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嚮往拍攝什麼樣的照片?也就是你的攝影理想是什麼?

美日記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從事攝影有十餘年了,對自己的拍攝有一些感悟和體會。說到理想,對於攝影人來說,就是自己的藝術追求。我的攝影理想有三個關鍵詞:愉悅、啟迪、正能量。

第一,愉悅。

我覺得,我拍攝的照片應該能給人以愉悅,通過觀看後身心愉快、賞心悅目。

有人說,攝影是一門瞬間藝術,是攝影師不斷做減法的藝術。面對紛繁複雜的萬物景象,需要去粗取精、刪繁就簡,將美好的景象與瞬間留下,呈現給觀眾和讀者。它抑或是美麗的靜物,或人讓人心動的精彩瞬間,又或是難得一見的奇妙事物。總之,這樣的攝影作品能給人觀看或閱讀的快感,讓人眼前一亮,或為之莞而一笑。

第二,啟迪。

看一張圖片,能給人以啟發,讓人有所思,並進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措施。

如上圖所示,蝗蟲聚集在木樁上,造型給人以美感,但同時也讓人思考:這麼多蝗蟲從何而來?如何採取有效措施去防治?不然農作物可能要受損,甚至會帶來滅頂之災。

又如上圖,標題為《誘惑》,牆上的貓面臨的誘惑很多,稍有不慎,可能受到傷害。同理,讓人深思的是:面對毒品,如果人們不拒絕誘惑,最終必然會毀了自己。

這樣的攝影作品,對於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淨化社會風氣等都能發揮一定的作用。

第三,正能量。

唐朝白居易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是歷代文人富於歷史使命感的集中概括。"為時而著"的"時",即時代之意也。"為時而著",對於攝影人來說,就是對時代的關注,對現實社會的關切,對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責任和使命。

為此,作為攝影人就必須傾聽時代的足音,把握時代的脈搏,讓自己的作品隨著時代的節奏一起跳動。就要用充滿正能量的攝影作品去反映時代、體驗時代,為時代而歌唱。這樣的攝影作品貼近社會生活,讓人看後會更加凝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

比如:結合全民抗”疫“,特別是響應居家號召,調適心情,筆者也製作了一些作品。

我的攝影理想就是這些。其實,這更多的是自己對於攝影的體會和感悟,我正在向這個目標去努力。

而要真正做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也願意與你、與所有攝影人一道攜手去探索和創造,去實現我們的攝影理想!

但願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謝謝提問的攝影同行。


蝶舞金沙


大家好,首先感謝問題發起者,這樣的問題看似簡單,但能夠引起攝影愛好者深入思考。

當我第一眼看到這個發問時,我首先想到了哲學三大終極問題,請不要笑,這是真實反應: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發問看似自己的攝影要到哪裡去的問題,但脫離不開前面兩個隱含的問題,我是誰(我的立足點),我從哪裡來(我怎麼走上拍攝之路的)。然後再回答未來攝影之路,攝影理想,否則很容易把不切實際的空想當理想來回答,說成了白日夢[呲牙]。

本人有從事且多年且一直熱愛的工作,在本行業國際頂尖公司從事一些運行管理工作,自認為對本行業的知識信息有所認識,有所掌控,並喜歡面對各位挑戰,沒想到去從事其他行業工作,包括攝影相關工作,所以回到這個問題,攝影純屬個人愛好,對我來說是工作之餘的調劑,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我最主要的放鬆方式,緊張的工作之餘,自己開著車,帶上攝影器材,有時事先規劃好目的地,有時隨意而安,看到什麼拍什麼,獨自聚精會神,屏息凝氣拍些事物,完全進入工作之外的另一種狀態,很是放鬆,愉悅。

回顧過去,我走上攝影愛好之路也有十四五年了,也是與工作相關。十幾年前,公司有一部數碼相機,我用來拍設備狀態,隱蔽工程,工作進度等,照片用於學習,彙報,歸檔等,我也拍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拍著拍著就從溝圖,光線運用,色彩搭配等各方面得到提升,越來越喜歡。後來在上海參加一些攝影展,攝影討論和一些課程,從而攝影水平有所提升,攝影成了一種自娛自樂也可以分享愉悅他人的愛好。回頭看自己拍過的照片,愛人,孩子,親朋好友,路人甲乙;花鳥蟲魚,花草樹木;山川湖泊,自然現象與景觀等。發現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努力拍出美好的一面,令人驚喜愉悅的一面。攝影自然而然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追求與嚮往。

通過上面的闡述,自然引出了我的攝影理想:退休前(還很早[呲牙]),攝影作為愛好,繼續發現美,拍攝記錄美,創造美[鼓掌],不斷提升陶冶自己,愉悅他人的水平[飛吻];退休後,條件允許,擴充攝影空間時間範圍,通過攝影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心][心][心]











ZH三孟


最嚮往的照片,是記錄真實的生活。

真實絕不意味著“不後期”和“紀實”,相反,合理的後期處理有助於更好地傳達圖片想要表達的理念。

不刻意創造與現實相悖的畫面,誇張、戲劇地表達與實際完全不符的觀念。相反,拍攝的畫面本身的各類元素、各種顏色和諧地組合在一起,就是照片的一部分。

攝影帶給我最大的改變是:

多了一隻審美的眼睛觀看這個世界,遇到與自己審美不符的的作品,不著急去否認它。等過一段時間後,再重新審視它。

因為主題越隱含的作品,越需要更多的人生閱歷、知識界面、技能鍛鍊去理解它。


例如看莫奈的部分作品:

莫奈強調對客觀事物的感覺和印象,直接表達對事物的色彩和光影感知,沒有特別誇張畸變的處理。

過了這麼多年,他的畫作一直受追捧,大家從這些看似平和的畫作裡解讀出來自己對於藝術的理念,反倒是這些日常、直觀的表達更能長久使人不能忘記,讓人擺脫對於“好看”的定義。

而攝影也是一樣,好的作品往往讓人忘記對於“照片好看”的狹隘定義。

史蒂芬-肖爾是一位經歷了時間的考驗的攝影師,上世紀70年代“新彩色攝影”的代表人物,如今仍然有他的粉絲穿過大洋彼岸,就為了他的一場攝影展。

史蒂芬肖爾的作品:

拍攝極為常見的生活場景,絕不刻意營造某種構圖,看似這種隨性的拍攝,卻留給了當代人獨特的審美體驗。

推薦史蒂芬-肖爾書《照片的本質》,有興趣可以去看看,裡面有他對於圖片本質的獨特理解,有助於拓寬審美。

思考拍照片時的你?到底在拍什麼?


有答無答


這個問題,像是夢想導師汪峰提的。

攝影是一門大眾化的藝術創造,這門藝術吸引人的,就是她的參與性,還有快速傳播的特性。

至於,藝術的欣賞,那就更加五花八門了。

對於一個有熱情的攝影師,最想拍的,應該是下一次拍攝。


戴太陽


我是攝影行業的從業者,主要做些攝影服務,包括授課和攝影旅遊帶隊。我自己很喜歡拍紀實和掃街,但是出於工作需要,卻把大部分時間用在拍攝風光之上。

很多人會問,拍風光和拍紀實不都是攝影麼?其實不然,如果是有一定拍攝經驗的影友就會知道,風光和紀實拍攝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攝影領域。前者更重視等待,從作品角度反應的更多的是情緒。而後者更看重觀察,從作品角度更多反應的是觀念。

這大概也是把興趣當工作的無奈吧。

圖1圖2是工作。圖3圖4是興趣






攝影猴


我最嚮往拍攝的照片,是能夠表達我自己的想法和意願,達到光線的自我控制,能夠較好的拍攝出自己心中的大片,這樣的照片,能使我一生為之傾倒,每每觀之,便會有無限的遐思。它不具體到什麼題材,也不具體到什麼地方,什麼人物,或者什麼花,什麼糖水,只要能出發我的思緒,即可。



瞬影


拍攝的照片看看。







五金員工陳可為


意境優美的


同喜同樂


記錄我們真實的生活,身邊的一早一木一花,小動物。記錄美麗的大自然風光。記錄動感的運動瞬間。











陳志宏278


我不是專業攝影師,但工作之餘的時間裡,遇到好的景色會不由自主的停下腳步去拍攝,我沒有專業相機,拍的所有景緻都是我用的手機,我沒有專業攝影藝術水平,但是我很喜歡拍攝,也算是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但有個喜歡分享的習慣,也希望能遇到共同興趣愛好者,如果能遇到專業攝影師的話最好,在此真心希望大家能留下你們的寶貴意見和建議,這樣就能拍攝出更好的照片和有緣人一起分享不一樣景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