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產業扶貧引領農民增收致富

會寧:產業扶貧引領農民增收致富

趙彥功

近年來,會寧縣加大產業扶貧工作力度,拉開架勢構建產業體系,不斷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夯實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基礎。

龍頭企業的強勢帶動是關鍵

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走進會寧縣羊肉精深加工中心,一排排整齊地廠房格外引人注目,公司負責人介紹說:“我們帶來了最新的生產工藝和經營理念,通過羊肉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倒逼傳統養殖業向規模化、高效化、集約化方向發展。”

近年來,該縣大力推廣“政府+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銀行+保險”全產業鏈扶貧模式,中天羊業是該模式下引進的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公司採用“20+1”的引種模式和“2+1+0.4”的籌資模式,共引進投放優質湖羊2.1萬隻,帶動貧困戶新引進基礎母羊6萬隻,並與縣內14家肉羊養殖合作社和散養戶達成育肥合作協議。

在推進產業扶貧的過程中,如何讓富民產業效益最優化,是會寧縣一直在探索的問題。該縣積極打造培育龍頭企業,採取“外引”“內培”相結合的方式,組建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12家,特別是在中天羊業、北京雄特的強勢帶動下,全縣1350家合作社不斷髮展壯大,7.3萬戶農戶走上了致富的路子。

扶貧車間和專業合作社的示範引領是根本

四月的會寧,滿山杏花有序開,處處大棚暖人心,戶戶牛羊滿圈跑,富民花開別樣紅。

自從摘掉了貧困戶帽子,會寧縣楊崖集鎮村民李明山幹起活來渾身是勁兒。在楊崖集中藥材扶貧車間裡,他仔細地晾曬著黃芪切片,以前靠天吃飯的李明山在扶貧車間的引領帶動下,藥材種植面積達35畝,他還在扶貧車間裡務工,搖身一變成了產業工人。李明山高興地說:“每天能掙100多元,年底收了藥材賣了錢,按照入股協議還有利潤分紅,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為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楊崖集鎮採用土地入股、高產分紅、勞務酬金、政策獎勵的‘三變改革’模式,先後在楊集村等五個深度貧困村組織種植中藥材4200畝,帶動全鎮農戶700多戶,直接經濟效益達800多萬元,像李明山一樣的種植戶還有很多”。鎮上負責人說。

按照同樣的工作思路,該縣在做實做大41個扶貧車間的基礎上,組織全縣89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1.5萬餘戶貧困戶發展富民產業,吸納貧困農戶就近務工3000多人。

獎補政策的全面落實是保障

發展產業,是農民增收的基礎,是穩定脫貧的重中之重;政策獎補,是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的源泉。

在韓家集鎮谷地場村,村民黃彥軍忙得不亦樂乎,除了種植之外,在扶貧獎補政策的激勵下,黃彥軍從最開始的一隻小羊羔到現在存欄量21只,享受了10只羊的獎勵政策,大概40只的年產羔量給這個家庭帶來了超過2萬元的收入,為一家人的脫貧致富打下堅實基礎。

為了確保貧困農戶穩定脫貧,該縣制定出臺了貧困村產業覆蓋獎補政策。據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介紹,全縣依託產業達標貧困戶達3.7萬戶,共落實到戶產業扶持資金5.5億元,通過到戶產業獎補政策的落實,牛羊養殖數量和蔬菜種植面積逐年增長,牛、羊、蔬菜產業已成全縣三大增收產業。

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是核心

春天的會寧,到處呈現出端“產業飯”、摘“貧困帽”、走“小康路”的蓬勃景象。走進丁家溝鎮,潮溼的空氣中春之氣息已在田野間盪漾開來,春耕、春播成為當下田野裡的主旋律。

產業扶貧核心是培育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真正靠自己的雙手擺脫貧困實現長足發展。今年以來,該縣把發展產業的重點由抓達標向抓效益全面轉換,充分調動貧困群眾的自主意識,確保產業發展一戶、達標收益一戶、增收脫貧一戶。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縣農業農村局負責人說:“全縣2019年退出的69個貧困村,每戶貧困戶至少有1種增收產業來增加農戶收入,目前已實現產業已脫貧戶戶均增收達到2萬元以上的增效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