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善穆石造像塔為何是甘肅省博物館的“國寶”?

四川在線記者:吳曉鈴

甘肅省博物館最有名的國寶,當屬“馬踏飛燕”(現改名為“銅奔馬”),畢竟作為中國旅遊城市的標誌,到哪都能看到它。

高善穆石造像塔为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映世菩提·石刻艺术里的历史烟云(之二)

馬踏飛燕圖

在成都博物館《映世菩提》特展上,同樣還有一件來自甘肅省博物館的國寶級文物,它就是高善穆石造像塔。

這件文物就放在展覽第一部分,和來自四川博物院的南齊永明元年造像碑同處一室,但因為只有44.6釐米高、乍一看也不是那麼“好看”,很容易錯過。

高善穆石造像塔

高善穆石造像塔为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映世菩提·石刻艺术里的历史烟云(之二)

高善穆石塔

年代:北涼 承玄元年(公元428年)

出土地點:甘肅酒泉

文物級別:國家一級

這件文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外形和年代,它是我國有紀年的早期佛塔的珍貴實物資料。

高善穆石造像塔为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映世菩提·石刻艺术里的历史烟云(之二)

石塔上的彌勒佛

我們都知道佛教從印度傳過來,此後的成百上千年中,完成了佛教的本土化。那剛剛傳來的時候,無論是佛像的形象、它們的衣著紋飾、佛教建築的形制等,肯定帶有明顯的印度色彩。

這件石造像塔就是如此,呈現出本土罕見的覆缽式風格。大家看看它和現在印度的著名古蹟桑奇大塔是不是有點像?

高善穆石造像塔为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映世菩提·石刻艺术里的历史烟云(之二)

桑奇大塔位於中央邦首府博帕爾附近的桑奇村,始建於公元前3世紀的孔雀王朝,是印度早期王朝時代的佛塔,其塔身就為覆缽式。

所以,從這件石塔我們可以還原當年佛教東漸的路線圖:在河南走廊的重鎮酒泉,這裡曾是篤信佛教的小王國西涼的首都,由印度經西域傳人內地的佛教首先在此傳播。高善穆為報父母之恩,捐了這座佛塔,其風格自然而然取其佛塔最初的形式,而非我們當前看到的各種亭閣式、樓閣式或者密簷式的佛塔。

高善穆石造像塔为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映世菩提·石刻艺术里的历史烟云(之二)高善穆石造像塔为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映世菩提·石刻艺术里的历史烟云(之二)
高善穆石造像塔为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映世菩提·石刻艺术里的历史烟云(之二)

然而,這件高善穆石塔有意思之處還不僅止於此。

它雖然擁有古印度風的塔身,但塔寶頂的弧面,卻陰刻了北斗七星用來表示塔寺坐北朝南的傳統風水觀念。此外,在八面塔基的每面還陰刻了四男四女,每身像左側上方還雕刻了八卦符號。其排列與《說卦傳》中的八卦方位順序一致,八尊像分別依次代表著龍、樹、獅、鳥、河、山、火、象、珠、風神等。

高善穆石造像塔为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映世菩提·石刻艺术里的历史烟云(之二)

塔頂北斗七星圖

這件佛塔,也是目前發現的最早出現八卦的實物資料之一。

一件佛塔上居然出現了中國道教的八卦和北斗七星等符號,這是為什麼呢?

這恰恰也說明了佛教東漸的時代背景。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道教已經在中國興起。作為一種“新興品種”,它巧妙依附於中國的陰陽八卦、讖緯和神鬼信仰,最終廣為傳播。此外,它還與儒、道等相互融合,佛塔之上的發願文,含有濃重儒家孝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固有思想觀念,當它與佛像同現於塔身,使得此塔成為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的一個縮影。

高善穆石造像塔为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映世菩提·石刻艺术里的历史烟云(之二)

佛塔上的發願文

高善穆石造像塔为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宝”?|映世菩提·石刻艺术里的历史烟云(之二)

發願文拓片

而單從佛塔的藝術角度而言,也有值得品評之處。高善穆報恩的發願文,筆勢硬朗,字體率美,含濃重隸意的發願文字與鐫刻在其後面的《增一阿含經》經文一樣成為了不朽。不難推斷,在誠摯的孝心驅動下,他不惜重金請了技藝精湛的技師雕刻了此塔———整塊青黑色沙頁岩石質堅密細膩,雕工精巧,造型端莊典雅,神韻渾厚靜美。塔身上寶頂、相輪、塔頸、覆缽、經柱、基座一應俱全,配置和諧,結構頗具匠心。全塔中心部位覆缽上雕琢的7身交腳彌勒菩薩龕像同樣精美絕倫。

所以,從佛塔鐫刻的歷史價值來看,它的確當得起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