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顫動”,1分鐘之內可奪人性命!需謹防

經常有很多患者,因為看到加班造成猝死的新聞來就診,擔心自己平時應酬多、工作壓力大、熬夜多,離死亡僅有一步之遙!當生命的“發動機”心臟停止跳動的話,死亡就是一觸即發。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室顫,被人稱為心臟驟停的催命符。

室顫到底有多可怕?

正常的心臟跳動是有節律的,一分鐘跳動60-100次,但當心室肌失去整齊收縮的能力時,有的心肌細胞就不聽指揮,紊亂的蠕動,心室率可達到每分鐘200-500次。當心髒完全失去泵血的功能後,血管裡沒有血液輸送至全身,如果不及時搶救,心臟就會停跳,大腦在失血4-6分鐘內會造成腦死亡,因為它可以讓人在幾分鐘內生亡。

這種“顫動”,1分鐘之內可奪人性命!需謹防

室顫的可怕之處:致死快,搶救難

發生室顫時,心室是不排血的,心跳和脈搏都會消失,血壓測不出,心腦等重要臟器血液灌注停止,如不治療3-5分鐘內就會死亡,一旦室顫發生後應立即進行搶救,因為此時全身的血液循環時無效的,應該力爭在數分鐘內建立有效的循環和呼吸,否則將發生不可逆的腦細胞損傷,導致死亡。

這種“顫動”,1分鐘之內可奪人性命!需謹防

室顫在發作之前症狀多不典型,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條件下均可發生。室顫的診斷常常是靠心電圖提示,如果發生室顫時沒有在醫院附近,無心電監測設備,第一時間識別診斷室顫較困難,在加上我們人群中學習掌握心肺復甦的人數較少,發生室顫時,現場能馬上給予有效心肺復甦的機會較少,往往發生室顫的人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已經錯過最佳搶救時間,死亡率極高。

六類需高度警惕室顫的人群

這種“顫動”,1分鐘之內可奪人性命!需謹防

  1. 有室顫發生史並倖存者:由於室顫導致心臟停搏並被搶救回來的,1年內室顫再發率25%-30%。
  2. 有基礎心臟疾病史,曾經發生過快速室性心率失常的人。
  3. 既往有過心肌梗死病史的人群。
  4. 由於心肌本身病變如肥厚性心肌病、擴張性心肌病、嚴重的心肌炎等,可導致心肌細胞的排列紊亂,心肌缺血,久而久之,引起心功能下降即左心室射血分數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數越低,心電活動的穩定性就越差,成為室顫發生的定時炸彈。
  5. 有特殊心臟遺傳性疾病的人,如長Q-T綜合徵,Brugada綜合徵,這一類心臟遺傳病的最終結果是導致室顫等惡性心律失常的發生。
  6. 家庭中有不明原因的家族猝死史的人,這一類人群在運動和情緒緊張時,極容易誘發室顫。應進行運動負荷試驗和基因篩查。

室顫只能靠防

因為室顫搶救的黃金時間較短,室顫的先兆症狀通常出現在心臟停跳的1個小時內。所以早期識別室顫發生的先兆很重要。

典型的表現為:長時間的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急性呼吸困難,突然心悸,持續心動過速或頭暈、目眩等。

這種“顫動”,1分鐘之內可奪人性命!需謹防

從心臟猝死者所獲得的連續心電圖記錄中可見在猝死前數小時或數分鐘內常有心電活動的改變,其中以心率增快和室性期前收縮最常見。

猝死於室顫者,常先有一陣持續的或非持續的室速。這些以心律失常發病的患者,在發病前大多清醒並可以日常活動,如果這些患者在家能配備心電監護設備及報警裝置,在身體感到不適時,及時監測,及時發出預警信號,

就可為患者爭取接近1小時的搶救時間。

最後提醒大家:

唯一能中斷室顫的治療方法被稱為“除顫”。這需要使用一種能對心臟發出電擊的儀器,電擊有時會讓心臟恢復正常的節律,立即除顫效果最佳。

想必大家都還有印象3月25日晚上八點多,東單羽毛球館裡一男子突然倒地、心臟驟停,幸虧幾名協和醫生對其立刻進行除顫儀(AED)除顫和心肺復甦,挽救了生命。

這種“顫動”,1分鐘之內可奪人性命!需謹防

幾名協和的醫生在搶救心臟驟停的男子

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可以遇到幾名協和的醫生,而且手邊就有除顫儀(AED)。所以,有以上幾種高危因素的患者,一定切記要加強日常監測,提早預防不幸的發生。

這種“顫動”,1分鐘之內可奪人性命!需謹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