀行或者大平臺的信任,售賣不正規甚至是假註冊的理財產品,金額達到一定數量後就會捲款跑路,即現在層出不窮的“飛單”、“蘿蔔章”事件。文章發表後,許多讀者也在後臺與我分享了自己的受騙經歷,小7在同情之餘,也想和大家好好分享一下什麼才是值得買的銀行產品。

銀行也“騙錢”?學會這1招,銀行理財享受高收益,安全又舒心

1、小銀行的理財產品能不能買?

現在市場上有許多小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明顯高於大銀行/大平臺的產品收益率,這類產品能買嗎?我給大家說個例子就知道了。2019年上半年,包商銀行被接管了,原因是大股東“明天系”違規佔用包商銀行大量的資金。包商銀行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小銀行”,其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明顯高於其他銀行。

事實上,大部分的銀行理財產品透明度並不高,也不像基金、股票那樣每天都能實時查看收益變化,很多投資者買了銀行的理財產品,卻連這款理財產品的成分、結構都弄不清楚!

這裡再一次給大家強調,不要以為是正式掛牌成立的銀行就一定是安全的,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

而相比於大銀行,小銀行的理財產品風險無疑更高!這主要有兩點原因:

(1)大銀行往往名聲在外也更愛惜羽毛,對上架銷售的理財產品往往審核更加嚴格;

(2)如果產品確實出了問題,大銀行為了保護品牌聲譽也會花錢安撫受眾、盡力彌補投資者的損失,而小銀行就未必願意出錢填窟窿了。

其實認真對比就會發現,小銀行的理財產品也就比大銀行高那麼0.5-1%個百分點,真的不值得大家又花錢又擔風險!所以我建議小銀行的理財產品不要買

銀行也“騙錢”?學會這1招,銀行理財享受高收益,安全又舒心

2、結構性存款VS創新型存款

首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結構性存款和創新型存款。所謂結構性存款就是運用股票、基金、匯率等金融衍生品與傳統的存款業務相結合的一種投資方式。大家可以簡單理解為結構性存款=大部分“低風險低收益”存款+少部分“高風險高收益”金融衍生品的投資組合。

銀行也“騙錢”?學會這1招,銀行理財享受高收益,安全又舒心

創新性存款也屬於定期存款,主要根據持有存款期限來設置階梯年利率(智能利率),並按照實際存期內最大化的定期存款利率來計息,有按月付息、按季付息等多種付息方式。比如下圖中的創新性存款產品一共有7檔利率,最低的是活期0.385%,最高的是5年期4.8%。假設用戶存了2年零3個月後支取,利率對應的就是2.94%,不至於“一夜回到活期”,這就是前文提到的“智能利率”。

銀行也“騙錢”?學會這1招,銀行理財享受高收益,安全又舒心

結構性存款更偏向於理財產品,主要是通過投資獲利;而創新型存款更接近存款的本質,通過利率計提收益。

具體來說,結構性存款的原理與混合型基金幾乎一模一樣,一方面通過結構中一定比例的低風險產品來確保保底收益,另一方面通過投資高風險的金融衍生產品來獲取收益增值,所以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範圍一般是區間值,比如0.5-4.2%。

銀行也“騙錢”?學會這1招,銀行理財享受高收益,安全又舒心

那麼結構性存款應該買嗎?

表面上看結構性存款既能保本,收益也比普通存款高,似乎還不錯。但是具體分析的話就知道這類產品在宣傳時的最高收益率往往是很難達到的,畢竟其掛鉤的金融衍生品類,諸如匯率、黃金、股票等,哪一個能百分比預測成功?所以在大部分情況下,投資人得到的最終收益率可能就和貨幣基金、定期存款差不多!另外,結構性存款類產品的特點是隻能到期提取,流動性沒有貨幣基金好,收益波動大,這麼一看,買結構性存款還不如把錢放貨幣基金划算。

更何況,市場上還充斥著許多“假結構性存款”。我國規定了發行結構性存款的銀行,必須要有金融衍生品的交易資質。然而市場上有些銀行迫於攬儲壓力,即使自己沒有金融衍生品交易資質,也會讓其他銀行代為交易,發行“結構性存款”,這種沒有資質的銀行發行的所謂“結構性存款”就是 “假結構”,是違規產品。

銀行也“騙錢”?學會這1招,銀行理財享受高收益,安全又舒心

說完了結構性存款,我們再來看看創新型存款。

這類產品主要是通過將存款收益權進行轉讓,來保證流動性和相對高的利率。創新型存款的基礎資產一般為3年或5年的定期存款,投資者可以提前支取,但是其在支取時並不是向銀行贖回,而是將收益權轉讓給了第三方金融機構(一般是信託公司)。這樣投資者就能拿回本金和提前支取的利息,這個利息比活期存款要高,比5年定存利息要低。

比如下面這款產品,投資者提前支取可以獲得3.9%的利率收益,這部分錢其實是由第三方金融機構墊付的;等到全部資金到期時,第三方機構除開提前墊付的利息,可以從銀行獲取4.875%-3.90%=0.975%的利差收益。

銀行也“騙錢”?學會這1招,銀行理財享受高收益,安全又舒心

說到這裡,可能之前關注過創新型存款的朋友會發現,市場上大多數上架創新型存款產品的銀行,往往是一些中小型的民營銀行或者是互聯網銀行,那麼會不會風險很高呢?這一點大家可以不用擔心,因為創新型存款的底層資產都是真正的“銀行存款”,所以受到國家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存款保險條例》的保護!

條例規定:“存款保險實行限額償付,最高償付限額為人民幣50萬元。同一存款人在同一家投保機構所有被保險存款賬戶的存款本金和利息合併計算的資金數額在最高償付限額以內的,實行全額償付;超出最高償付限額的部分,依法從投保機構清算財產中受償。”

說白了就是如果銀行破產,儲戶在一家銀行50萬以內的存款100%全額賠付,本息都賠;超過50萬的部分,則在清算銀行資產後,根據比例賠付。所以創新型存款真的可以買,前提是你一定要仔細閱讀產品說明,確認產品是否真的屬於“存款”!市場上有一部分理財產品將自己偽裝成存款類,但卻把本金用於投資金融衍生品,那麼就存在拿不到預期收益的風險,比如前文說的“結構性存款”。

銀行也“騙錢”?學會這1招,銀行理財享受高收益,安全又舒心

綜上,大家在挑選銀行產品時,一定要認真瞭解產品的構成情況和收益計算方式,不要被銀行的“心機”所矇蔽。在現有環境下,如果你是保守型或者穩健型投資者,創新型存款是大家可以選擇購買的銀行產品,其具有存取靈活、階梯型智能利率等特點,還有國家為你站崗護航,買不到吃虧。

今天的內容你喜歡嗎?歡迎與我在評論區討論你的理財心得。

我是魚小7,每天與你談談營銷知識,說說理財故事。喜歡就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