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肉經濟”——演員的自我修養

俗話說,不想當將軍的廚子不是好司機。

現在影視歌三棲的明星真的很多,原本是無可厚非的。比如郭德綱說相聲成名,幹起了主持人的行當,主持時的妙語連珠,隨機應變;黃渤,當之無愧的影帝,在出道前就做過歌手;趙薇,演員、導演、投資人。人的天賦和潛力遠比我們想象的巨大,曾有研究顯示我們的大腦開發只用到了十分之一,總之,術業有專攻也不妨礙多才多藝,人生是一個大舞臺,盡情去嘗試、展現你的精彩。

“鮮肉經濟”——演員的自我修養

但是佟大為最近在一次採訪中所闡述的觀點卻是不肯認同的。他提到“演員是一個青春飯,自己入行就開始聽別人說‘花無百日紅’,所以做投資,是為了家人、自己長期規劃,也為了不想被時代拋下。”

這話乍聽上去,覺得和他一直以來的好男人人設很相符,有責任感,有緊迫感。實際上是不是可以說他對自己的演員定位有偏差,沒有職業素養和事業進取心呢?

在我的記憶中,佟大為的初次熒幕形象大概是《玉觀音》中和孫儷、海清的合作,當時他們都沒什麼名氣,應該算是巖男郎、巖女郎吧,海巖的電視劇還真是捧紅了不少演員的。

“鮮肉經濟”——演員的自我修養

小編概括了一下,佟大為的作品《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奮鬥》、《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中國合夥人》,感覺這些角色雖然各有不同,但是性格的差異比較小,印象是本色出演。相對比之下,《金陵十三釵》、《冰河追兇》、《親愛的》、《蘋果》等影片中的角色演繹有所突破。

總之,中肯的說,把他定義為沒有演技的小鮮肉,我是不認同的,如果讓他來參演《人民的名義》,個人感覺對侯亮平一角的演繹會更深刻,不過演技的提升空間還是有的。

“鮮肉經濟”——演員的自我修養

而就是這樣的他,選擇做投資本身不算什麼,我也相信會有專業的團隊幫他運作,但是身為演員,把這個職業定義為青春飯,是不是有點不恰當了?在現在演藝圈浮躁,大家紛紛吐槽“小鮮肉”沒有演技卻很紅的時候,這樣的觀點表達是很不好的示範。

“鮮肉經濟”——演員的自我修養

最近比較受大家好評的影視作品《白鹿原》中何冰的演技可圈可點,他是我很敬佩的一名演員。他的戲路比較寬,他可以是《大宋提刑官》中木訥、不苟言笑的宋慈,他也可以是《傳奇大掌櫃》中的厲秋晨,滿腦子壞主意、無賴,但也有點痴情,他也是《白鹿原》中的鹿子霖,一輩子都在和白嘉軒較勁、使壞,但骨子裡有人味兒······在一次《圓桌派》的談話中,他談到自己與《白鹿原》的情緣要追溯到九十年代,“本來想演話劇版中的鹿子霖,但那時候太年輕,演了黑娃,沒想到在電視劇版中出演了該角色,但是現在的他對白孝文這個角色更感興趣,想要嘗試。”

他更符合小編對演員的定義,能夠琢磨不同的角色特點,演繹出不同的風格解讀,這不僅僅是戲路寬,這是演技,是一個演員畢生的修養,這是職業賦予的要求,在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閱歷,嘗試演繹不同的角色。

“鮮肉經濟”——演員的自我修養

何冰在節目中也坦言,面對“小鮮肉”的市場,感覺到危機,在家裡等著片約的電話,也有壓力,真想聽他談談自己是如何度過這些日子的?選擇演話劇、做節目、做投資等等,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首先他是一名演員。

在中國的明星效應太強了,粉絲經濟,靠喊麥直播就可以月入百萬,明星靠自己的影響力開餐廳、搞服裝品牌,輕輕鬆鬆就可以打造一個品牌,可以容易地掙錢,誰還會在乎“術業有專攻”?

彩蛋

“鮮肉經濟”——演員的自我修養

“鮮肉經濟”——演員的自我修養

“鮮肉經濟”——演員的自我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