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受時差影響,8月在新疆旅行,每天天黑得特別晚,差不多晚上十點半才黑,而新疆疆域又特別大,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200公里的距離算近的,400公里算正常,所以總覺得每天都在馬不停蹄地在路上。而南疆無論自然風光、民族風情、生活習俗甚至日常安保措施都極大地挑逗著一眾外來者探秘的心理,深入點,再深入點,就這樣一點點擴張著自己的慾望。原本計劃到了喀什到了“真正的新疆”就可以榮歸故里了,可是,到了南疆,我覺得我在這多姿多彩的奇妙世界中一點點淪陷,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繼續西行的慾望,仗著自己掌握方向盤的心理優勢,一步步地誘導著同行的老少們跟我一起唱著那首古老的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踏上喀喇崑崙之路,開啟一段世界屋脊上的行走。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G314線(烏紅線),又叫喀喇崑崙公路,是一條連接中國西部與巴基斯坦的公路,英文簡稱為KKH,它的 1/3 在中國2/3 在巴基斯坦。喀喇崑崙公路,也被譽為人類第八大奇蹟、當代絲綢之路和中巴友誼之路。這條路貫穿了三條世界級的山脈: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喜馬拉雅山脈。被世界各國媒體形容為:世界最美公路,全球最高聳的跨境道路,以及世界最驚險的走廊!當年修築這條公路,每1.5公里就留下了一條人命,相比起走獨庫公路那種獵奇的心理,走這條路我是帶著一種虔敬的心在走,在我心裡,它就是一條朝聖之路。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從喀什出發沿314線一路西行,海拔沿著蒼涼的景緻一路爬升,一路沒有過多停留,這一路除了延伸的公路和巍巍群山外,看到最蔚為壯觀的當數排成長龍的軍車陣了,粗略一數大致百餘輛,此時此刻才深刻體會喀喇崑崙公路的戰略意義。面對巨龍,不敢造次,慢慢驅車尾隨大部隊從蓋孜村邊檢站搖到了白沙湖。要不是白沙湖的突然闖入,我想大概這長龍可以把我這老司機成功催眠。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遇見白沙湖,來得毫無徵兆,跟著長龍陣轉過一個山口,一汪碧水直接呈到面前,午後的懨懨情緒被一個激靈撤底清空,抑制不住地想迅速靠近它,掬一捧水,觸碰真實的清涼。越是心切,就越覺得路長且阻,車子游走在不同的山口,不斷變化著角度去遙望她,而她就彷彿一溫宛的處子,安安靜靜地躺在群山的懷抱裡,沒有什麼可以驚擾到她。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終於近了、更近了,白沙湖已來到眼前,已走到了路邊,風輕悄悄的,水軟綿綿的、湖面彷彿是一面鏡子,映襯著白沙山阿娜的身姿。天地一片蒼茫,沙山綿延起伏,藍天、白沙、碧水用最簡單的著色,描募著世間最純粹的影像。靜坐在湖邊,享受片刻的放空,這個午後連心都變純淨了。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到了巴色克庫勒就可以遙望冰川之父——慕士塔格了,此時腳下的公路變成了天路,直奔這個無比碩大的“奶油冰淇淋”而去。看到白沙湖,人的心是靜的,而看到慕士塔格,看到喀喇庫勒湖(黑湖)卻是另人心潮澎湃的,這意味著我們即將踏上被譽為“萬山之祖,萬水之源,世界屋脊!”的帕米爾高原。 這一日這行全醉在這無數個“最”字裡了。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喀拉庫勒湖的湖水極為神奇,在一天之中顏色會不停地發生變換:平時,湖水在藍天的倒影下顯得格外澄澈,湖水由淺入深呈現出黃、綠、藍的漸變。慕士塔格、公格爾、公格爾九別三座山峰倒映在水中,更為這個湖增添了神奇而美麗的色彩;每當烏雲飄來之時,湖水會神奇般地變成黑色,彷彿灌了鉛一樣,黑亮黑亮的,所以這座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黑湖”。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有點小遺憾的是慕士塔格冰川公園封閉,沒能親近冰川,只好讓鏡頭越過圍擋留個紀念,告個別前往塔什庫爾幹(塔縣)。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塔什庫爾幹(塔縣),海拔3240米,是帕米爾高原腳下的一個小縣城,它同時與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三個國家接壤,擁有最美麗的自然風光,集雪峰、湖泊、絕壁、草原、花海於一身。蒼涼的土地上養育了美麗熱情的“彩雲人家”,他們是生活在帕米爾高原上的塔吉克人,被稱作是“被上帝遺忘的子民”。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塔吉克人多半不會漢語,屬歐羅人種。皮膚白皙,眉眼深邃,輪廓優美,看到他們的時候會讓人產生一種錯覺彷彿作了一次出境遊。塔吉克人能歌善舞,熱情奔放。我們雖沒作客塔吉克人家,可卻在住宿的地方偶遇了一場塔吉克的生日宴。在大廳裡,帥氣的小夥彈起考姆孜(三絃琴),和漂亮的姑娘縱情歌舞。若不是帶著一車老小遠赴萬里,我倒願放棄住舒適的酒店,只想混跡塔吉克人家,如果足夠幸運沒準還能見證一次塔吉克婚禮呢。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原先計劃去看了國門界碑就由塔縣去葉城,結果現實告訴我這個計劃只不過是地圖計劃而已,和聚居在塔縣的先行者們一番閒談才知國門現已不開放,更到不了界碑,而我們選的去葉城的路就是險峻程度堪比318、219 、317、丙察察的塔莎公路,雖然距離短,但這一路柏油路只修了前面不到20公里,後面200多公里全是顛簸的土路。這一路,盤山、過橋、甚至從懸崖上穿行而過,而且多處過水,若不是四驅車加車隊斷不敢走的。剛從這條路出來的老駕還熱心地把他拍下的視頻翻給我看,當時真是慚愧地覺得這說走就走的旅行作為領頭羊還是要把功課做得再細緻些,這樣率性出走沒準就把自己弄得進退兩難了。於是我們的西遊記就在走完金沙灘、石頭城後開始折返,也帶著對K2(喬戈裡)的憧憬與遺憾,踏上歸程。

帕米爾高原,世界屋脊上的行走,喀喇崑崙我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