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烘青綠茶,一口完整的春天

清明前後,啜一口綠茶,就像擁有了春天。

平心而論,綠茶沒有萎凋與做青工藝,不會像烏龍茶、紅茶那樣香氣馥郁,變化多端,但

它獨有的鮮爽,恰與這萬物復甦的鬱勃之季相合

評價綠茶,首要的也是鮮爽:茶底要翠綠,茶湯要透亮,滋味要新鮮,有清冽山泉的感覺

這次的新茶是出自廣東英德有機茶園的明前烘青,是我近幾年喝到最驚豔的綠茶。

烘青指乾燥工序只用烘乾,不炒幹。烘乾減少了火氣,比炒青更鮮爽,幹茶也更深綠。並且,深綠色的幹茶上,緊貼著白色的茶毫,像一層白霜。蓋碗沖泡,彷彿春天都含在碧水裡。

▼ 深綠色的幹茶

明前烘青綠茶,一口完整的春天

烘青綠茶

當然,這不全是驚豔的理由。

綠茶在鮮爽之餘,如有花香、果香,就相當難得

近幾年喝過的炒青綠茶,無論多貴的龍井、毛尖、雲霧、毛峰,總是脫離不開豆香和板栗香。

幾年前,曾喝到一種蒸青綠茶,幹茶聞起來就有檸檬的香氣,茶湯也有淡淡的檸檬香。我至今念念不忘,但再未遇到如此特別的綠茶。

這次的烘青綠茶,茶湯即有淡淡的花果香,碗蓋香與杯底香更顯,冷卻後的茶底香氣馥郁,隔夜不減。

這也與茶青原料金萱有關。講到它,必須先提臺灣。

《天津條約》後,英國人在淡水開港,從福建引進茶種,在臺灣北部丘陵地帶試種。此後日本在殖民期間,設立許多茶葉研究機構,馴化推廣各類茶樹。

1948年,茶學泰斗張天福的學生,大紅袍之父陳德華的師兄,“臺茶之父”吳振鐸來到臺灣,整理日本佔領期的研究成果,培育出許多新品種。

1981年4月19日,在數千個品種中,吳振鐸親自推出臺茶十二號——金萱,據說是以他的祖母的名字命名

▼ 金萱茶樹

明前烘青綠茶,一口完整的春天

金萱茶樹

金萱目前在臺灣的種植面積排第二位,鮮葉肥厚,茶味甘醇濃厚,有特殊的品種香,比如桂花香、牛奶香。

金萱烘青綠茶,繼承了這先天的優勢。90度水衝,浸泡30秒以上,可以更好獲取鮮爽之餘的花果香。或把茶投進瓶裝水,冷藏一夜,香味更顯。

鮮爽與花果香,這才是完整的綠茶,完整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