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肉”和白起有什麼歷史淵源?

籽秋


白起肉不是肉,而是豆腐,雖因白起而出名,卻是因為長平百姓對白起殘忍坑殺四十萬趙軍的怨恨而來。

白起肉是山西省高平市特有的一道傳統小吃,其背後是長平百姓“自願走趙,不願樂秦”的歷史往事。


公園前260年,秦趙兩國在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發生大戰,趙國戰敗,四十萬趙軍幾乎全軍覆沒,除了少數未成年的趙軍被放回報信,其餘趙軍全部被白起坑殺。

高平百姓眼見四十萬趙國男兒被白起坑殺,苦於無法找白起報仇,遂用這豆腐來寄託人們對白起的仇恨。


白起肉是一道豆腐名菜,其中豆腐代表了白起的肉,上面的蒜泥代表白起的腦漿,辣椒油代表白起的血液。

高平百姓年年用這道白起豆腐來祭奠在長平之戰中陣亡的趙軍戰士,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道菜也變得越來越有名,逐漸成了高平當地特有的一道名菜。

白起也知道自己坑殺四十萬趙軍犯了天刑,因此,在長平之戰後,白起不在領兵對趙作戰,時間久了,就引起了秦王的猜忌。

公園前257年,白起被秦昭襄王賜死於杜郵。


Mr茶農姚


通過翻閱歷史典籍你會發現,我們人類通過記載歷史的方法會有很多種。比如書籍、神話、傳說、地名甚至是某個地方的特色小吃,它都有可能在為你講述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故事。比如在山西省高平市的特色小吃“白起肉”。那麼到底什麼才是“白起肉”呢?

“白起肉”顧名思義,是因為秦國大將白起而得名。它世世代代都寄託著長平子民對坑殺趙兵的白起的憎恨。有詩云:“肩挑油燈漫街遊,爐中黎明燒悲啼。來人傳送長平史,不吃豆腐難慰藉。”

對歷史感興趣的人們都知道在兩千多年前發生在長平的一場戰爭,而交戰的雙方正是當時國力最為強盛的“秦國”和“趙國”。當時,秦國一舉進攻韓國並且包圍了韓國的上黨,而上黨的地方官員也深知自己沒有能力可以守住城池。於是就將它獻給了“趙國”目的就是想讓“秦趙”兩國廝殺,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當時的趙王低估了秦國的實力,便也就沒有想太多接手了這塊“燙手山芋”,而“長平之禍”也正是因此而起。趙國命令廉頗去駐守這塊城池,廉頗很是不願意,他也深知這是“韓國”的陰謀。但是,沒有辦法,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面對秦國的“炮火猛攻”廉頗採取了高壘深溝的防禦政策,孫子兵法有言:“師久曝於外而勝者,未之有也!”

秦國的糧草供給要跨越黃河,消耗極大。並且早先已經和韓國一戰,而東方各國也都有援助趙國的念頭的。所以,考慮到這一點,秦國是非常急切的盼望這場戰爭快點結束。時間越持久的話對於秦國來說越不利。而廉頗也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才一直選擇只守不攻,等待著秦國糧草耗盡。然後一舉反擊取得最後的勝利。

秦國見狀,心裡明白這場戰爭要想勝利,就必須先幹掉廉頗。當時藺相如已死,趙國權臣又是貪財好利之徒。所以,秦國就派人攜帶重金去遊說趙國權臣。而另一方面趙王也想盡快取得勝利。對於,廉頗的“只守不攻”趙王也十分不滿意。同時又有聽信讒言,於是就讓“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了廉頗的職位。

趙國在換將的同時秦國也秘密換來了“常勝將軍—白起”。傳言,此人一生之中沒有一次敗績,更勝當年長山趙子龍。而趙括一來就立馬改變了廉頗原有的策略,命令全軍主動出擊,白起故作不敵,且戰且退。

另一方面,白起又暗中派兵騷擾趙國後方,切斷了他們的糧草供給。此時,秦王也派兵去增援白起。這時白起將趙國的軍隊困住,這一困就是四十多日。失去糧草供給的趙括只能選擇了突圍,但是卻始終就是衝不出去。終於在一次突圍當中命喪秦軍箭下,主帥已死,軍中五糧。頓時,軍心渙散。

趙軍只能選擇投降,而白起一下子就俘虜了二十多萬大軍。未來防止俘虜譁變,也為了徹底的削弱趙國的實力。於是,白起就將這二十多萬大軍統統殺死。要知道,殺降向來就是兵家所不行之事。也正是因為白起坑殺了這二十多萬降軍,更加堅定了東方六國(齊國除外)寧可戰死也決不投降的決心。

雖然豆腐爽口,但是他背後的故事更是悲壯。戰爭不僅僅只是權力的爭奪,更重要的是百姓的民不聊生。趙國人眼見幾十萬子弟兵就這樣命喪秦軍,而又無法找白起報仇雪恨。所以,也只能將這仇恨寄託在這小小的豆腐之上了。

豆腐代表著白起的肉,而上面的蒜泥則代表這白起的腦漿,那一層辣椒油則代表鮮紅的血液。自此,白起也就化身成了豆腐,成為了千千萬萬山西人口中食,而這一吃就是兩千多年!





科學與歷史探索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山西的歷史佔的比重較大。例如晉祠,晉商的標杆喬家大院,大同古都及雲崗石窟像,平遙古城等。

白起肉與白起還真有聯繫。首先來說“白起肉”,它稱燒豆腐、高平燒豆腐,是山西晉城高平市特色傳統小吃,己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傳高平地區的谷口村(也叫殺谷),有一種烘烤的豆腐,叫“白起肉”。該名讓人想起秦將白起,長平之戰在歷史上非常著名,它的著名在於四十萬趙軍悉數投降後,一日之內坑殺殆盡(故有殺谷之地說)。白起如此殘暴,慘絕人寰,怎能不激起民憤。當時百姓對白起恨之入骨,但也沒辦法。為了祭奠亡靈,用菽飯供菜,把至腐當成(白起)肉,用爐火燒烤,用豆腐渣和蒜泥生薑調和成“蘸頭”,表示把白起的腦漿搗成泥,與豆腐一起食用,是曰“白起肉”。可見百姓對白起仇之深,恨之於骨。後來白起肉逐浙流傳來,成為燒豆腐。因此高平的這道菜最為著名。

歷史告之人們:得民心者得天下。毛澤東主席說,好在歷史是由人民說。


100118161352歷史領域


秦國大將白起,山西高平特色小吃白起肉(豆腐做),兩者何來的淵源?

原來,戰國時代,秦國大將白起,攻打韓國,韓國向趙國求援,趙王聽信謠言,就派了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換下廉頗去援助,結果趙括被亂箭射死,被困的40萬趙軍也在長平繳械投降。

重點來了,白起沒有優待俘虜,卻全部活埋了他們,只放了200人回去報信,這就是著名的長平之戰。

當時趙國的老百姓聽了這消息後那個恨啊,恨不得把白起碎屍萬段,剁成肉醬。於是,當地老百姓就把豆腐用火炭烤了,假做成肉來吃,藉此發洩心中憤恨,祭奠40萬亡靈。

一道著名的菜品(白起肉)由此而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