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雄:【讀村記】鳳翥三記

昭通鎮雄縣羅坎鎮鳳翥村,因境內鳳凰山而得名。鳳翥,意為鳳凰向上飛翔。古人夢想其村如鳳凰扶搖直上,翱翔,騰飛。


一 、鳳凰山


鳳凰山,形似大鳥。兩翼伸展,振翅欲飛。南北對稱,南至馬路,北鄰紙槽,首尾呼應,昂首蒼穹,尾落小溪壩。昔日,小溪河環繞鳳凰山,在鳳凰山頭與白水江交匯,奔流出境。據傳,一秀才用“三聖巖前兩河江,鳳凰飛來歇中央”的詩句描繪了鳳凰山之情狀。

鳳凰山是一個久藏深閨人未識的少女。春夏秋冬,四季輪迴。鳳凰山穿綠裝、披黃襖,露土色,妖嬈多姿。寒來暑往,鳳凰山塗金色,灑銀輝,著輕紗,寵辱不驚。冬去春來,鳳凰山迎狂風,淋暴雨,聽驚雷,巍然屹立。只在汶川、彝良地震時,它稍微抖動了一下軀體,把自身多餘的石塊、巖體卸了下來,但並不影響它的雄姿。鳳凰山,與大鳥媲美,惟妙惟肖,形神兼備。外地的很多鳳凰山,絕對沒有它名副其實。因地處偏遠,無人報道,再之,要欣賞它的真容,要選擇位置,付出辛勞。故而媒體少有宣傳,鏡頭少有記錄,但是鳳凰山依然不燥不餒,默默挺立,把美麗呈現給大自然。


鳳凰山是一位靜待打扮的嬌娘,是我心目中的文化地標。兒時,宣傳樣板戲,通知各生產隊重要事項,大隊革委會在鳳凰山頂,安裝了高音喇叭。晨曦初露,鳳凰山的歌聲,伴我們上學。月明星稀,清風送爽,我們跟著鳳凰山的喇叭學唱《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選段,不意之中,還唱會了好多曲子。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小學升初中,喇叭裡點名通知某某、某某升入鳳翥附中,自己名列其中,得意之情溢於言表。時至今日,鳳凰山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在山頂建設電視轉播臺、移動電話塔、五小水利工程儲水池、柑桔改良示範基地……當然,打扮鳳凰山最有成效的,當數柑桔改良示範基地的建設。鳳凰山體,已由一片枯黃,換上了綠裝,沉甸甸的果實,正在發揮著脫貧奔小康的作用。悄悄地,緩緩的,鳳凰山真的在朝著騰飛的現實接近……接近……


二 、馬路


鳳翥村馬路組。古時,從昭通鎮雄到牛街古鎮的驛道從此地經過,羅坎到紙槽村的人行道在此交匯,應該算一個小小的驛站。馬路村聲名遠播。羅坎諺語:“三十里的花園,十里的馬路”。實指從羅坎集鎮到花園村三十華里,到馬路組十華里。但是這一誤讀,讓許多打工仔把大城市的漂亮姑娘“騙”來羅坎做媳婦。


無獨有偶,偏偏這馬路組,在改革開放以後,漸漸變成了柏油馬路交匯的交通樞紐。八十年代初期,鎮雄連通彝良洛旺大花公路穿越此地,九十年代中期,馬路到桐坪、花園的通村公路在此相接,世紀交匯,大花、鎮鳳路在此結合。隨著交通建設的步步推進,現在,所有公路都變成了柏油馬路,鳳翥馬路成了羅坎鎮的集鎮副中心,車水馬龍,人流如織,路燈明亮,商戶林立,外地過境旅客還真只知道馬路,不知羅坎。因望文生義而嫁到當地的姑娘,慢慢地也不再感到失落,驕傲地在柏油馬路上漫遊。“馬路”還真成了馬路,馬路組的騰飛夢變成現實。


三 、鳳翥附中


據記載,清乾隆26年,四川舉人王廷桂在今鳳翥村小溪壩設學館教授生徒,寫下了《游龍洞記》。可見,鳳翥村教育發展之早。


兒時,鳳翥松林坪小學,是我向往的最高學府。許多名師,在此躬耕,教學質量之高,不可言狀。七十年代初期,鳳翥開辦了附設初中、高中。周邊紙槽村、桐坪村、彝良洛旺鄉、威信長安鄉慕名到此求學的學生紛至沓來。在學農、開門辦學方針的指引下,勞動成了學生的主業,教學顯得隨意。但是,給我們上課的老師很敬業,教材未到,編寫講義,因材施教,培養興趣。講故事、唱歌曲、上晚自習等等還是把我們吸引到學校,學校成了我們的精神家園。現在只要《陝北窯洞住上了北京娃》《紅星照我去戰鬥》的旋律響起,腦海中就會湧現出初中求學的一幕幕,就會想起那些老師,那些同學。也正是那時代的缺憾,造就了鳳翥的美名。文藝匯演使鳳翥村登上了鎮雄縣人民會場的舞臺;羅坎鎮籃球運動會,鳳翥代表隊穩居冠亞軍寶座。那時的教學,雖沒有現在規範,但也培養了不少人才。僅我們鳳翥附設初中5班, 20多個學生,屈指數來,村官、公務員、教師、醫生就有10多個。


隨著教育事業的規範發展,鳳翥附中成為歷史。但是,鳳翥花園式的松林坪小學與坪上小學遙相呼應,規範整潔的幼兒園聳立在綠樹叢中。鳳翥教育,各個歷史時期,在羅坎鎮乃至鎮雄縣都展現了自身優勢。


中國夢,國家夢,鳳翥夢,鄉村夢。所有的美夢,在新時代都會夢想成真。鳳翥騰飛,指日可待。

張遠偉,男,漢族,昭通鎮雄縣羅坎鎮人,生於1963年4月,中共黨員,高級教師,文學愛好者。有作品散見於《鎮雄報》、《赤水源》、《烏蒙文藝》等。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