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記憶需要談記憶法學習慾望


我一直在想,為什麼人人都在為記憶而苦惱?近來受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啟發,忽然覺得記憶法學習的慾望與個人的記憶需要有很大的關係。

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有低層次、中層次與高層次的區分,越低的層次,需求就越強烈。人的所有行為都受到需要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的記憶法學習慾望也是受到了記憶需要的影響。


從記憶需要談記憶法學習慾望

一、記憶需要

記憶需要的來源,有個人的學習、工作,也有興趣愛好與其他類別需要等等多種因素。拿前三種需要來說,本身並沒有哪種需要更強烈的區分,只是在於個人對具體需要的意願。

如學生的學習,學習的內容有容易的,也有困難的,有自己感興趣的,也有自己不感興趣的,用到記憶實踐中,就是容易記憶與不易記憶的,願意記憶與不願意記憶的。

二、記憶內容的難易

記憶內容的難易不僅影響著記憶學習的熱情,也影響著記憶學習的思維積極性。通常,記憶內容越容易,記憶的熱情會較高,但記憶學習的思考積極性也會比較低。因為記憶任務容易完成,便不會有深入學習記憶法的需要。而當記憶內容的任務難度較大時,用慣常的方法(通常是死記硬背)已經無法在個人預期的時間裡以預期的質量完成記憶任務,我們便會思考怎樣能既不燒腦又能完成任務。然後,我們才會自己思考或者從外界渠道尋找記憶技巧。

從記憶需要談記憶法學習慾望

所以,一定程度上說,但凡學習記憶法的人都是對記憶有需要的,學習的慾望越強烈者,記憶的慾望也就越迫切;同理,若是一個人對記憶法沒什麼興趣,除非這個人本身就已經有著高超且純熟的記憶技巧,否則便是此人並沒有很強烈的記憶需要。就如我們曾看到很多對記憶法嗤之以鼻的人,一方面,確實如他們所說,記憶法對記憶實踐的作用有限:
1、記憶內容的繁多與複雜決定了目前所有常用的記憶法並不能很好適用於所有的記憶內容種類;

2、記憶法對記憶內容起作用的前提是個人對記憶內容的科學再加工,但我們並不能很好地找到合適的方法,並以科學的做法對記憶內容進行正確的再加工,所以並不能用記憶法讓記憶實踐獲益。

另一方面,大概也是因為評論者本人所掌握的記憶方法已經足以解決其日常記憶任務。所以,在記憶難度方面,記憶需要必定產生於難以簡單解決的記憶任務。

從記憶需要談記憶法學習慾望


三、記憶意願的積極與消極

記憶意願一方面受到記憶難度的影響,另一方面,更受到興趣愛好與心理情感意志的影響。無論是不是強制性的記憶任務,我們都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都保持著程度不等的積極性,而對不感興趣的內容,即使是強制的記憶任務,我們也會從心底抵制。如果說我們可以把感興趣的非強制記憶任務持續進行1個小時,那大概對強制的沒興趣的記憶任務,我們只能維持20分鐘左右的專注程度。

從記憶需要談記憶法學習慾望


當我們對記憶內容興致高漲時,我們會心甘情願地付出哪怕幾倍於正常記憶用時的時間來記憶,只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求知慾或者成就感;而當將記憶內容看做實實在在的負擔時,我們會更加願意“耍滑偷懶”地找捷徑完成這些哪怕不沉重的負擔。所以在我看來,如果記憶內容相同難度的情況下,缺乏興趣的記憶任務擁有更高的記憶法學習慾望。

總的說來,任何一種理論缺乏了實踐,即使學得再多也是空中樓閣;所以,不同的人對記憶法學習會有不同的反饋,也會有人在記憶法學習路上走很久卻覺得茫然無所獲。不過對於每一個具體的人來說,上進是必要的,因此記憶法學習若能承載個人對記憶的所有美好憧憬便就足夠了。

好了,這次分享就到這裡了。如果你還在為記憶力差而煩惱,為記憶知識而擔憂,關注老師,可免費領取一套記憶法精品課程,私信我,回覆“資料”,即可領取,並邀你進入我們的學習社區,大家一起交流,提升你的記憶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