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全科醫學科戰“疫”紀事

2020年一場病毒突如其來,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面對抗擊疫情的嚴峻形勢,有這樣一支團隊迎難而上,他們就是全科醫學科。2019年9月為響應國家號召,一隻全新的隊伍全科醫學科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產生

大家都知道“新冠”,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新冠”發生前的流感爆發,2019年12月中旬,武漢流感爆發,各醫院兒科人滿為患,兒科醫務人員由於高強度工作和高危工作環境,大批量病倒,面對每天數以百計的兒科門診量,醫院領導找到了新成立的全科醫學科主任張新奇和護士長許欣,科室召開緊急會議,全員一致通過,願助兒科共度難關,一聲令下,全科人義無反顧。

2020年1月初,“新冠”戰火悄悄燃起,發熱門診成了最新的戰場,全科醫學科為東院第一批支援發熱門診的科室之一,派出了第一批“白衣戰士”。這個年輕的科室,在發熱門診需要支援時毫不猶豫地響應。張琪,李海琳,李甜作為全院第一批調派發熱門診的醫護,她們在發熱門診最艱難的時期堅守。2020.1.3她們收到通知,義無反顧趕赴最前線---發熱門診。

初期的發熱門診人員及物資不足,隨著門診量不斷增長,讓她們認識到此次任務之艱鉅。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沒有打倒她們,反而激發了鬥志。李海琳和張琪醫生堅守在發熱門診這個初期疫情最嚴重陣地,最辛苦的時候,從早上八點看診到下午5點,一刻也不停,顧不上吃一口飯喝一口水;一個人堅守大夜班,從晚上5點到第二天8點,不眠不休,夜班有時候去吃飯,只能到後半夜找個空擋進去扒拉兩口。“有一次凌晨兩點才吃飯,飯放了太久了,進去土豆雞塊都有點變味了”,張琪醫生說。這個體重只有90斤的年輕小姑娘,小小的身板彷彿蘊藏了巨大的能量。

李海琳醫生,身體不舒服的時候仍堅守,上大夜班的她痛經厲害,吃兩片布洛芬繼續看診,一直堅守到第二天下班。由於初期人員不足,上班時長白班10小時,夜班14小時,就連最短的三班倒的護士都8小時班,脫下防護服,經常頭髮衣服全溼透,臉上被口罩壓的全是小傷口。有時候來不及好,下一個班又來了。如此工作強度,她們仍然堅持著。有一次夜班,一個氧飽和度不好的患者,沒有家屬陪,想喝水自己又吸著氧動不了,李甜默默過去給他喂水喝。“看到病人這樣,我們心裡也很難受,除了治療,也想著給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不算什麼的”,這個善良的姑娘說著並搖搖頭。病人多的時候,為了維持秩序,下班她經常嗓子都啞了。大家不知道的是她由於咳嗽口服阿奇黴素全身過敏紅疹,憋悶的防護服加重她的過敏,卻只是自己默默輸液後繼續投入工作中

隨著疫情加重,我科王娟、付奇卉和謝吐秀也加入了發熱門診。

王娟老師,一位工作了10幾年的護士,也是一名共產黨員說,如果你問我,在發熱門診,有哪些讓你難忘的事?我會告訴你許多同事的感人事蹟,但如果是我自己,那我會說是那天我為患者取鼻咽拭子。在發熱門診,有一個特殊的護理班,是專門為患者留取鼻咽拭子的,由於留取標本的過程中,患者可能會出現咳嗽打噴嚏的情況,此時如果防護不當,很有可能被患者噴出的分泌物或者氣溶膠感染,然而在當時物資經常匱乏的條件下,我們的裝備顯然是達不到最高要求的,護士長為了最大限度的保障我們的安全,為我自制了一個貌似頭頸套的裝置,我當時全身的裝備是,一層工作服外套了一件隔離服,外面在套了一層防護服,N95口罩外罩了一個頭盔,最外面套上了自制的頭頸套。平常只是工作服外加防護服,下班時已是汗流浹背。那天的我,穿戴整齊後還未開始工作就已然是處於悶熱淌汗的節奏,待開始為患者留取標本時,就感覺自己每說出一句話空氣就稀薄一分,悶熱,呼吸困難,頭昏腦漲,甚至窒息感,我不斷告訴自己深呼吸,堅持住……那天的班是我有史以來覺得最漫長的幾小時。當我終於脫下工作服時,一陣涼意襲來,我才發現自己全身上下全部溼透

護士傅奇薈因密切接觸確診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被要求醫學隔離觀察,隔離觀察期一到立即主動請纓回到一線工作,她說疫情面前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加入到抗戰疫情的工作中來,我們的城,我們必須要一起來守

謝吐秀我們科的女漢子,當全服武裝的一套班值下來,也倍感吃力,臉上的壓痕和鼻樑上的破潰,並沒有使她懼怕,而是依舊喊出了“武漢加油”的口號。

我們科女神嚴貴敏和小可愛邵亭在我院定為定點醫院後,第一時間回到了病區工作,嚴貴敏12月底才結婚,當疫情加重時立刻申請回到一線工作,由於一直在備孕,他丈夫和婆婆堅決反對,但她卻說,現在是需要我的時刻,我必須儘自己的一份力,為了與家人隔離,她返崗後一直住宿舍未曾回家。邵亭在武漢封城前回到了老家孝感,得知疫情加重後,她主動請願加入到一線,由於封城,各路高速口封閉,她幾經波折才抵達武漢,並第一時間投入到一線工作,她說不要告訴我家人,我媽媽至今不知道我在前線,我哥哥和爸爸每天都會給我打掩護。

還有我們科的寶貝徐晶晶,懷孕8個多月的她,是我科重點保護對象,兒科支援後醫院安排居家隔離,讓我們感受到了醫院人性化管理和溫情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我們張新奇主任和許欣護士長,全科支援兒科後,門診不能停診,張主任獨自一人承擔全科醫學科門診工作,當疫情加重後,毫不猶豫的加入到了發熱門診一線工作並持續至今。許欣護士長一直是我們後方的大姐姐,為了全科的發展和建設,打造出最強的全科團隊,護士長赴浙江學習全科模式,當疫情加重後,她毫不猶豫的提交了請戰書,並一直默默的奮鬥,為我們每個人加油鼓氣

最後借用魯迅先生的一段話詮釋我們全科的精神,願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後如竟沒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