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選擇大英博物館的一塊古埃及蛋糕?

“真正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一塊著有著數千年曆史的古埃及蛋糕(或麵包),我很驚訝,這麼一小塊蛋糕竟然從法老時代留存至今,我很想近距離地看一看。”

日前,英國古典主義學者瑪麗·比爾德(Mary Beard)被選為大英博物館的受託人之一,她是劍橋大學古典學教授和皇家藝術學院古代文學教授,中國觀眾則通過BBC紀錄片《文明2》瞭解她“學問可親”的形象。她說自己也是大英博物館等博物館的受益者。4月8日,這位大英博物館新受託人開始在大英博物館社交媒體的活動,她在大英博物館博客上發佈的首條推文是五件啟發自己的館藏,雖源自私人視角,卻帶著一種對歷史的觀察。

为什么选择大英博物馆的一块古埃及蛋糕?

英國古典主義學者瑪麗·比爾德

第一次參觀大英博物館是1960年,那一年只有5歲的我和媽媽一起從什羅普郡(Shropshire)出發,當我走進大英博物館,看到雅典帕臺農神廟的雕塑驚呆了。問我自己,人類為何這麼早就做出如此出色的作品。我想這是我第一次意識到人類歷史不僅僅是不斷進步的故事。

然而,真正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一塊著有著千年歷史的古埃及蛋糕(或麵包),我很驚訝,這麼一小塊蛋糕竟然從法老時代留存至今,我很想近距離地看一看。但在1960年,博物館對孩子們並不如現在友好,當時展櫃很高,我看不清楚。但當媽媽掙扎著把我抱起來看的時候,一位男人走過來,問發生了什麼。當我們猶豫地解釋說,我想看看蛋糕時,他拿出一串鑰匙,打開盒子,把“蛋糕”取出來,放在我眼前。

這一生我都無法忘記,與遙遠的過去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時的興奮。我不知道那位善良的男子是誰(大概是個策展人),但他在我走上歷史研究之路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傳達的信息很明確——如果你真的想探索古代世界,有人會充當你的嚮導;無論是字面還是隱喻,博物館是可以打開的。

因此,需要我從大英博物館的800萬件藏品中選擇五件講述它們是艱難的,我已經遺憾沒有選擇“劉易斯棋子”了,它的複製品在我的壁爐上放了幾十年。

但我最後選擇的五件藏品,不僅僅帶著令人驚歎的因素,而且挑戰著對歷史的假設,鼓勵我們開闊視野,以不同的方式思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這種挑戰正是博物館的意義所在。

1.古埃及烘焙

为什么选择大英博物馆的一块古埃及蛋糕?

三角麵包, 埃及

我必須從那塊蛋糕(或麵包)開始。事實上我發現,大英博物館藏有大量來自古埃及的食品,它們過去因為被保存在炎熱乾燥的沙漠環境中而保存至今,這種環境也保存了寫有文字的紙莎草紙,這些文字為我們提供了古埃及時代的日常飲食、生活狀況等信息,這像是時間旅行者的來信。

無論如何,我想這就是兒時所看到的,它被認為是大約公元前2000年的一塊麵包,20世紀初期,在從離現代城市盧克索(Luxor)不遠的一座寺廟的發掘中被發現。

2.米開朗基羅的亞當

为什么选择大英博物馆的一块古埃及蛋糕?

米開朗基羅為研究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用褐色粉筆繪製的斜倚男性軀幹

米開朗基羅·博納羅蒂(Michelangelo Buonarotti,1475-1564)為西斯廷教堂天頂畫《創世紀》中的亞當所繪的男性裸體草圖。

這是一件可以令人發出“哇~”的作品,米開朗基羅在西斯廷教堂天頂畫上為亞當(Adam)繪製的粉筆畫草圖之一,該畫的歷史可追溯到1511年。我們在BBC最近的一部關於裸體的紀錄片(《裸體的震撼》)中特別幸運地拍攝到這件作品,這不僅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圖紙之一,而且從所有層面解讀,它都是“有價值的”。當時我們還邀請到博物館前博物館館長尼爾·麥格雷戈(Neil MacGregor)解讀了這件作品。

我記得尼爾說,這件作品的非凡之處是米開朗基羅使亞當的身體充滿表現力。許多藝術家可以通過手或腳來表達情感——但在這裡,米開朗基羅甚至可以使腹部的肌肉說話。

3.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青銅頭像

为什么选择大英博物馆的一块古埃及蛋糕?

羅馬皇帝奧古斯都的青銅頭像,公元前27–25年

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去世於公元14年)的青銅頭像是羅馬政權的經典形象之一。如同他所有的肖像,無論是何時何地,這位皇帝都以完美年輕的形象,向羅馬帝國的數百萬臣民展示著統治者的面孔。但及其罕見的是,他鑲嵌的眼睛留存至今。

而鑲嵌的眼睛得以留存或要歸功於該青銅頭像的發現地點。它在今蘇丹境內的古城麥羅埃(Meroë)被發現,當時它被小心地埋在通往廟宇的臺階之下。麥羅埃位於羅馬帝國的邊界外,幾乎可以肯定,這尊青銅頭像是當地軍隊在突襲埃及(當時羅馬行省)時摧毀的一尊雕像,這就是我所說的“具有挑戰性的假設”的部分含義。大英博物館擁有的倖免於難的、羅馬統治者最著名的肖像之一,但它卻曾是羅馬敵人的戰利品,這多麼令人意外?

4.萊姆·裡吉斯博物館的徽章

为什么选择大英博物馆的一块古埃及蛋糕?

英國早期古生物學家瑪麗·安寧(Mary Anning)在化石邊握著的工具,卡羅爾集團製造,1995年

在此提醒人們,博物館不僅充滿了珍貴的古物。收藏也是現代的揭示,我們每個人如今擁有的東西,它將成為未來的歷史,其中也包括廉價徽章。

這是我從多塞特郡的萊姆·裡吉斯博物館(Lyme Regis Museum)選擇了一個紀念品,上面裝飾著瑪麗·安寧的身影,她是多塞特郡人,是19世紀初的地質學家和“化石獵人”,並在該地區進行了許多重要的發現。但如今,她卻是世界各地博物館的藏品中無人問津的眾多女性之一,她們也值得被關注。

5.伊萊伊費奧尼(國王)黃銅頭像

为什么选择大英博物馆的一块古埃及蛋糕?

尼日利亞伊萊伊費奧尼(國王)黃銅頭像,1300年代– 1400年代初期

這也是令人驚歎的發現——精雕細琢而成的、一位戴著優雅頭飾的男子黃銅頭像,曾經被漆成鮮紅色(如今仍然可以看到痕跡)。它誕生於14或15世紀尼日利亞的伊萊伊費(Ife),1930年代在城市現代建設中,它與許多其他黃銅頭像一起被偶然發現。當時《尼日利亞日報》的一位編輯買下了它,並將它帶往英國,其餘的則留在尼日利亞。

毋庸置疑,這些非凡的藝術品在伊萊伊費文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它們也使英國人大開眼界。當它首次展示時,評論家幾乎拒絕接受它可能來源於真實,他們如此不情願地相信600年前的伊萊伊費人“有能力”製造出這種品質的東西,於是他們發明了各種“高大”的、來自歐洲的故事,就像“貝寧·青銅器”一樣。換句話說,這對文化等級的普遍假設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使西方人在自己沾沾自喜“藝術優勢”中看到了現實。

當然這件文物還伴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其中涉及文物歸屬、“擁有”以及背後的文化目的,這些複雜的問題,通常被冠以“歸還”的標題。我毫不懷疑,我在擔任博物館受託人期間將參與這些問題探討,我希望能提供有用的觀點。 但是,這樣的辯論不應成為全球博物館的新話題。

博物館一直是有爭議的。 誰應該被允許進入? 在什麼條件下? 應該展示什麼?誰有權選擇?……我想受託人的一項工作是確保建設性地繼續進行這些辯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