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真題】2019年國考 《申論》真題卷(副省級)及參考答案


【申論真題】2019年國考 《申論》真題卷(副省級)及參考答案

第一題

題目:根據“給定資料1”,概括S市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的舉措。(10分)

要求:全面、準確,不超過150字。

【解題思路】

該題屬於常規的歸納概括題,給定資料1每一段分別介紹了一個方面的做法,也就是7個具體做法,這7各方面又存在雜糅的情況,將其分類歸納即可得出答案。

【考點識別】

1.題目要求概括“S市”的舉措,和區縣、鄉鎮比較,市一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要站在全市高度,所以概括其鄉風文明建設工作要體現市一級的大視野、大手筆,比如召開工作大會“按照典型引領、整體推進、總體提升的方針”就是宏觀層面的舉措。

2.概括的是“舉措”。何為“舉措”,既“是什麼”,S市在鄉風文明建設方面具體做了哪些工作,比如開展“美城行動”;至於這些舉措帶來什麼效果,比如“綠化、美化水平顯著提升”則不是本題考察的內容。

【參考答案】

1.整體推進、典型引領。召開工作大會整體部署鄉風文明建設,打造示範、標杆村居。

2.黨建統領、配強隊伍。健全基層治理體系,把支部建在小組上,實施固本強基工程,選派幹部和大學生駐村。

3.專項行動、改善環境。開展“美城行動”,治理農村人居環境。

4.文明鄉風、強化德育。修繕活化文化遺存,建設主題公園、開辦道德講堂。

第二題

題目:假如你是被派到Y縣的調研組的一員,請根據“給定資料2”中的調研記錄,就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寫一份調研報告提綱。(20分)

要求:(1)緊扣資料,要點完整;(2)內容具體,條理清晰;(3)不超過500字。

【解題思路】

這是一道常規的公文寫作題,2017年國考副省級卷第二題就曾考察過撰寫考察報告提綱。此類題目按照背景介紹+具體做法+經驗提煉的方式整理即可。

【考點識別】

1.身份是“被派到Y縣的調研組的一員”,應該屬於上級“派”往下級,所以要在報告中體現較高的站位,不能零敲碎打的把地方經驗羅列了事。

2.根據是“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言外之意是,山岔村有些做法或許比較普通,不值一提,甚至有些做法未必值得肯定,要注意區分,比如建成“人造草坪球場”這一做法,使用率未必高但養護成本較大,就不值得推廣。

3.此題是公文寫作而非歸納概括,不能只歸納、不提煉。系統看待山岔村值得肯定的做法,就應該對其具體經驗有昇華、有整合,把發展思路描畫出來。

【參考答案】

關於Y縣城關鎮山岔村發展經驗的調研報告(提綱)

Y縣城關鎮山岔村原是貧困村,近年來,在當地幹部群眾共同努力下,該村於2013年實現整村脫貧,並先後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市級衛生村,目前已被列入小康村建設項目。經對山岔村實地調研,我們認為該村快速發展的主要經驗如下:

1.主動拔窮根,完善基礎設施。統一徹底改變貧困面貌的思想自覺,積極聯繫上級部門和金融機構,籌措整合資金,硬化村內外道路、配備照明設備、修建文化宣傳基地,新建小學、幼兒園,顯著改善基礎設施狀況。

2.精準抓經濟,發展現代農業。鼓勵農戶成立合作社,引導種植經濟作物,發展現代養殖業;村黨支部幫助貧困群眾爭取貸款,開辦採摘園、農家樂等,群眾收入明顯增加。

3.向內挖資源,做強旅遊產業。以建設美麗鄉村為契機,開發自然景觀和人文資源,建設歷史文化藝術牆、烽火夕照長城牆等,恢復重陽民俗文化活動,建成避暑休閒的美麗村莊。

4.文明樹鄉風,改善社會風氣。恢復具有歷史傳承的水磨,在農家門戶醒目位置普遍懸掛家規家訓,改善了群眾的精神風貌。

綜上,山岔村快速發展的經驗,體現出“幹部+群眾”齊心協力,“經濟+文化”協調發展,“農業+農村”同步並進的發展思路,值得借鑑推廣。

第三題

題目:某政府舉辦了一個農村發展戰略研習班,其中一項研習內容是“盧作孚的鄉村建設構想”,假如你是工作人員,請根據“給定資料3”,圍繞盧作孚的鄉村建設理念及其現實意義,寫一份導學材料,以指導學員更好地學習。(20分)

要求:(1)內容全面、準確;(2)層次清楚,分條作答;(3)不超過600字。

【解題思路】

這是一道創新的公文寫作題,在近幾年的國考、聯考中尚未出現過“導學材料”的文種。顧名思義,“導學”應該是引導、指導他人學習,這就要求“導學材料”邏輯清晰、重點突出。在此基礎上,按照常規的背景介紹+具體做法+經驗提煉的基本公式也可完成此題作答。

【考點識別】

1.學習班的主題是“農村發展戰略”,這就要從戰略角度分析推動農村發展,而不是個別做法、瑣碎經驗。

2.要求“圍繞盧作孚的鄉村建設理念及其現實意義”撰寫導學材料;同時,題目要求“層次清楚,分條作答”,這就要分別結合“鄉村建設理念”和“現實意義”,在答案中體現出分點作答。

【參考答案】

關於盧作孚鄉村建設構想的導學材料

盧作孚被譽為“北碚之父”,被稱作中國現代史上“鄉村建設三傑”,對“鄉村現代化”有深刻見解,並身體力行在嘉陵江三峽鄉村探索鄉村現代化建設,為我們今天推進鄉村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盧作孚的鄉村建設理念,可概括以“立人”為中心,全面推進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建設協調發展。盧作孚認識到,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從鄉村流向城市,必須先加強人的教育,才能避免現代化進程中的問題。具體講,在政治(自治)上,注重公共事業由大眾支持,形成大眾管理公共事務的方式;在經濟上,注重以集中力量建設經濟,以人民富裕實現國力強勝;社會上,注重發展公共文化娛樂建設的同時突出“人”的建設,培育新的“人民”;文化上,注重教育事業,更強調加強鄉村建設的科學研究;生態上,注重環境保護,努力把鄉村建設成清潔、美麗、有序、宜居的淨土樂園。

盧作孚鄉村建設理念的現實意義,主要體現在3方面。一要把鄉村現代化發展擺在突出位置,在抓好鄉村現代化建設的基礎上,推進城市現代化;二要把“立人”理念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結合起來,堅持以人的現代化推進鄉村建設;三要把多方面協調發展和全面推進“五位一體”發展結合起來,克服發展短板,系統全面推進現代化推進鄉村建設。

第四題

題目:根據“給定資料4”,談談你對“作為精神資源的鄉村文化”的理解。(10分)

要求:準確、全面、有條理,不超過250字。

【解題思路】

這是一道常規的言語理解題,重點要把鄉村文化的“精神資源”是什麼說清楚,把“精神資源”和人的關係是什麼說清楚。再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的公式,簡要說明如何對待鄉村文化。

【考點識別】

1.為什麼說作為“精神資源”的鄉村文化,而非“物質資源”或其他資源,這需要考生在答題時做好辨析。

2.如何看待鄉村文化是“精神資源”這一屬性,這種資源和人們有什麼關係,也需要考生作出說明。

【參考答案】

我認為,鄉村文化能讓人們體驗豐富的精神生活,故其屬於精神資源。首先,在資源的屬性分析上,鄉村文化雖然依託於客觀物質存在,但對人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精神層面,所以鄉村文化屬於精神資源。其次,鄉村文化還是一種獨特且重要的精神資源。人們在鄉村最能享受到大自然的薰陶、體驗民間風俗,這種獨特資源在城市中是匱乏的;人們還能在體驗鄉村文化中感悟生命意義、重新發現生活、感知永恆存在、體驗共享狀態,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所以,鄉村文化作為一種精神資源,需要我們保護、值得我們體驗。

第五題

題目:“給定資料5”結尾寫到:“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都是應該而且可以互補的;理想的生活狀態可能還是在城、鄉之間自由遊走。”請結合你對這句話的思考,自選角度,聯繫實際,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觀點明確,見解深刻;(2)參考給定資料,但不拘泥於給定資料;(3)思路清晰,語言流暢;(4)字數1000-1200字。

【解題思路】

這是一道常規的綜合寫作題,“給定資料5”對整篇材料的主題進行了昇華,不再侷限於某村某城,而是從人的角度看待城鄉現代化發展。所以,寫這篇大作文也要在結合給定資料的基礎上適當昇華。

【考點識別】

1.這道題的主題是城鄉協調發展,而城鄉發展是了人而發展,城鄉建設是依靠人來建設。所以,大作文的重點,不僅僅是抓住城市與鄉村的關係,而要通篇貫穿一個“人”字,體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2.“給定資料5”寫到“城市文明和鄉村文明,人造文明和自然文明”出現了4次“文明”,可見此篇作文應站在人類文明的角度認識人的發展和城鄉發展。

3.該套試卷作答字數總量較大,建議同學合理安排時間,注意書寫清晰,卷面整潔。

【參考例文】

城市與鄉村,要“銜接”不要“嫁接”

“我國城鎮化必須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城市工作必須同‘三農’工作一起推動,形成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新格局。”時隔37年再次召開的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以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為出發點,明確指出了未來城鄉協調發展的方向。3年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逐步形成了橫向錯位發展、縱向分工協作的發展格局,城鄉協調發展的趨勢愈發明顯。

但仍須清醒的認識到,城鄉協調發展的成效並不穩固。當前,一些城市仍然存在盲目無序的擴張態勢,霧霾繞城、垃圾圍城、汽車堵城的“城市病”沒有根本性扭轉。與此同時,空心村空殼村大量存在,鄉村留守流動兒童沒有完全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農村這塊實現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亟待補齊。

一頭是“容不下人”的城市,一頭是“留不住人”的鄉村,進一步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的命題該如何解決?

城市與鄉村,協調發展要主動“銜接”。在很多城市,人們節假日驅車前往周邊鄉村度假已成為新的消費方向。到田地裡、溪水旁、莊園中體驗一日農家生活,許多采摘園、農家樂頻頻出現爆滿。是什麼原因導致人群從城市到鄉村的反向流動呢?正因為鄉村的田野風光、地方民俗是獨一無二的精神資源,正因為鄉村拒絕和城市同質化發展,走一條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內挖資源發展的路子,才把人們從城市中吸引到鄉村。可見,城市與鄉村並不是對立存在的兩個空間,當城市的馬路和鄉村的土壤有機銜接在一起,才打通人們雙向流動的通道,才能在人的現代化發展中帶動城鄉協調發展。

城市與鄉村,協調發展要杜絕“嫁接”。當前,城鄉一體化存在一個誤區——將城鄉一體化變為城鄉“一樣化”,以為把農村變成城市就實現了鄉村現代化建設。於是,一些地方建起了一排排洋樓,村子裡卻失去了往日的熱鬧和親近;仿建了歷史文化街區,卻遊人寥寥、門可羅雀;引進了高能耗、高汙染的企業,如今卻屢屢發生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事件……這些問題都深刻的暴露出,要正視鄉村現代化發展的需求,要正視鄉村獨特的經濟社會基礎,不能隨意把城市發展套路“嫁接”到鄉村發展的思路上,而應尊重鄉村發展的內在規律,尊重地方百姓的實際需求,擦去塗抹在鄉村面子上的那層光鮮粉脂,腳踏實地打造宜居宜業的現代化鄉村。

城市與鄉村的協調發展,既要“協調”,也要“發展”。只有深刻認清為了誰發展和依靠誰發展的根本性命題,只有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城市和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才能實現高質量的現代化建設,才能讓廣大群眾收穫幸福感、獲得感。

【申論真題】2019年國考 《申論》真題卷(副省級)及參考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