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做錯事,實行批評教育,還是鼓勵教育?

批評和鼓勵教育的目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改正錯誤,其實,孩子做錯事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作為家長要判斷一下這個錯誤的性質是孩子主觀故意犯的,還是隻是他的適齡型的行為,以此實行不同的教育方式才不會傷了親子關係。

小孩子做錯事,實行批評教育,還是鼓勵教育?

主觀故意的

當孩子做錯事是主觀故意的,我們要明確告訴他事情的嚴重性,並且重要的是要看到他犯錯背後的需求是什麼。

比如三年級的玲玲,被媽媽發現她最近會偷同學的東西。一開始媽媽相信玲玲說的這些都是同學送的,但是,後來媽媽發現玲玲拿回家的東西越來越多,並且孩從班級群裡瞭解到同學丟的東西正是玲玲拿回來的東西,這時候玲玲媽媽意識到玲玲偷了同學的東西。

小孩子做錯事,實行批評教育,還是鼓勵教育?

這種錯誤是需要引起重視的,因為是孩子主觀故意行為,雖然這不是成人所謂的惡意犯罪,但這個錯誤也不是簡單的批評和鼓勵可以解決的。

​而是家長要看到平時對待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過度掌控了,是否經常喜歡指責、批評孩子導致孩子精神壓力太緊張,沒有自我,而偷東西可能會孩子獲得短暫的自由和可能被引起的關注。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改善和孩子的教育關係來幫助孩子改善這樣的錯誤行為。

適齡型的行為

另外一種錯誤是適齡型的行為,就是特定的年齡段裡,因身心的發育能力尚未達到所犯的錯誤。

比如兩三歲的孩子從來不會考慮環境因素,會動不動就在在牆上、床單上隨意畫畫;或者讓兩歲的孩子端著一碗湯,他很有可能就把到地板上到處都是;還有讓五歲的孩子聽一節30分鐘的課,孩子會到處亂動,甚至不停講話等等,這些“錯誤”都只是孩子身體尚未發育成熟,心智沒有發展到那個自控階段的正常情況而已。如果家長因此認為這些錯誤必須被糾正,被嚴厲教育,那麼就有可能阻礙了孩子的合理身心發展和個性表現了。

其實,批評和鼓勵只是一種手段,而更重要的是錯誤不可怕,如何幫助孩子在錯誤中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小孩子做錯事,實行批評教育,還是鼓勵教育?

關注“縱想課堂”公眾號,及時瞭解兒童的心理問題和解決方法,助你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