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諸葛亮被稱為"臥龍",原來是這3個人的宣傳

想必大家都對諸葛亮這位三國第一謀士非常熟悉,諸葛亮,字孔明,少時喪父,由叔父諸葛玄撫養,後在南陽定居。在《三國演義》小說和《三國志》之中,諸葛亮作為蜀國丞相,幫助劉備謀劃全局、南征北戰,對拉開三足鼎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27歲的諸葛亮被稱為

諸葛亮劇照

收二川,取西蜀,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空城計,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三氣周瑜……,高超的計謀層出不窮,在三國的場面之中他總能來去自如,如魚得水,彷彿他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

然而,諸葛亮在出山之前躬耕於南陽,生活貧窮,每日就是抱著膝蓋對著青山綠水高歌《梁父吟》,27歲的他為何就被人稱為"臥龍",要知道這個評價非常之高,龍是華夏的圖騰,誇讚一個人非常有能力才會用"龍鳳"這些詞,那麼年紀輕輕的諸葛亮為何能夠擔當此名?只因為這三個人的大力宣傳。

27歲的諸葛亮被稱為

徐庶劇照

一、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高度評價他,稱其有經天緯地之才。

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願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由是先主遂詣亮。"正史記載是劉備在新野的時候,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稱諸葛亮為臥龍。

《三國演義》小說中,徐庶本是劉備的謀士,因才華過人被曹操看中,扣押了他母親,徐庶作為一名孝子,無奈之下,不得不向劉備辭行,但是在離開之前,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稱其有經天緯地之才。

庶曰:"此人不可屈致,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漢得張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猶並、配耳。此人每嘗自比管仲,樂毅;以吾觀之,管、樂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

可見,不管是正史還是演義中,徐庶都有推薦諸葛亮的這一環節,可見諸葛亮的才能確實是無與倫比。

27歲的諸葛亮被稱為

龐德公畫像

二、龐德公對諸葛亮高度評價,"臥龍"名號流傳荊州。

諸葛亮從小由叔父諸葛玄撫養,跟著諸葛玄來到荊州之後,給自己的兩位姐姐找了好婆家,其中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龐德公的兒子龐山民。龐德公是龐統的叔父,荊州一位頗有名氣的名士和品評家。

諸葛亮在荊州的時候,歷史記載:

"孔明每至其家,獨拜床下,德公初不令止",經常來往幾次,諸葛亮便成功得到了龐德公的賞識,在諸葛亮和龐德公的一次家宴上,龐德公對諸葛亮和他侄子龐統做出了很高的評價,此次"臥龍"的名號就這樣廣為流傳。

27歲的諸葛亮被稱為

司馬徽劇照

三、水鏡先生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稱其有姜尚、張良之才。

劉備從中原來到荊州生活,在荊州依附劉表七年,結識了徐庶、司馬徽等荊州名士。據歷史記載,劉備和司馬徽討論天下大事,司馬徽對劉備說:

"一般的讀書之人和見識淺薄的人怎麼能認清天下大勢,能夠認清天下大勢之人,都是俊傑之士",劉備又問誰才稱得上是俊傑之士,司馬徽回答說:"諸葛亮、龐統乃伏龍和鳳雛之姿,得其一者,便可以安天下"。於是臥龍、鳳雛的名聲名揚世間。

27歲的諸葛亮被稱為

諸葛亮劇照

結論

經過徐庶、龐德公、司馬徽對諸葛亮的推薦和宣傳,二十多歲的諸葛亮被世人稱為"臥龍",而後才有47歲的劉備三顧茅廬請27歲的臥龍諸葛亮出山輔助,臥龍出山,百獸震惶。

文獻:

《三國志》

《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