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青年路小學:關愛睏境學生,我們在行動

庚子年春節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華夏大地,在明確開學時間繼續延遲後,為了全面落實省市縣教育會議精神,做好"教師離校不離教,學生停課不停學"工作,洋縣青年路小學積極開展了線上教學工作。經過摸排調查,該校發現仍有38名學生的線上聽課仍未落實,在得知這一情況後,該校迅速出擊,摸清實際情況,原來該校雖然地處縣城,但仍有大部分農村學生、外來務工子女。全校有留守兒童357人,事實孤兒21名,建檔立卡戶學生225名。於是,學校除了做好正常的疫情防控,開展珍愛生命教育外,立即制定具體幫扶措施,積極應對當前疫情困境,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用愛心、用責任心、用專業知識,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個"網絡課堂",讓線上教學不落下一個學生。

  • 贈送流量,讓留守兒童學習不掉線

3月2日第二輪線上教學正式開始,各班按照學校教學安排有條不紊的進行著。3月8日,線上教學已經開展了一週時間,但是在教學檢查中發現四年級2班的範雲聽課總是斷斷續續,有時聽8分鐘,有時聽11分鐘,班主任發現後立即和家長聯繫,原來該生家庭困難,2月底父母便外出打工了,她便成了留守兒童,和62歲的奶奶相依為命。她的線上聽課全靠奶奶的手機進行。

"孩子聽課的時候我連電話都不敢接打,生怕錯過了孩子的直播課學習,家住在這山溝溝,網絡根本不好用,聽課都是斷斷續續的。"孩子的奶奶對班主任張老師電話中說道。於是學校主動和當地移動運營商聯繫,為範雲的奶奶購買了連續三個月的20G流量,解決了範雲聽課總是掉線的問題。

範雲奶奶感激地說:"娃碰見青年路小學的老師,真是前世修來的福氣,有了每個月這麼多的流量,她就能正常聽課了,我老婆也就放心了。"在學校像範雲這樣的情況還有3個,該校為他們都購買了連續3個月,每個月20G流量,讓他們的網課學習絕不掉線。

  • 來校聽課,讓貧困學生上課不發愁

學校成立了以校長路秀蘭為組長,校委會成員、教研組長為成員的線上教學工作小組,設置了七個直播間,配備了高清攝像頭、耳麥等教學設備,和阿里集團聯繫,邀請釘釘平臺專家進行線上技術指導。建立了線上教學管理制度,對線上教師備課、上課、聽課、周測、月考做了規範的要求。通過釘釘工作群、釘釘教學直播深入開展線上教學研究,各學科團隊加班加點進行線上集體備課,就授課中各環節反覆討論、修改、研討,確保了學生在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

葉志是五年級2班學生,家住槐樹關鎮月蔡村,3月4日,線上教學已經開展了三天,但是後臺統計該生從未聽過一節課,經過班主任走訪,原來該生是村裡的建檔立卡戶學生,家裡唯一的現代化設施是一臺大屁股電視機和一臺洗衣機,更別說電腦、平板、智能手機了,設備的缺乏讓這個孩子的媽媽焦急萬分,這該咋辦啊?疫情期間又不能到別的學生家裡去聽網課。班主任把這個情況上報學校,經過統計,全校像葉志這樣情況的學生還有8個,幾番研究,學校開放了4個教室,分年級張貼了課表、時間表,安排同年級教師面對面幫扶指導,每個教室只允許同年級2名學生聽課學習,讓和葉志一樣缺乏設備的學生在教室利用電子白板進行直播課學習。

該校三8班馬鵬同學的父親感慨的說道:"她媽媽在生她的時候難產去世了,孩子的教育就全部落在了我的身上,我一邊在建築工地打工,還要一邊照顧兩個娃……"原來,家住在四郎鎮冉家村的馬鵬是該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為了能在縣城找點活做,馬鵬父親只好把馬鵬和他姐姐轉到城裡讀書。線上教學開展以來,馬鵬和他上初中的姐姐都需要設備聽直播課,馬鵬只好在他姐姐聽完了看直播回放,班主任得知後,立即聯繫學校,讓馬鵬來校聽課。來學校聽課的這幾個孩子進校門領取口罩,保安給他們測量體溫,在教師辦公室有老師負責答疑解惑。馬鵬的爸爸得知後,發愁的臉上瞬間綻開了笑臉,對學校的這一做法直豎大拇指。

洋縣青年路小學:關愛睏境學生,我們在行動

學生在教室聽課現場

洋縣青年路小學:關愛睏境學生,我們在行動

學生在教室聽課現場

  • 結對幫扶,讓事實孤兒成績不落單

如何讓每個事實孤兒都能感受到來自學校、老師的關愛,確保"停課不停學"工作不落下一個孩子,青年路小學想方設法,開展了切合實際的活動。該校結合疫情實際,出臺了師生結對幫扶事實孤兒制度,安排42名黨員教師輪流幫扶21名事實孤兒,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稱號。優秀黨員、青年教師李小卉時刻把事實孤兒掛在心上,給他們購買課外書籍,每學期家訪均在30次以上。

2月28日,李小卉老師像往常一樣去給她幫扶的孩子——三年級8班楊軒上課,不同的是這次她戴的有口罩。"從24號開始,李老師就來家裡給孩子上課了,疫情吃緊的情況下,我們好幾次都說,孩子的功課正式開學了都能補上,疫情要緊,你就不要來了,再說你家裡也還有孩子需要照顧啊!"楊軒的姑姑動情的說道,"可她就是說,學生都上直播課,她是黨員,之前一直幫扶楊軒,這次更應該像往常一樣,讓我們放心她消了毒的,也有防護措施。"原來,楊軒的母親在三年前的車禍中去世,父親因此精神失常,楊軒和他年幼的妹妹便成了事實孤兒,楊軒的姑姑便主動承擔了照顧這兩個孩子的重任。線上直播教學以來,加上楊軒姑姑的兩個孩子(一個上初中,一個上高一),都利用多媒體電腦聽課便顯得捉襟見肘。李小卉老師知道了這一情況,便說服家人,主動到楊軒家裡面對面給楊軒上課、輔導。出門前,李老師先用酒精消毒,戴上口罩,一進楊軒姑姑家,再次消毒洗手,打開書本,耐心輔導上課。在學校,像李小卉老師這樣的"愛心媽媽"還有很多,他們給事實孤兒上課、輔導、贈送學習用具,用自己的行動溫暖著每一個事實孤兒的心,停課不停學工作開展以來,各個事實孤兒都能正常上課,他們的成績沒有因為疫情而落下。

洋縣青年路小學:關愛睏境學生,我們在行動

鄧超老師給事實孤兒一對一上課現場

洋縣青年路小學:關愛睏境學生,我們在行動

李小卉老師輔導學生現場

  • 寄送書籍,讓外出學生讀書不脫節

在明確開學時間繼續延遲後,2月26日,該校考慮網上學習還將繼續,擔心孩子長期看屏幕對眼睛和視力的影響,擔心孩子對電子產品產生過度依賴,該校第一時間聯繫新華書店取回了教材,各班主任根據學生居住地將學生劃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班確定了5-8名家長志願者,短短12個小時,家長志願者們將2986套書本送到了每個孩子手中,孩子們拿到了"熱乎乎"的新課本,充滿了愉悅。發書過程中,有班主任發現班上有的孩子至今還在外地無法領取書籍,經過調查,該校確定了工作思路,由班主任負責聯繫學生家長,將書本寄到學生手中,讓外出學生讀書不脫節。

王嘉宇是四年級7班的學生,一放寒假第二天就到武漢市新洲區舊街街道新道路17號的外婆家過年,沒想到因為疫情而至今未回。語文老師紀岷君在1月29日摸排全班學生去向時發現了這一特殊情況。於是每天給孩子打電話、連視頻,堅持每天詢問孩子的健康狀況,瞭解他們的疫情防控和學習情況。電話那頭的王嘉宇得知全班同學都拿到新書了,而自己還在武漢不能回來,心裡很著急,瞭解這一情況後,紀泯君立即聯繫快遞,得知能給孩子把書寄過去,便第一時間包裝、消毒、簽單。三天後,王嘉宇高興的對老師說,收到新書了,能和全班學生一起上直播課了,心裡充滿了喜悅。疫情當下,青年路小學像王嘉宇這樣的外出至今未回的12名學生在直播教學的第三天均收到了課本,確保外出未歸的學生讀書不脫節。

洋縣青年路小學:關愛睏境學生,我們在行動

紀泯君和假期到武漢的王嘉宇同學通過視頻詢問孩子健康情況

洋縣青年路小學全體教師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開展直播教學,根據實際,選擇了不同的方式讓停課不停學工作落實到了實處,展現了教師的責任與擔當,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一致好評。正式開學前,學校還會繼續組織各類線上活動,開展"生命教育""愛國教育""感恩教育""規則教育",讓孩子們獲得更多的思考和成長。

供稿:洋縣青年路小學

《陝西教育》(綜合)是陝西省教育廳主管,陝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教育類月刊。欄目設置見置頂文章,發表不收取任何費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