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成長,就是不斷自我打臉的過程

前幾天

所謂成長,就是不斷自我打臉的過程

偶爾閒來無聊,回看幾年前的日記微博,或者發表的狀態的時候,我總會發出一種感嘆:

“這麼矯情的文字特麼居然是我寫的!”“我靠我居然轉過這麼腦殘的話!”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過這種經歷?

我是個常年寫日記的人,有時候翻看自己上學時候寫的東西會笑出聲來。發現原來自己也有傷痛文學的潛質,原來也有中二青年的時候。

很多時候不敢去看自己以前寫的東西,那些想法和文字現在看來特別的可笑。

好多以前喜歡的人,現在看來覺得腦子進了水。以前喜歡的明星,現在死也不想承認。以前看過流了一宿眼淚的小說,現在覺得假的要命。

可是可是,那確實就是曾經真實的自己啊。

總是感嘆,也許所謂成長,就是一個不斷自我啪啪打臉的過程。所謂人生,就是一個被反覆打臉,還樂此不疲的循環。

百度百科對打臉的定義是:“某人自信滿滿的斷定事態的發展,寫下劇本之後,便出現了完全相反或者差距非常大的結果。每到這個時候大家都會紛紛吐槽,簡直就像一耳光重重的打在臉上一樣。”

很多人把這當成一件丟臉的事兒,或者變成揭露他人把柄的利器,其實沒必要。我在微博上說,對於打臉這事兒,其實我挺看得開的。

我始終覺得,人成熟的過程,本來就是一個不斷推翻自己以前的認知,然後重建三觀的過程。

很多人喜歡扒某某人某些明星以前說的話,然後說你看他以前這樣說,現在卻這樣做,真是啪啪打臉。其實我倒是覺得挺正常的。

我們絕大部分人也一樣,經不起扒皮,經不起時空倒流的反覆推敲,我們說過的自相矛盾的話從不比誰少。我們絕大部分人現在的認知和幾年前的自己絕對是不一樣的。

很多時候,人的進步本身就是自我否定的過程。

信誓旦旦--懷疑--被環境重塑--成長--回頭看--否定--再重塑

沒有這個否定再重建過程的人,註定沒有成長。

很多人說,成長就是,當你回過頭去看以前的自己的時候,發現以前的自己是個傻逼的過程。

以前說一定不會做的事兒,後來做的樂此不疲。以前說著特別討厭的人,後來覺得好像也挺招人喜歡。

以前信誓旦旦的說如果我是領導我一定不會這樣,後來也變成了員工私下吐槽的那種領導。

最典型的可能是一些已經為人父母的朋友,以前說著如果我當媽了一定怎樣怎樣,後來才發現根本做不到。

閨蜜和我說,經常覺得自己特慫,以前說的話從來沒做到過,太打臉了。

“小時候我說,長大一定要當畫家,結果碌碌無為的做了自己不喜歡的工作。

小時候我說,長大一定要賺大錢給父母買房子,結果現在可能還時不時需要父母接濟。

上學時候說,真心比什麼都重要,什麼都不在乎只要你對我好。後來發現還是錢比較靠譜,根本做不到什麼都不在乎。

上學時候說,快點長大快點畢業吧,討厭死現在的自己了。後來發現上學是一生中最幸福的時光,怎麼都回不去,根本不想長大。”

我想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

還記得二十剛出頭的時候,我好像特別膽兒大又無知,常常和一起實習的小姐妹們吐槽單位的某些大姐太老。現在想想其實那些大姐當時也才三十歲,根本不老啊。

而這件事,我等到自己到了三十歲時才明白,然後不斷的嘲笑自己當年的幼稚。不斷為自己當年的嘴賤感到慚愧。

以前寫東西常常為賦新詞強說愁,覺得生活裡各種無奈痛苦糾結,躺在床上吹著空調吃著雪糕,還一直憤憤的覺得老孃就是怎麼都不爽。

後來才明白,真正的不爽,是你在工作單位受了委屈無處言說,第二天還要裝作沒事兒一樣去上班。

真正的不爽,是你失戀後想要痛哭大醉一場,但還要被明天要上班不能請假而束縛的無奈。

真正的不爽,是你想要說走就走炒掉老闆,卻慫到怕下個月自己喝西北風,所以什麼都不敢做的憋屈。

真正的不爽,是很多事兒不管你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的那種感覺。

你阻擋不了朋友的離去,阻擋不了親人的生老病死,自己的身體越來越差,卻始終沒辦法停下來休息,在碩大的社會之中,你渺小的無能為力。

曾經無比堅信的事兒,後來發現那種篤定可能源於無知。

曾經特別不理解的事兒,現在覺得理所當然。曾經覺得毫無疑問的事兒,現在覺得也未必了。

曾經以為的世界只有黑白,愛憎分明,雷厲風行。後來發現大部分的世界是混沌不清的,很多事情並無對錯之分。還有利益,有感情,有各種各樣的因素摻雜其中。

後來我明白了,凡事無絕對。明白了把話說絕,把事作死,把人定義,是最傻的事兒。

然後逐漸釋然。釋然那種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的感覺。

比如,並不是我們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種人,而是曾經我們的認知讓我們也許誤會了某些人。

比如,並不是不能保持初心就是壞事兒,可能當初的那份心並不客觀完美。

所以,如果你也和我一樣,經常不斷自我打臉。不要害怕,那是好事兒。

因為那代表你在成長,在你進步,在不斷修正那個不完美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