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年入百萬!都是同齡人,為何差距這麼大?輸贏在四個核心認知

26歲年入百萬!都是同齡人,為何差距這麼大?輸贏在四個核心認知

年入百萬是許多人的夢想,但對範軍(化名)來說輕輕鬆鬆,關鍵是他才26歲,在26歲之前,他的收入才20萬不到,之後就連續三年累積收入超過千萬。

範軍是我認識多年的朋友,現在管理著一家200多人的互聯網軟件公司,2018年做到年銷售額1億,他是如何做到的?根據我對他近三年的瞭解,我發現在四個核心認知上,他超過同齡人百倍。

01 沒有慾望的員工不是好員工

範軍也經歷了從員工到主管再到總經理的過程,深知擁有一個好員工的重要性,而範軍判斷好員工只有一個標準:就是有沒有改變現狀的慾望。

在這點上,範軍是以自己作為招聘新員工的標準,他自己來自貴州農村,家裡很窮,他來到大城市就是為了改變自己家裡窮的現狀。

所以範軍很努力的死拼,因為他沒有退路,應聘到一家軟件公司做銷售,他下定決心死磕到底,因為他知道,如果在這裡幹不好,其它地方也是一樣做不好。

通過兩年的努力,終於從一個銷售小白,一直做到公司的銷售總監,範軍後來總結一點就是他有一股強烈的改變現狀的慾望,推動著他持續保持戰鬥力。

這樣的經歷,促使他招聘新員工,就以自己為標準來物色。

範軍其實文化程度並不高,也就中專畢業,但他的招聘標準讓我想起了阿里和華為的招聘理念。

阿里當年的“中供鐵軍”和華為招聘業務人員,也是重點招聘那些家庭困難、有慾望的年輕人。

“從農村來的年輕人,比大城市裡的好管理,這麼遠來到城市裡,其實就是社會底層,這個群體有最強烈地改變現狀的慾望,這股慾望會逼著他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會感恩公司,會自覺遵守公司的制度,也會逼著改變自己,不斷地去學習和超越。”範軍說。
26歲年入百萬!都是同齡人,為何差距這麼大?輸贏在四個核心認知

02 改變世界不能靠自己一個人

喬布斯說:活著就要改變世界。這句話激勵了不少年輕人去創業,去奮鬥,但範軍認為,靠自己一個人無法改變世界,得靠團隊。

範軍花了大量得時間去尋找合作伙伴,他的計劃是要尋找十個優秀的經理人幫助他管理客服、銷售、技術、渠道等各個方面,而且這十個經理人要有相當的經驗和人脈。

他做的幾乎和雷軍2010年創辦小米時做的事情一樣,雷軍當時也是首先組建管理團隊,引進了林斌等優秀的人才。

花了近一年的努力,範軍真的找到了十個他滿意的經理人,逐步進入他的團隊,肩負起各自的責任。

範軍組建完管理團隊後,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管理團隊的問題。

03 一個團隊的自我管理勝過一個人的自我修煉

有一個認知,我比較認同,範軍認為,他一個人的修煉並不重要,他修煉的再好,團隊不行也會失敗,所以,他把團隊的修煉看得比自己的修煉更重要,團隊修煉好了,自己也就好了。

比如,他要求所有的員工發了工資第一件事情是買一套職業裝,不買的請離開,沒有錢買可以跟公司借錢。

“一個人在公司,如果連幾百塊錢的職業裝都捨不得投資,這個人我不看好。”這是範軍的一個用人觀。

範軍從來不要求員工加班,甚至不準員工加班,這在互聯網公司裡很罕見,對於此,範軍是這樣解釋的:

“我認為加班是工作沒有效率的體現,我以前做銷售的時候,晚上都是和客戶喝茶聊天,你也可以看成是加班,但意義不一樣,一個人正常的工作八個小時足夠了,超過8個小時,你這個方案沒有做出來,就是失敗,加班的時候人在心不在,沒有意義。”

所以,範軍的精力花在如何考核八個上班時間的員工效能,如果一項工作要拖到下班後完成,就會影響員工的績效考核。

在這種制度的推動下,員工把每天的八個小時都用足了,結果效率提升很快。

打造一個自我學習型、進化型的鐵軍,花了範軍不少時間,而這個過程,也實現了他個人管理能力的提升。

26歲年入百萬!都是同齡人,為何差距這麼大?輸贏在四個核心認知

04 堅守底線,不該賺的錢不賺,但不賺錢的商業模式都是耍流氓

“接手公司以後,我覺得底線還是要有的,這個行業有這個行業的潛規則,我不破壞潛規則,但我不認同,因為我這個理念,上百萬的項目跑掉了不少。”

底線是一個人對做事的態度,任何觸碰企業底線的行為,企業都是無法容忍,像淘寶對假貨的打擊等等。

同時,範軍也談到商業模式的理解:

一家公司你不賺錢,就是耍流氓,害人害己,把自己坑了不算,還把員工給坑了,所以公司賺了錢幹什麼,按制度該分的分,剩下的,投入到技術、市場,再賺更多的錢。

我想這是我聽過最直白的對商業模式的理解了,話糙理不糙,確實如此,

結語:

範軍剛滿30歲,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了財務自由,並且擁有一份好的事業,我想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看你努力了多少,最重要的還是對自己和世界的認知。這四個核心認知沒有商學院裡講的高大上,但仔細想想,都反映了人性和商業的本質,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企業對利潤的追逐,認知就是你對現狀和未來的判斷,有時候,放下自己認為枯燥的工作,冥想一下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也許是重振自我的一個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