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結婚到底有多難?

新大風歌


農村結婚到底有多難,難於上青天!

這幾年來,農村的光棍越來越多。而這些光棍中,不僅有讀書讀了一半就去打工的大齡青年,還有讀了大學的大學生。至於他們到了結婚年齡還不結婚的原因,下面我給大家一一說道。

①:男女比例失衡

眾所周知,男女比例失衡。男人的數量遠遠大於女人。這就導致女方的選擇的餘地特別大,女方抱的心思就是:“我看不上你,我可以再找別人,反正追自己的人一大推自己又不怕嫁不出去。”結果,有些女人天天相親,男方成了“待宰羔羊”。

②:彩禮問題

農村彩禮有的高達30萬,這絕不是道聽途說。作為一個普通農民,一輩子存的錢也全用於孩子的教育支出,再能存下10萬塊已經很不容易了。但是農村女孩的彩禮往往是有房有車,禮金30萬,這種擱一個普通農民,結婚簡直就是不可能的事。

③:女方總想嫁有錢人

現在,只要一部手機,所需要的信息就全知道了。有些農村女人,讀了小學三年級,結婚的時候先要一個蘋果手機,便宜的不要。女方開始越來越物質,總是幻想不奮鬥就擁有一切,殊不知結婚後,卻要還鉅額的債務。

綜上所述:農村結婚真的對經濟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家裡沒有四五十萬的存款,這婚真的不敢結。若是沒錢結了婚,也是無法長久的,現在的離婚是說離就離,離了婚帶孩子的女孩仍要高彩禮,關鍵即便這樣,還是有很多男人翹首以盼。


天地坊


我弟弟2017年結婚,我們家花費60多萬。

我老家那邊,結婚男方都得花費幾十萬,如果不在縣城買房,金銀首飾和彩禮,外加汽車可能達到20萬,再加上老家的房子裝修和傢俱,也能到25-30萬左右。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在縣城買房子了,縣城的房價一路飆升到6000左右一平,由於認識熟人,降價200,每平米5800買下,88平米的房子花費50萬左右。

當然,後續的裝修傢俱一類的,這部分花銷可以說也是很大的,當然家裡裝修還是選擇平價的價位,裝修和傢俱下來還是花了10萬多;

除了房子就是彩禮了,我們那裡彩禮大概是5萬左右的樣子,甚至有8萬,10萬的,由於家裡買了房,弟妹家裡要求彩禮2萬多就可以;

除了彩禮就是金銀首飾了,買了1萬左右的鑽戒,外加1萬左右的項鍊手鐲;

再說下酒席,我們那裡的風俗是東家辦酒席,邀請的親戚朋友都會送紅包,所以這部分正好相抵,當時好像還餘出來一兩萬。

綜上,弟弟結婚還是把家裡的積蓄幾乎都花了。

所以,農村的婚禮,男方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小毛愛吃豆


16年我結婚的時候,也就酒席的錢比較多,130桌(靈山縣武利/伯勞鎮,酒席一兩百桌很正常),買菜、租臺櫈 等都是我自己家人親為(交給廚子去採購的話會很貴),經我手出去的費用有8萬多吧。

彩禮給了一萬五,丈母孃用來給我老婆置辦嫁妝了。

不過,近這一兩年,好多親戚朋友們結婚,彩禮一個比一個多,那些丈母孃都有點兒攀比的意思,男方好多都把家底掏光的,甚至還需跟親戚朋友借錢……


最熟悉陌生人16873229


現在農村結個婚太難了,彩禮跟酒席沒有十萬根本搞不下來,我一堂弟33歲結婚,一直在城裡打工,家裡已建好婚房,經人介紹跟隔壁村一姑娘相親,相處幾個月決定結婚,丈母孃家要求禮金5萬,三金,婚房傢俱家電全部配新的,擺酒席,農村來喝喜酒的隨禮都是50的多,一場婚禮下來,十二,三萬是少不了的。這個錢對城裡人來說可能不是個事,對農村人來所真的是掏盡了所有,我嬸跟我媽說,自打籌辦婚禮以來,一個多月了,都沒睡過安穩覺。


呆姐在農村


先說一下我們當地情況,我的家鄉是山東魯西南,農村結婚到底有多難呢,首先女孩少的可憐,這是全國普遍情況,媒人領著男孩去女方家見面要排隊,媒婆的中介費要接近一萬。

女方要求:男方最好是兄妹倆(既不爭財產又可以分擔贍養),其次只有一個也可以。兄弟兩個的也可以,但家庭條件要非常好,彩禮要加倍(真為我兩個兒擔憂啊[我想靜靜])。彩禮兩個九萬九,在縣城必須有一套房,還要一輛七八萬的新車,結婚現在都講場面,西式婚禮,基本沒有中式的。


切削一家人


一、女孩成了“唐僧肉”

經歷了八十年代的計劃生育,九零後成了農村重男輕女傳統思想的直接體現者,這一體現的結果是——男孩比女孩多。

這些九零後男孩的父母在二十年前慶幸自己得了傳宗接代的兒子時,絕對想不到,二十年後,他們會為此整日愁眉苦臉,憂心忡忡。

王根發的兒子今年26歲,已經相了四年親。兒子身材高大,長相普通,高中畢業出去打工,一個月六千多元工資。

為了讓兒子在婚戀市場上有點說服力,他拿出積蓄,買了一輛價值十三萬的車。

這四年,他們見了不下三十個女孩,都是附近村子的,都在外打工。

王根發本來以為憑著自家的條件,會在相親中佔據主動地位,沒想到,幾輪下來,他就被打擊得失去信心。

不是女方嫌棄他兒子不會應酬(兒子是個實在人,不會說漂亮話),就是嫌棄他家的房子沒在縣城。

如果對方自身條件好也就罷了,偏偏這些“挑三揀四”的女孩自己條件也很一般——相貌、學問、工作、家庭條件都在中等偏下。

王根發和兒子一氣之下就拒絕了這些女孩,誰知道媒人後來給他們介紹的一個不如一個。

他們後悔了,央求媒人把之前介紹過的再提提試一下,沒想到他看不上的這些女孩很快就訂了親,且男孩家個個有房有車。

王根發的狀況代表了一大部分農村人的現狀。因為男多女少,所有隻要是個女孩,只要沒什麼大的毛病,就可以任意挑選男孩,佔據相親的主動權。

有一些女孩一天之內會被媒人安排相親兩三場。當男方還在忐忑不安地猜想對方對自己的印象如何,今天有沒有失禮的地方,有無可能往下發展時,女孩已經被安排著見下一個相親對象了。

最後,女孩當然會優中選優,男孩子則淪為被“選秀”的對象。

二、 彩禮成了一個坑

在農村,“娶一房媳婦,窮一個家”絕對不是危言聳聽。

就拿我們當地來說,相親當日如果雙方都看“順眼”了,願意做親,就要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見面禮:男方請女方吃頓飯,飯後送給女方見面禮。一般是一萬零一塊,叫“萬里挑一”;也有一萬零七塊,或者一萬七千塊,叫“萬里挑妻”。

過禮:男方要送給女孩兩身衣服、兩雙鞋、兩雙襪子;化妝品一套;箱包一個;三金(金戒指、金耳環、金項鍊);另送彩禮六到十萬塊錢;再送給女方七大姑八大姨每人至少六百到一千塊紅包。

送日子(即商定結婚日子):男方一次性給女方六萬六。

結婚當天:男方要給女方買離娘衣,送離娘錢兩千塊,發家衣(新娘裡面穿的衣服),紅包若干,開門錢,梳頭錢,端茶錢等等臨時發揮的錢(像那種當場拿不出來憤而罷婚的男孩基本上都是杜撰的,畢竟已經付出這麼多了,大多都選擇了忍)。

我們當地發生過一起在結婚當天女方另外要二十萬的,最後男孩只得出去借錢湊齊。

以上花費大約二十萬。

這個花費是在男方已經有房有車,而且還是兄弟一個的情況下的花費。

如果男方無房無車,那是連媒人都不會登門的。如果男方兄弟兩個或兩個以上,女方會要的更多,為自己鋪後路。

還有的圖省事,乾脆一次性要齊,起步價往往是“萬紫千紅一片綠,一動不動”。“萬紫”指一萬張五元鈔票,“千紅”指一千張百元鈔票,“一片綠”指一片五十元鈔票,這個不固定,主要看新郎心意。“一動”指汽車,“不動”指房產。

這樣算下來,一場農村的婚禮大概要花費五十萬左右。至於這些錢從哪兒來的,女孩不會考慮,更不會替男方父母還賬。

所以一場婚禮,就會使百分之八十以上的農村老人掏空家底,甚至債務纏身,把人生的最後一二十年全部用來還賬。

在農村還流行著這樣一句順口溜,來總結現在女孩的嫁人規則:

要找弟兄一個兒的,婆子四十二三兒的,家裡還有存摺兒的,房子蓋在路邊兒的。

三、婆婆成了“童養媳”

九零後男孩的母親是最悲摧的一代人。

在她們年輕的時候,婆婆是一家之主,媳婦要服從婆婆,“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一個“熬”字就說明了媳婦的家庭地位。

到了她們當婆婆的時候,社會變了,媳婦成了一家之主。

這些九零後的女孩在家往往嬌生慣養,即使出身農村,也不會做家務,再加上受電視網絡的影響,出門打工又學會了虛榮。

回到孃家或者婆家,往往都是玩手機打麻將,不懂得謙讓和孝敬公婆,生了孩子也是往婆婆懷裡一丟,自己照樣徹夜玩。

說好聽一點是沒長大的巨嬰,說難聽一點是沒有教養。

而這樣的男孩其實也不在少數。

因為花了大價錢娶了兒媳婦,所以農村的婆婆往往要把兒媳婦高高地供著,不但要做一日三餐,洗全家衣服,抱孫子,哄孫子,更有甚之,還把做好的飯菜端到兒子兒媳床頭,讓這些只顧熬夜玩手機的小兩口坐在床上吃。

我曾經親耳聽到一個農村老頭跑到地裡喊自己的老太婆:“你快點回去,媳婦兒說想吃你蒸的饅頭了。”老太婆就趕緊扛起鋤頭回家去。

有很多婆婆在兒子剛結婚時就對兒媳說:“你們只管出去打工,生了孩子我給你們帶。”

所以很多農村的小兩口把孩子一生,就又出門打工。除了寄錢回家,孩子很少能夠享受到父母的教育和愛。可憐了這些留守兒童,整個人生缺少了父愛母愛,而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

其實,這造就了更多的教育缺陷。

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在農村比比皆是,造成的教育缺陷和社會隱患非常嚴重,等到這輩人長大,在他們心中,很難再有那麼濃厚的親情了。這才是最嚴重的危機。

四、離婚成了家常飯

如今離婚率高的反而不是城市,而是鄉村的九零後。

就拿我們鄰鎮的一個村莊來說,村裡已經有十幾對九零後男女離了婚。他們都在外打工,沒有感情基礎,不考慮三觀和性格是否相合,完全是看彼此的外貌和家庭條件。

他們在父母的安排下,送彩禮、登記、辦酒席、結婚,一步緊跟一步,不能真正意義上相互瞭解和認識,很快相親成家,很快又生了小孩,成家後一切生活又有公婆包辦,沒有盡到家庭的義務,甚至連婚姻的意義是什麼都不知道。

他們不像七零八零後,懂得忍讓,願意湊合。一旦發生了矛盾,不會包容和遷就,很快一拍兩散,也不會顧及雙方老人和自己的孩子。

因為兩人都在外面打工,或者一方在外一方在家務農,夫妻分居,婚內出軌現象也比較嚴重。

有很多年輕夫妻只是靠打電話聯繫感情,很容易出現分歧,婚姻破裂就在所難免。


荊州農人濤哥


近幾年,農村發展水平好了起來,農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可是農村的很多家庭又出現了一個很大問題。比如“結婚難”,很多人30好幾的了,依舊打光棍,單身漢。不能娶妻生子。父母很著急,但是農村的女孩子都往城裡跑,她們看不上農村的小夥,就算是誰家的小夥很幸運找到了對象,但是又要面對一個問題“結婚”這個結婚就是要人命的啊,就邁不過去房子、車子、彩禮以及農村女方所要的三金。這些物質要求滿足不了,誰家的女娃肯嫁給你,就算女方不圖你房子,不管你要這些東西,女方家長也會作死的要這些東西。所以,無奈下只能另作選擇,有些男方父母,在兒子畢業後,永遠的都在催結婚生子的事情,甚至還會讓自己的親朋好友給自己的兒子安排相親,而年輕人呢,總會各種理由的拒絕父母,有的說自己年齡小,有的會告訴自己的父母現在自己沒錢,等賺幾年錢在想結婚的事情,要自己買房子。父母聽太多了年輕人的這些說法,可是在他們心裡可不這麼想,現在娶媳婦太難了,加上在家裡和鄰居嘮嗑,東家長西家短的聽見誰家兒子沒結婚,誰家娶不上媳婦之類的,他們就暗暗著急。所以,父母才會這麼著急,年輕人也不理解。有不少地方的農村還出現了一種怪象,可能因為現實的種種現狀,產生了不婚的想法,這個問題出現後,很多父母非常無奈,怎麼說都不好使。父母安排相親,要麼就不去,要麼就敷衍了事,好像是給父母找對象似的。而且父母越是催婚,年輕人越不想結婚。



海島老三的快樂生活


我就是地地道道農村生、農村長大的孩子,原本結婚娶妻在農村就比較難。近年來農村孩子結婚更加困難。

1.農村孩子首先面臨的是找對象困難。

隨著國家城鎮化的發展,農村中的女孩子只要不上學,都去大城市打工了,隨著眼界的開闊,基本上出去的女孩很少有回來的,這是造成農村娶妻難的一個主面原因。

而農村中學業無成的男孩子,只能從事臨時性、流動性的性的工作,大部分農民工每天在工地上從早忙到晚,身邊的工友全是男性,生活的環境裡基本上沒有女性,交際面太窄,自然難以找到合適的對象。

2.農村孩子即是有了對象,還要面臨結婚難的問題。

就拿我本家叔叔的孩子來說吧,初中畢業後就沒再上學,自學了電焊手藝後就一直在各個工地打工,從23開始家裡就張羅說媳婦,直到今年孩子已經29歲了才算談了一個。

剛開始談女孩子就要求必須要買房、買車,不然就不訂婚,最後沒辦法只能在縣城裡花了10萬首付置辦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房子總價30多萬,所以每個月還要還貸2000多。

好說呆說車先不買了,定婚時,準新娘的“三金”(戒指、項鍊、耳環)自然免不了,這些首飾至少也需要兩萬元。到談婚論嫁了,男方還得給女方彩禮,我們當地的風俗起步價也在6萬元。

此外,在我們當地婚結婚需要在自己的院子裡擺酒席或到縣城請客,婚禮當天還要給新媳婦的“下轎禮、改口禮、媳婦孃家送親小孩紅包、婚慶公司費用、酒席費用等等至少也要花4—5萬元。

綜上,在我們當地,一名農村男青年娶妻成本已經接近50萬。如今一個農村的普通家庭,從地裡的收入僅夠一家的吃喝用,一年到頭攢不下幾個錢,農民的主要收入還是平時打工的收入。按當今的物價水平,一個家庭兩個主要勞動力一年不吃不喝還得別生病也就剩五六萬元錢,要攢夠這50萬得需要多長時間?難怪,很多父母抱怨說,給兒子娶個媳婦得扒父母一層皮。

所以,我想在此呼籲現在的年輕人,尤其是生活在農村的男女青年,一定要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念,移風易俗,通過自身的努力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也希望政府更多的關注目前農村中存在的結婚難現象。


秀嶺虹雲


在我的印象中見過兩次結婚難的情況,雖然不是自己親身經歷,但是你聽後會感同身受。

大約在二十年前,我村一戶人家孩子始終找不到老婆。眼看著比他小三四歲的我們一個個都結婚成家,他的父母自然非常著急。後來經人介紹和鄰村一個有輕微精神病的女孩結成親戚。

臨近結婚時,對方要彩禮一萬塊錢,嚇得全家人死的心都有。有心退了這場婚事,又怕自己的獨子從此打上光棍。

那時候我們這邊農村普遍都窮,借錢自然十分困難。不知道是誰給他們家出了個注意:借糧食。那時候幾乎家家戶戶都在家種地,誰家糧食自然不缺。於是請了個在村裡有威望的人出面,在全村挨家挨戶借糧食,小麥玉米什麼都行、多少都行,當面稱重、記錄,承諾以後還人家糧食。就這樣才把婚事辦完。

雖然他家用了將近五年時間才把欠人家的糧食還完,但這畢竟是後話。

去年鄰村一個孩子倒插門到我村,從訂婚到結婚也花費二十萬之巨。居說在交完親家彩禮後,寡居之母在家中面對被彩禮“洗劫”一空的家境、僅比大兒子小兩歲的次子,浩淘大哭。

兒子的一場婚禮,讓他母親看不到生活的希望。

農村孩子結婚難是個普遍現象,也就有了生個男孩是建設銀行,生個女孩是招商銀行的說法。哪怕就這樣還有很多三十多歲的大齡青年找不到老婆。從這個觀點來看,那些傾家蕩產能給自己兒子討個老婆的家庭,應該是“痛,並快樂的”。

當然,那些結婚非常困難甚至討不到老婆的人,大多優點不突出、家境困難以及自已身體原因等等。而那些優秀的人,即使在農村依然很容易就找到別一半,而且花很少的錢或者不花錢。

怎麼樣,你能從我的敘述中感受到什麼?


萵苣的生活


近幾年,農村發展水平好了起來,農村的生活也得到改善。可是農村很多家庭又出現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結婚難,很多30好幾的了,還在打光棍,單身漢,不結婚,也不能娶妻生子。父母也著急,現在農村的女孩子都進成工作,她們也看不上農村的小夥子了,就是有幸運的小夥子找到對象了,他們又會面對一個新的問題就是結婚,結婚也是一件要命的事情。就邁不過房子,車子,彩禮及在農村女方家要的三金或五金,這些物質上要求不滿足,誰家的女兒肯嫁給你,女方家長也會提出這些東西為要求。

所以無奈下只有另作選擇,在男方父母,會在兒子畢業後,就開始催婚生子的事情,還會讓自己親戚朋友給自己兒子安排相親,而年輕人呢,總會各種理由拒絕父母,有的會說自己年紀小, 有的告訴自己父母現在自己什麼都沒有,等賺幾年錢在想結婚的事情,還要買房。父母聽太多年輕人的這些說話,可是在他們心裡可不這麼想,現在娶媳婦太難了,加上在家裡和左鄰右舍嘮嗑,東家長西家短聽見誰家兒子沒有結婚,誰家取不上媳婦之類的話,他們就暗暗著急,年輕人也不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