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願景”不再!鉅虧880億之下,15家所投公司面臨破產

孫正義“願景”不再!鉅虧880億之下,15家所投公司面臨破產

文|林立

2月圈內對於願景基金募資難的議論還沒有過去,4月的業績預測就“亮瞎了”眾人的眼睛。

4月13日晚間,軟銀髮布2019財年業績預測,公佈了一組“虧損慘重”的數據:基於市場環境惡化的判斷,預計本財年經營虧損1.3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80億),預計本財年淨虧損7500億日元,不及市場預期的營業利潤 4665.6 億日元。

軟銀集團此前發佈的財報顯示,在截至 2019年12月31日的第三財季,淨營收為 2.4381 萬億日元較上年同期的2.5146萬億日元下降 3%;歸屬於軟銀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550. 35 億日元較上年同期的6982.93億日元下降 92%。而願景基金的營業虧損達 2250 億日元 (約合 20 億美元),幾乎抹去了軟銀集團的所有利潤。

對此軟銀給出的解釋是,因為旗下軟銀願景基金的投資在2019財年將出現1.8萬億日元的巨幅虧損,而疫情衝擊讓該基金已投項目價值更是出現了大幅度下跌。

有媒體透露早在三月初,軟銀的一次閉門會議,孫正義直言向現場的投資者闡述了當前的尷尬境地,預計願景基金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將會破產。但表示自己的大方向沒錯,還說至少還有15家會取得成功。

簡言之,首富的基金確實虧大了,孫正義的投資帝國已經發出了塌落的聲響。

規模達1080億美元,願景基金二期募資還能順利麼?

基金虧損帶來的長線效應是不能忽略的,尤其是在利益優先的商業世界裡。

募資難的困境由於軟銀的投資誤判而表現得淋漓盡致。在2月中旬,孫正義承認願景基金第二期陷入了募資困境。孫正義對外表示,缺乏對Vision Fund 2的投資承諾,但他誓言將利用軟銀的資金推進自己的投資戰略。

但是,所謂的投資戰略是什麼?僅僅是聚焦投資人工智能麼?

遙想在2016年年底,軟銀孫正義宣佈計劃成立千億美元的“軟銀願景基金”,決定在未來10年內創立全球最大科技投資機構之一。這種豪言壯志在短短的時間內立馬實現了:

在2017年5月,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成為第一期願景基金的最大注資者,高達450億美元,幫助軟銀完成了930億美元基金的募集,打造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私募股權基金。而在第一期基金的投資版圖裡,可以看到包括ARM、Uber、滴滴出行、WeWork等市面上炒得非常火熱的公司。

但看似堅固的投資版圖卻一直在暗潮湧動,直到WeWork問題浮出水面。

2017年7月,共享辦公WeWork獲得由軟銀集團等機構5億美元的A輪融資。不到一個月,軟銀再投44億美元。此後,孫正義不斷加註,先後對WeWork進行了超100億美元的投資,成為其最大股東。

彼時WeWork的估值一度高達470億美元並計劃於2019年8月申請IPO。但在撤回IPO申請書後,WeWork的估值直接下滑至78億美元,公司業務也因此而陷入困境。

受WeWork影響,軟銀願景基金2019年第三季度運營虧損已達2250億日元(約20億美元),這幾乎抹去了軟銀集團的所有利潤。

目前第二期基金的募資非常艱難。一期基金的最大出資人沙特公共投資基金(PIF)已暫時暫停了投資新基金的計劃,而微軟和蘋果也都拒絕評論他們是否會對該基金進行投資。會長兼社長孫正義表示,“經過各種反思,認為此次應暫時縮小規模”,並且不再把募資 1 080億美元作為二期願景基金的目標,而是會為該支基金自籌資金進行投資。

不過,軟銀的二期願景基金其實已經開啟了投資航線,領投了兩筆融資交易:一筆是總部位於加州的生物檢測公司Karius完成了1.65億美元的融資,另一筆是1億美元投給紐約AI分析英國公司Behavox。

在發佈鉅額虧損預期之後,軟銀集團的高管表示,“必須以新型冠狀病毒影響長期持續的前提來看問題”。今後將保守地運營業務,暫停新投資。

交了如此昂貴的投資學費,教訓確實是慘痛的。

“願景”不再,15家被投公司面臨破產

軟銀2019財年虧損1.35萬億日元(125億美元),如此大的窟窿是怎麼來的呢?

曾被稱為“投資之神”,孫正義認為:商場如戰場,在戰鬥中,瘋狂比聰明更加重要。彭博社曾經在一篇文章中這樣描述孫正義的投資風格:“他時常以咄咄逼人的姿態與創業者交流,整個談判過程過不給創業者絲毫的拒絕餘地。”

六分鐘聊天后投資了馬雲,第一次雅虎創始人見面就決定投資,嚐到甜頭的孫正義,在投資上講究“快”。對於自己鮮少涉足的領域行業,他也會進行鉅額的投資。然而投資有風險,成敗一瞬間,隨後孫正義出現了接二連三的投資失誤,導致了大面積虧損。

最典型事例就是Uber,他曾公開警告,如果不接受軟銀願景基金的投資,就會轉投其競爭對手Lyft。最終Uber被迫接受了軟銀以77億美元入股、佔比16.3%股權的投資。

然而,誰都沒想到,Uber上市首日就跌破發行價。截止今日,Uber市值僅為483億美元,相對比此前1200億美元的估值,蒸發了超過一半市值。創始人也套現離場,留給孫正義一個爛攤子。

讓孫正義深陷“巨坑”的就是上面提到的WeWork。他曾私下向《福布斯》做了更詳細的解釋:“我們對WeWork的估值過高,對這位企業家的信任也太多了。”4月1日,WeWork發佈聲明,稱軟銀已經通知WeWork董事會特別委員會,將不會完成2019年10月簽署的對WeWork的要約收購。

今年2月,美國知名電商平臺Brandless正式宣佈倒閉,這也是願景基金第一個死亡項目。無獨有偶,3月底,曾對標馬斯克SpaceX的美國明星創業公司OneWeb官方宣佈申請破產保護,並且已經解僱了約85%的員工。而另一個重金押注的OYO的近況也不是太好,受疫情影響,公司準備對全球數千名員工實施無限期無薪休假。

在最近一次接受《福布斯》的採訪中,孫正義承認,隨著該公司收緊財務支出,以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繼續撼動日本經濟,願景基金(Vision Fund)投資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將會破產。

世界首富成世界“首負”

願景基金成立3年以來,孫正義前後共投入了850億美元,但軟銀願景基金卻一跌再跌。

作為孫正義口中的“下一個阿里”,孫正義投了Uber,迎來WeWork。但最終的結果是兩家市值縮水近千億,孫正義資產大幅度銳減。

截至到2019年年底,軟銀已經負債達1730 億美元,其中接近一半的負債由旗下公司產生。似乎在阿里之後,孫正義花光了所有“好運氣”。為了填坑,軟銀還不得不出售價值達 140 億美元的阿里巴巴股票。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孫正義在今年3月份向多家銀行質押多達60%的軟銀股份,作為對其數十億美元個人貸款的抵押品。據其對日本證券備案文件的分析,在孫正義直接控制的軟銀4.62億股股票中,截至3月19日,其向銀行質押的股票總額已攀升至2.8億股。這也使他的質押比例從2019年6月的48%增至60%。

3月23日,軟銀披露了規模達4.5萬億日元的資產出售計劃,所籌集的資金中2萬億日元將用於回購股票,其餘資金用於償還債務、購買公司債券和增加存款,預計將在未來4個季度內完成。

接二連三的沉痛打擊也讓孫正義轉變了激進的投資策略。“在互聯網誕生之初,我也曾受到同樣的批評。在投資戰略上,我已經感到後悔,但是在戰略上,我還在堅持。至於願景基金的願景,一直如此。”

3月初,孫正義在樂天紐約皇宮酒店,面向華爾街舉辦了一場非公開內部路演。他表示將壓縮軟銀願景基金二期的規模,但依舊認為2020年和2021年將是願景基金獲得回報的“最好年景”(best vintag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