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中的明堂法則

眾山止處是真穴;眾水聚處是明堂。禽獸居水口,身處翰林;九曲入明堂,當朝宰相。

——《雪心賦》

俗話說:“登山觀水口,入穴看明堂。”水口,乃水流進出之口,是穴場之前視線範圍內可以看到的水流的出入口。“水是山家血脈精”。水口是龍水交會之所。水是龍的血脈,龍無水送,不知龍之來處,穴無水界,則不知龍之止所。龍脈行進的過程中,水始終伴隨龍而行,或近或遠,若即若離,龍結作成穴時,水必屈曲彎抱或停蓄穴前,流露出依依之情。假如水口關攔不佳或水口的位置不對,水流勢必無情而直走,此地也就無穴。所以說入山看地,首重水口。

風水中的明堂法則

“入穴看明堂”,在風水上明堂是眾砂聚會之處,其左為龍砂,其右為虎砂,前為案山,明堂在正中。砂水之氣聚於明堂之內,若無明堂,眾砂則無用,故古人講“明堂管氣,富貴千秋”。

“明堂”之原義是指古代君王坐北面南聽政,百官朝拜的南面嚮明之殿堂。《木蘭詩》中有“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一句。此處明堂就是一國之朝堂,是天子理政、百官朝拜、外使覲見的地方,是君主宣明政教的地方,其左列禮部、戶部、吏部,右列兵部、工部、刑部,前為龍案以批紅髮令,眾臣聚於朝堂,方能行教施令國家運行。

風水術把穴前的平面空間喻之為明堂。穴前須水會聚處為內明堂;龍虎、案山內為中明堂;案山外朝山內則為外明堂。千里來龍到頭結穴,勢定形止,前面眾山朝拱,眾水會聚,有如群臣聽命,百官獻奏,萬國朝貢,乃是真龍結作的象徵。因此,明堂的有無、大小和優劣是判斷龍穴之真假、優劣的重要標誌。所以登上穴位就應先看明堂,方知有穴還是無穴。

眾山止處是真穴;眾水聚處是明堂。風水強調內乘生氣,外接堂氣。堂氣就是明堂內所積蓄的外氣。所以,明堂的周密與否是風水好壞優劣的重點。古人將明堂分門別類為:交鎖明堂、傾斜明堂、衝射明堂、曠蕩明堂、融聚明堂、大會明堂、藏風納氣明堂等等。總的說來,明堂要平整,藏風納氣,聚水為吉。

總之,水口、明堂乃是點穴的基本要素,兩者如果都合符法度,所點之穴即基本可定,不合法度即是非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