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屈原活在當下,是否依然懷才不遇?

如果屈原活在當下,是否依然懷才不遇?

屈原雕像位於岳陽君山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除了包粽子和賽龍舟,人們還會紀念千年前的屈原,對於端午和屈原到底有沒有關聯,史學界也是說法不一。

不過,依照國人的習慣,端午就是紀念屈原,這是多數人的共識。

屈原抱石投入汨羅江的那刻,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跳江的日子五月初五會成為中華民族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

也不會想到,他的遭遇,彙集成後人經常使用的詞語,就是“懷才不遇”。

歷史如白駒過隙般飛梭,斯人已去,汨羅江依然哺育著湘楚大地。然屈原“懷才不遇”的故事仍然給我們如今的職場,帶來一些深入的思考,我們從屈原這個人開始說起。

01

憤然離世

先秦時期,才華橫溢的人很多,但作家餘秋雨評價高的,一位是莊子,另一位就是屈原。

前342年屈原出生於楚國丹陽秭歸(今天的湖北宜昌),前278年,屈原抱石投汨羅江(今湖南嶽陽附近),享年64歲。

屈原在投江之前,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路程,竇學欣在《大地悲歌》中是這樣描述的:

被流放的屈原,滿懷痛苦的遊走在汨羅江邊,一個漁夫認出了他,問他為何落魄成這樣,屈原說:

“這個世界如此渾濁,而我偏要保持清正;眾人都已經迷醉了,可我還獨自保持清醒,因此,才被流放此地。”

漁夫勸他說:

”聰明的人是會根據世情變化而變化的。要是這個世界都渾濁了,你為何不隨波逐流?要是大家都醉了,你為何不跟他們一起喝醉呢?你這樣深思高舉,與眾不同,當然會被他們排擠流放了。“

屈原是如何回答的呢?

“我聽說剛剛洗完頭的人會彈一彈帽子上的灰再戴在頭上,剛剛洗完澡的人會抖一抖衣服再穿上。一個潔淨的身軀,怎麼會受外物的玷汙?一顆高潔的心靈,又怎能接受俗世的汙染?我就是寧願跳到江水裡葬身魚腹,也不能讓我的皓皓之白蒙上塵世的塵埃。”

屈原回到寓所,寫下絕唱《懷沙》後,帶著滿腔的悲憤,抱石投入汨羅江。

如果屈原活在當下,是否依然懷才不遇?

02

屈原真的是懷才不遇?

在餘秋雨譯寫《離騷》中,開頭語是:

我是誰?為何憂傷?為何孤獨?為何流浪?

通覽《離騷》全譯文,其實就是一部屈原的自傳體,描述的就是上面的四個問題,回顧了自己的一生。

而《離騷》是屈原被流放汨羅後,書寫眾多傳世傑作中最知名的一篇。

讀懂《離騷》就讀懂了屈原的一生。

但看屈原的上半生,並非是懷才不遇。

屈原出生於官宦家族,自然獲得了良好的教育和強大的家族背景。

年輕的屈原滿懷抱負,致力於強國強民,讓楚國成為列強中的強國。

楚懷王在位前二十年間,對屈原也是重用有加,予以權力和地位,讓其施展抱負。

屈原也是對楚懷王投桃報李,主要有兩大貢獻:

1、提倡和實施“美政”,主張法制明度、任用賢能,對外聯齊抗秦,力行政治開明,廣納百言,一時楚國政治明達,經濟繁榮,軍力強勁,呈現中興之勢,在屈原等的力行之下,楚國國力得到極大提升。

2、屈原除了是傑出的政治家,也是優秀的外交家,面對強秦,屈原遊說各國,六國結盟,楚懷王被推為盟主,遏制了秦國的擴張,為楚國贏得了榮譽和利益。

彼時,屈原深受楚懷王重視,一人獨攬內政外交,可謂春風得意,事業發達,絲毫沒有懷才不遇之說。

如果屈原活在當下,是否依然懷才不遇?

越劇《屈原》

03

悲慘的下半生

一心強楚的屈原,致力於掃清楚國各種弊端,觸及了貴族的利益,加上其性格耿直,寧折不彎。

屈原被以公子子蘭為首的權貴汙衊挑撥離間,逐漸被楚懷王疏遠只到棄用。

經歷了兩代楚王的棄用流放,屈原悲痛至極,心懷天下,卻報國無門。

屈原只好寄託於楚辭,以詩歌的形式抒懷心中悲痛和抱負,也自此留下了眾多的千古絕唱,成就了詩人屈原,這個打上悲痛符號的下半生。

於是後人根據屈原悲痛的經歷,總結屈原的一生是懷才不遇的一生,即使如此,也難免有偏頗之意。

正確的認識應該是:屈原上半生事業春風得意,下半生懷才不遇。

04

如果屈原在今天,還會懷才不遇?

瞭解了屈原整個一生的簡單概括,由此有個猜想:如果屈原放在當下,是否會發生如下半生的懷才不遇的境遇?

如果把楚國當成一家企業,屈原當成一個職業經理人的話,在今天覆原一下會是怎樣呢?

屈原自小才華橫溢,應聘到楚國這家企業,楚國的情況是老員工眾多,公司內部山頭林立,保守派佔據上風,而改革派處於下風,楚王作為老闆,眼見公司狀況日下,非常煩惱。

此時,屈原得改革派推薦,應聘上崗,整頓公司內部文化和制度,一掃過去霧霾,一時公司呈現欣欣向上的風貌,能取得如此成果,最重要是得到了老闆和改革派的支持。

此外,屈原為扶老闆上馬,還聯合其它同行,成立行業協會,推舉楚王為協會會長,共同對抗強大的對手秦國,一時,屈原在公司裡的權威極盛,一人之下,萬人之下。

但是屈原的所作所為推動了公司的發展,但損害了保守派的利益,屈原忽視了保守派的實力,力主抑制公司這些老人的利益,結果,保守派群起而攻之,老闆尋思,現在反正公司也強大了,保守派這些人都是當時一起打江山的,得罪不起,於是就把屈原的權力架空了。

飛鳥盡,良弓藏,屈原被架空到一個無權無位的清閒部門,每日行屍走肉般的度日,公司因為保守派當權,業績一日不如一日,終於被秦國吞併,屈原眼看自己一手扶持起來的公司大勢已去,卻無法作為,只有一走了之。

如果屈原活在當下,是否依然懷才不遇?

有沒有發現,如果屈原放到今天,答案有了沒有?

環境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屈原仍舊是懷才不遇。

其中的關鍵在於什麼?

千年前在於楚王聽信讒言,今日,屈原的命運還是在老闆手上。

但是有一點,放到今天,屈原可以拋棄那種愚忠的思想,遇人不淑的話,可以選擇更好的公司,誰叫屈原有才呢?

有句話說:世有伯樂,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講得就是做伯樂的不容易,如楚懷王般伯樂做不好,像屈原這樣的千里馬,就被廢掉了。

端午感懷:

過去知端午才知屈原,寫此文才知屈原,知《離騷》,知《離騷》才知屈原之痛,懷古思今,既不能如屈原般無奈的放棄,也要學屈原不同流合汙之雅,世人千年藉端午懷念屈原,實乃懷念屈原皓皓自白之精神,由此形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推動中華文明的發展,這就是端午的意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