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底蘊,也是我們應該為之自豪的,但是很多文化傳承至今,都發生了一些改變,比如成語的意思。

“衣冠禽獸”聽到這個詞語,首先我們想到的就是,禽獸流氓等等之類的詞彙,但是我們不知道的是,衣冠禽獸這個詞語,最開始並不是用來罵人的,而是用來夸人的。


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衣冠禽獸”的起源。

“衣冠禽獸”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明朝時期,當時的明朝官員衣著都很華麗,穿禽衣帶獸首。所以當時的百姓們都很羨慕官員們那樣的穿著,羨慕他們的權利,所以給了明朝初期的官員冠上了“衣冠禽獸”的稱號。

衣冠禽獸在那個時期是文武官員的合成,因為那是的文官才穿禽衣,武官帶獸衣,文官從九品到一品所穿的禽衣分別是:鵪鶉,黃鸝,鸂鶒(xī chì),鷺鷥,白鷳,雲雀,孔雀,錦雞,仙鶴。而武官從九品到一品分別是:海馬,犀牛,彪,熊,豹,虎,獅子。

官員們身上繪著這麼多精美的飛禽走獸,怎麼不讓貧困的老百姓們羨慕呢?所以明朝初期的百姓們給官員們冠上

“衣冠禽獸”的稱號,表達的是內心的一種羨慕,一種渴望,一種嚮往。


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衣冠禽獸”詞意的演變。

一:明朝初期

在明朝初期,當時有這樣一個詞語叫做“衣冠梟獍”(jìng),這個詞語就和我們如今認為的“衣冠禽獸”相差不大,所以在明朝初期那種穿人衣幹壞事的人,多以“衣冠梟獍”這個詞語稱呼,因為在古人的認知中:梟是吃母親的惡鳥,獍是吃父親的惡鳥,所以“梟獍”這個詞語和“禽獸”二子詞意相同。


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二:明朝中期

到了明朝中期,因為朝廷的不斷腐敗,皇帝的昏庸無能,所 以朝廷的風氣已經開始慢慢的改變,從明朝初期的百姓們羨慕愛戴的“文死諫,武死戰”的情況變成了,“文貪汙,武怕死”的情況。

百姓們慢慢的從愛戴尊敬轉變成了厭惡討厭的心態,對於衣著豔麗的禽服獸衣也就沒有了從前的羨慕之情,所以從這時“衣冠禽獸”就已經慢慢的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奪目。


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明朝的官服

三:明朝末期清朝初期

到了明末清初這個時期,隨著小說這種題材的文學作品慢慢的興盛,加上社會背景的影響,官員為虎作倀魚肉百姓的惡略行徑下“衣冠禽獸”這個詞語徹底的發生了改變,在當時就已經替換掉了“衣冠梟獍”的使用。

明朝末期的作家陳汝元在《金蓮記·構釁》中這樣寫道:“人人罵我衣冠禽獸,個個識我是文物穿箭”

清朝小說家李汝珍在《鏡花緣》中寫道:“既是不孝,所謂衣冠禽獸,要那才女又有何用。”


一:明朝前期

明朝前期的文臣武將都是歷史上頂尖的人才,文臣以

張居正為首,其他的還有忠心耿耿直言敢諫的海瑞,還有拯救了一個王朝命運的于謙,武將有開國大將徐達王守仁。這些文臣武將都應了那句話“文死諫,武死戰”所以在這個時期的文臣武將時受人敬仰,受人愛戴的。


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張居正


二:明朝後期

明朝末期的受奸臣嚴嵩魏忠賢這些人的影響導致整個明朝後期一片烏煙瘴氣,朝廷的官員除了貪汙就是不作為,在百姓的嚴重失去了之前的威嚴。

所以就有了“文貪汙,武怕死”的調侃,而之前用來誇讚官員的“衣冠禽獸”也成為了,對官員的一種辱罵!

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魏忠賢

明朝衰敗的原因

一:東林黨

東林黨在明朝是一個很大的黨派,魏忠賢執掌大權的時候,還在壓制著東林黨的崛起,但是魏忠賢死後,東林黨沒有了制約,所以越發猖獗。

東林黨還和後金有著很深的淵源,在明朝和後金之間搖擺不斷,本來對於處理政務這方面就不拿手,加上自身的懈怠,對於政務的處理就更加不上心了。

處理政務不拿手這還不是明朝衰敗的根本原因,這群東林黨,對於處理政務不拿手,但是貪汙腐敗確個頂個的都是人才,變著花樣的貪汙受賄,處理了魏忠賢這個鉅貪,明朝又培養出了東林黨這一群大貪,這樣的明朝怎麼能興盛起來呢?


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二:戰爭原因

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的一個轉折點,在這之前明朝的武將稱得上是“武死戰”,但是在土木堡之變之後,悍將死的死傷的傷,軍隊沒有了優秀的將領。

後來有人提出訓練精兵強將保家衛國,但是有些昏庸的皇帝害怕這些武將擁兵自重,給正在沉沒的明朝大船加上幾個窟窿,所以皇帝一直都在牴觸訓練士兵。

即使訓練士兵,皇帝也經常朝令夕改,或者是隨意給武將削官,最後沒有武將願意給明朝死心塌地的效命。


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土木堡之變


三:漢奸

明朝後期因為朝廷都自顧不暇,對於民間更是看管不力,在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大批漢奸

這些漢奸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商人軍隊,私下裡都和後金有來往,為了金錢更是不惜資敵。

這些漢奸不僅僅大幅度的降低了明朝的國力,還使後金的實力迅速增強。


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明朝的漢奸


四:軍隊

軍隊是整個明朝後期最黑暗的地方,上面提到的漢奸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於明朝的軍隊。

除此之外,明朝軍隊的將領還中飽私囊,經常剋扣士兵的糧餉用來行樂,一言不合就對士兵進行打罵,更是有一些兵痞,欺負完士兵,還出來欺負百姓,殺人放火,姦淫辱掠這是明朝軍隊最喜歡乾的一件事。


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結語:

其實很多詞語最開始的意思都不是我們現在認知的樣子,“衣冠禽獸”這個詞語在最開始更多的是表示,百姓們對於文官武將的嚮往,“學的文武藝,賣的帝王家”他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穿禽衣帶獸甲。所以在那時的百姓提起“衣冠禽獸”這個詞語,更多的是仰慕。

但是明朝的發展的當中,出現了太多對百姓不公平的待遇,慢慢的百姓對於當官做將就沒有了當初的那些嚮往之情,隨著文官武將越來越過分,百姓們心中的怨氣越來越大,所以“衣冠禽獸”也就轉變成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衣冠禽獸”。


成語的歷史轉變,“衣冠禽獸”是對人的誇讚,一個詞看明朝興衰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皇帝無能,文臣武將也跟著皇帝們學習,文臣武將在傳授給下面有地位的人,明朝越來越腐朽,最終明朝這艘大船沉沒,有些人一死了之,但是受苦的最終還是百姓們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