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知武將也能詩?曹翰因獻詩被提拔,其金殿獻詩也因之傳揚

南朝梁武帝蕭衍(464~ 549),字叔達,南蘭陵(今江蘇省常州市西北)人。他好文學,通音律,精書法,崇佛教,曾創制準音器四具,制長短不同的笛子12支以應12律,是我國曆史上一位多才多藝的皇帝。明朝人收集了他的著作,編成了《梁武帝御製集》傳世。蕭衍在處理國事之餘,常在光華殿上與群臣飲酒。這次,喝到高興之處,他提議大臣們當場賦詩。蕭衍的話剛一落地,立即博得文臣們的響應,他們一個個躍躍欲試,都想借機顯顯自己的才氣。而武將們由於文墨非其所長,只好不聲不響地看著文臣們做這種文字遊戲。

可知武將也能詩?曹翰因獻詩被提拔,其金殿獻詩也因之傳揚

賦詩先是以聯句的形式進行,大臣沈約範雲等人覺得不能盡意,又提議每人分得一韻,然後依韻寫成五言詩。蕭衍當即表示贊成。大臣們你爭我搶,都想得一佳韻,個個做出了胸有成竹的樣子。這時,大將軍曹景宗坐不住了,他走到蕭術的案前,懇求皇帝也賜給他一韻。蕭衍一下犯了躊躇,他從未聽說過這位將軍也能寫詩,便笑了笑說:“你長於陣戰,武藝高強,而賦詩一事,是文人們所為,你就不要爭這一韻了吧!”哪知曹景宗並不罷休,一定要梁武帝賜一韻給他。蕭衍便將沒人要的去聲敬韻的“競”、“病”兩字給了曹景宗。

可知武將也能詩?曹翰因獻詩被提拔,其金殿獻詩也因之傳揚

蕭衍暗想,這兩個字連那些精通韻律的文臣們都無人願要,你一介武夫怎能寫出詩來?其他人也都想看這位將軍的笑話,靜聽他的好詩。不料曹景宗很快就寫成了,只聽他朗聲誦道:去時兒女悲,歸來笳鼓競。借問行路人,何如霍去病。梁武帝聽了曹景宗的這首詩,大感驚奇,想不到這位舞刀弄槍的大將軍,競有如此敏捷的詩才,能寫出這樣耐人尋味的好詩。當即把曹景宗的詩列為第一,傳令賜酒,滿場文武都稱羨不已,曹景宗大大出了一回風頭。

可知武將也能詩?曹翰因獻詩被提拔,其金殿獻詩也因之傳揚

武將好詩,歷朝歷代並不罕見,其中有不少將軍還寫出了一些不朽的好詩,如岳飛、戚繼光等。但像曹景宗這樣在皇帝面前,伸手索韻,當場獻詩的並不多見。宋朝初年,有這樣一段趣事。宋太宗趙光義登基後,也常與大臣們在一起宴飲賦詩,每當這時,那些平時威風凜凜的武將便蔫了下來,自動畏首避讓。而那些文臣們卻個個興高采烈,正好爭相炫耀自己的文才。當時,朝中有位名叫曹翰的將軍,很不服氣,也想吐露一下自己的心事。這天,宋太宗又同眾大臣在一起飲酒,照例是由各大臣當場獻詩。

可知武將也能詩?曹翰因獻詩被提拔,其金殿獻詩也因之傳揚

這些人一個個搖頭晃腦,挖空心思地取悅於皇帝。看到這種場面,身為禁軍首領的曹翰忍不住了。他毛遂自薦地對太宗皇帝說道:“今日賦詩,實是熱鬧。臣身為禁軍之職,整天不離皇帝左右,也應在此助興,焉能不獻一詩?”宋太宗聽罷,用驚訝的目光看了看他。只聽曹翰繼續說道:“微臣年輕時也習過文墨,請皇上一定準我賦詩一首,以供眾大臣一哂。”宋太宗見他這樣懇切,當著這麼多大臣的面,實在不好駁他的面子,只好說道:“愛卿是武將,能夠當場賦詩,可喜可賀。既為將軍,就以刀字為韻,如何?

可知武將也能詩?曹翰因獻詩被提拔,其金殿獻詩也因之傳揚

曹翰見太宗賜韻,十分高興,當即拿過筆來,揮揮灑灑,一氣呵成:三十年前學六韜,英名常得預時髦。曾因國難披金甲,不為家貧賣寶刀。臂健尚嫌弓力軟,眼明猶識陣雲高。庭前昨夜秋風起,羞睹盤花舊戰袍。曹翰把詩呈給太宗,太宗皇帝一見果然依韻成詩,讀來也很上口,不禁頷首默許。不過,宋太宗沒有像梁武帝蕭衍看到曹景宗詩那樣給以稱讚,而是皺起眉頭,沉吟不語。

可知武將也能詩?曹翰因獻詩被提拔,其金殿獻詩也因之傳揚

原來,曹翰這首詩不是一般的應景詩作,而是藉此流露了不滿情緒:過去曾隨太祖皇帝南征北戰,功勳卓著,不管家中多麼困難,從未離開過軍職。可是自己長期供職於武班,久久不能升遷,見了過去的戰袍也感到無比的羞愧。宋太宗看到這裡,自然明白了曹翰獻詩的弦外之音,過了不久,就提拔了他,這首武將的金殿獻詩也因之傳揚出去。

我是“櫻桃釀酒”,執筆走天涯,與大家一起分享、瞭解中國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