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不與照相機爭功

李可染:不與照相機爭功

我有一顆圖章,叫做“不與照相機爭功”,

畫家比攝影師有更大的創造的自由,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條件。

縫紉師給人們做衣服,不合身是最壞的,合身了還不夠,還要使衣服能突出身體美麗的部分和隱藏醜的部分,這才是最好的縫紉師。

畫家對著自然景物作畫也是如此。

風景寫生也可以叫做“對景創作”,對象只是創作資料並非全部,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可以十分之七根據對象,十分之三根據畫面本身需要。

脫離真實不對,完全依靠真實也不對,藝術應比真實更高、更集中、更概括。

形象要真實與美統一,真實使人信服,藝術性叫人感動,要運用自己的全部修養把自然提高到更美的境界。

——李可染

李可染:不与照相机争功

1954年李可染在黃山寫生

1954年李可染與張仃、羅銘同赴江南作水景畫寫生,他們在畫展前言中講到此次寫生的目的與要求是“畫一些具有中國傳統風格的,但又不是老一套的,而是有親切真實感的山水畫。”

但在具體實踐中還是遇到不少難題,“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在表現方法上如何運用傳統技法和如何加以發展的問題。假如我們對傳統的表現方法可以掉頭不顧,僅僅使用中國工具運用外來技法來作水墨寫生,或是完全使用傳統的技法,對著現代的景物作公式化的描寫,那問題就都比較簡單了。”

難就難在如何將傳統繪畫的優良部分加以發揚,使之適合於反映現實生活,同時把外來的技法融化在傳統的風格之中,使表現力更加豐富。

李可染:不与照相机争功

李可染《北海晨曦》 1954

李可染:不与照相机争功

李可染《江南水鄉》 1954

這次寫生活動被當代畫史視作中國山水畫向現代轉型的一方界碑,也是李可染藝術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對景創作的經驗積澱與理論認識的形成與李可染的藝術道路、創作實踐和知識結構特點有直接關係。

就寫生經驗而言,李可染在西遊藝術院學習時受到過西畫訓練,在西湖邊上畫過很多寫生作業。而對景寫生——對景創作觀察、把握對象的方法則是傳統的。

李可染:不与照相机争功

李可染《易北河上》 1957

他在《談學山水畫》一文中講到,面對真山真水,不能僅僅滿足於看,而要認真寫生,“只有寫生才能形象的、真實的、具體的深入認識客觀世界,豐富和提高形象思維。” “寫生時應當每一筆都與生活緊密結合,都是生活本質美的提煉。只簡單地畫一個符號,還是脫離生活,畫出來還是自己固有的面貌”。這些話,對於今日不少畫家還是有針對意義的苦口良言。

但是光靠寫生能力並不能解決一切,“在寫生過程中,隨著對客觀世界新的發現,應力求有新的藝術語言、新的表現手法、新的創造,這樣會不斷促進你創作的意象和表現力、感染力,促進你創作風格的形成和發展。”

李可染:不与照相机争功

李可染《無錫梅園》 1956

李可染:不与照相机争功

李可染《西湖靜寺》 1954

融匯中西、以我為主的精神充分體現在對景寫生的過程中,在擇取對象之時,他強調要用傳統繪畫“ 以大觀小 ”的方法,畫家要設想自己是站在最高最好的地點和角度,從全局觀察、把握、選擇對象最美的角度和瞬間,而不為偶然的表面的現象所束縛。

李可染:不与照相机争功

李可染《大禹陵寫生》 1956

李可染:不与照相机争功

李可染《蘇州拙政園》 1956

李可染:不与照相机争功

李可染《桂林陽江》 1959

【注:內容文字摘選自《李可染的對景創作》/李松】

(以上內容僅用於學術研究及交流,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

-END-

【新書推薦: ☞☞☞《名家講稿——李可染山水寫生論稿》】

此書彙集了李可染先生融通中西的山水繪畫理念

與美術教育思想體系的文章

收集大量李可染先生經典畫作

以及教學過程中保存下來的珍貴寫生稿

李可染:不与照相机争功

著者:李可染

編者:李小可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開 本:889x1194 1/16 12印張

版 次/印 次:2017年5月第1版 、第1次

書 號:ISBN 978-7-5586-0245-0定 價:¥98.00

李可染:不与照相机争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