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考生:36所高校月底起將陸續發佈“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4月13日,陽光高考平臺特殊類型招生新增“強基計劃”入口,這意味著,原定於3月底前公佈的各高校“強基計劃”招生簡章,或將於4月底前公佈。本月起,考生可留意各有關高校即將陸續發佈的“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據瞭解,2020年起,原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不再使用,全新的“強基計劃”你瞭解多少?我們就相關熱點問題為您進行了梳理,一起來看看。

試點高校及招生專業有哪些?

目前“強基計劃”試點高校有36所: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強基計劃”聚焦高端芯片與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鍵領域以及國家人才緊缺的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由有關高校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合理安排招生專業。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

怎麼考核和錄取?

“強基計劃”招生基於統一高考多維度考核評價學生。高校依據考生的高考成績,確定參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單。考生參加統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後,高校根據考生高考成績、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及綜合素質評價情況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綜合成績(其中高考成績所佔比例不低於85%),按考生綜合成績進行錄取。對於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強基計劃”與原自主招生有何區別?

選拔定位不同

自主招生主要選拔“具有學科特長和創新潛質的學生”,而“強基計劃”主要選拔“有志於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且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

招生專業不同

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專業範圍;“強基計劃”突出基礎學科的支撐引領作用,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安排招生。

入圍校考的依據不同

自主招生的入圍依據主要是考生的申請材料;“強基計劃”的入圍依據是考生高考成績,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辦法,並提前向社會公佈。

錄取方式不同

自主招生採取降分錄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線;“強基計劃”將考生高考成績(不低於85%)、高校綜合考核結果和綜合素質評價等折算成綜合成績,從高到低順序錄取,體現對學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培養模式不同

相關高校對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在培養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強基計劃”錄取學生將實行小班化、導師制,並探索本—碩—博銜接的培養模式,暢通學生成長髮展通道,實現招生培養良性互動。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