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錯別字的《蘭亭序》為什麼經久不衰?

南湖船上的D代表


古人對書法的最高評價標準是什麼呢?南朝的王僧虔曾經說過(此人還是王羲之的後人):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方可紹於古人。”

所以,我們看一幅書法作品的優劣,不僅僅是你的字寫的什麼體,寫的好不好看,工整不工整,這些具體的表現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一幅作品的“神采”。那麼問題又來了,什麼是“神采”呢?

神采,我個人認為是一幅書法作品的靈魂,是書法家個人學識、修養以及性情的體現,也是創作書法作品時候心裡情緒的一種自然流露。

古人的書法是有話要說,今人的書法是有字要寫

古人寫書法一方面是筆墨線條的表現藝術,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表達心中所想。因此,古人寫字是在很自然的一種狀態下的書寫,所以作品往往比較隨意、率真、自然。

而當今的書法家們寫字往往是刻意而為,為了參展、為了比賽、為了拍賣,這種書法作品雖然看似精巧、整齊,但卻往往給人一種刻意佈置,精於安排的感覺,缺少了古人那種最自然的東西。所以說:古人書法是有話要說,今人書法是有字要寫。為了寫字而寫的書法,是缺少感情的,缺少生命力的。

明白了這些道理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看《蘭亭序》。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蘭亭序》不是真跡,臨摹的最好的是我們常見的唐馮承素鉤摹的《神龍本蘭亭序》。馮承素是奉旨鉤摹,唐人的硬黃紙鉤摹是對真跡最好的一種複製了,我們今天能看到的二王的各種法帖,最好的一般都是唐人的硬黃紙鉤摹,可謂是下真跡一等。所以現在的《神龍蘭亭》雖然不是真跡,但還是基本能體現出真跡的“神采”的。

《蘭亭序》是王羲之跟幾十個好哥們一起春遊,喝得有點多了之後,興致很高,朋友們飲酒作詩,讓羲之同學為當天的詩集創作一篇序文,於是羲之同學就揮毫潑墨,寫就了《蘭亭集序》,也就是《蘭亭序》,因為是邊寫邊思考創作,因此免不了有些塗抹糾錯,很正常,也正是這樣,所以才真情流露。

王羲之本來就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再加上在興致最高的時候即興創作書寫,文章的內容本身也是非常精美的古體散文,因此,書法的精妙、文章的精美、書家情緒的激情融匯一體,就成就了“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序》的書、文、事、秘這四樣被後來人津津樂道,“書”是說的它的書法藝術;“文”是說的文章;“事”是指這次“蘭亭雅集”被後世文人所爭相效仿;“秘”是說《蘭亭序》有關的各種秘聞、秘密,可謂是經久不衰。

因此,《蘭亭序》雖然是一幅經過塗抹的書法作品,能夠經久不衰,它背後的意義並不簡單。

我是翰墨今香,專注書法文化的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和支持哦。


翰墨今香


您別說,《蘭亭集序》的流傳還真和那幾個“錯別字”甚至塗劃有關!

那天看到一個臨蘭亭序的視頻,一下驚到我了——這位書家在寫完“齊彭殤為妄作”之後,先畫了個墨塊,然後又在墨塊上添了橫豎兩筆。

這個操作讓我目愣口呆!半晌才反應過來——原來這先生在認真地還原羲之塗劃的部分……(見第1圖)。

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通過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愛蘭亭序不僅愛它意韻流動處,還愛它的思路暫堵時,愛它的錯書、別體、通假字……

這是蘭亭“經久不息”、熱愛流傳的第一點原因吧——它擁有古今大量的“腦殘粉”,包括唐太宗和康熙大帝在內。附帶講一句,康熙臨的真心不好看,但他還是一遍一遍地臨(見第2圖)。

第二點原因要從蘭亭序為什麼會出錯上找。

這件偉大的作品其實只是王羲之為蘭亭雅集打的一個草稿罷了,估計他當時還想一筆一劃再抄寫一遍,所以寫起來很隨意。

我們仔細看一下,最初幾行字體還比較工整,甚至放不開,寫著寫著,速度加快,筆劃甩開,行距變小,塗抹增多……

蘭亭序能流傳的第二個原因是,這是一件拋開了功利目的的書寫,也不是為書法而書法的,這種純淨的書寫,才讓這個作品稱得上偉大。

其實蘭亭序不僅拋開了功利目的,還拋開了自我。

蘭亭序字好,文章亦好。王羲之在這篇文裡由美景難在想到人生無常,遂生髮出超出個人的一聲浩嘆:“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它否定了當時流行的“齊生死”的觀念,也是對自我思想的一次超越。

當他全神貫注于思想時,筆墨就跟不上思維了,所以才會有錯,有塗畫!

第三點,這是一件超出自我的作品,所以不可能不被後人喜歡。

無獨有偶,書法史上還有一件“亂塗亂畫”的稿子博得了“天下第二行書”之名——顏真卿的《祭侄文稿》。真卿將自己無以言表的憤怒與痛苦塗畫進尺幅中去,所以獲得了無窮的表現力。(第三圖)

最後,總結一下,凡是,凡是偉大的作品,往往是超越之作——超越功利,超越自我,甚至超越時代的。

——如果不超越時代的話,蘭亭序怎麼還在世間流傳呢?還帶著那麼多錯!





悅華海音


古代的書法不是為了展覽,《蘭亭序》之所以有錯別字,而且還有多處塗改,是因為那是一篇草稿。大家珍視《蘭亭序》,看重的是王羲之處於極其放鬆,心情十分暢快的情況下,淋漓盡致的把他的精妙筆法發揮到了極致。人人以《蘭亭序》為學習的楷模,使《蘭亭序》成為不激不厲,志氣平和,思逸神超的審美標準而世代相傳。

當一樣東西成為大家追崇標準的時候,這件東西的組成元素,就成了製作的規則。自王羲之以來,他的筆法,字體的結構,歷千年而不衰。之所以長盛不衰,是因為我們的審美標準,是建立在王羲之所創造的文字美學的基礎上。而《蘭亭序》是王羲之最得意的傑作,書法它是技能。技能不同於科學。科學能夠在前面的基礎上不斷的積累疊加。技能無論社會的科技有多進步,個人的技能永遠只能從零開始。所以《蘭亭序》至今無人能夠被人超越。



取法乎上。《蘭亭序》作為書法史上最高水平的作品,在古代,能夠得到《蘭亭序》的人,那怕是拓片,無不視為珍寶,加以學習。這其實很簡單,就如我們欣賞人的體貌一樣,不需要任何人來教導,對美的欣賞,是紮根在每個人內心深處的。


子衿書法


我是一人。《蘭亭集序》有各種問題和錯誤,但這就是”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是一份草稿,但是《蘭亭集序》是實至名歸的”天下第一行書“。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的時候,一定肯定會有塗改錯漏的,有兩個原因。

一、《蘭亭集序》一文是千古的名篇,古人寫文章經常“推敲”,寫的草稿有錯漏修改很正常。

我們現在公認的書聖王羲之,寫出了”天下第一的行書“。這是多麼的合情合理的事情,合理的原因就因為實至名歸。

為了更好的說明,要開始講一些歷史故事。我個人比較喜歡稱《蘭亭集序》,因為《蘭亭集序》準確一些。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位軍政高官,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匯成《蘭亭集》,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當然這篇《蘭亭集序》就是《蘭亭集》的序。

再次強調一遍:《蘭亭集序》這篇文章當時《蘭亭集》中的任何一篇,《蘭亭集序》是一篇千古美文。

關於蘭亭“修禊”的畫作很多,其中大多都會有”曲水流觴“的畫面描繪。《蘭亭集序》一文中,有”曲水流觴”這個詞。

曲水流觴,是中國古代民間的一種傳統習俗,後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

二、王羲之寫《蘭亭集序》是微醺的狀態,所以有錯漏也是必然。

王羲之參加的這個蘭亭“修禊”時候,根據種種歷史推論肯定是喝酒的。有點醉的情況下,《蘭亭集序》第一個“永”字,竟然這麼工整。

說明王羲之在寫《蘭亭集序》,影響他寫字的是思考《蘭亭集序》這篇文章怎麼寫,而不是想著把《蘭亭集序》寫成“天下第一行書”。

一人有感

我們中華傳統文化有一種觀點,中庸之道中和之美是最好的。從整個書法史來看,書法審美也是提倡中和之美。

《蘭亭集序》非常符合中和之美,字是實實在在的好。可以隨意都能找到,各種角度讚美《蘭亭集序》字的文章。

關於《蘭亭集序》要特別注意的點,當需要非常準確的說:《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

至少從王羲之出生到現在,廣大人民群眾日常使用最多的書體就是“行書”。《蘭亭集序》是檢驗次數最多的帖子,一千多年過去了。天下第一楷書有爭議,天下第一草書有爭議,天下第一篆書和隸書沒有討論,只有天下第一行書是公認的。

以我的知識,儘可能地客觀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捨。如有補充,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一起進步。

我是一人,喜歡書畫和藝術相關,關注我。19年11月11日滬。


一人筆記


王羲之,他的作品在全球的名聲都非常大,他最為人所知道的作品就是《蘭亭序》,在書法作品裡地位可是不輕的。《蘭亭序》錯別字不少,為啥還被奉為第一行書?歷史會告訴你答案!

他的作品在很久以前的時候,就已經非常受到人們的歡迎了,如果不是這樣,怎麼連無所不有的皇帝在臨死之前,都惦記著這一幅作品,想要讓它和自己一起沉睡在陵寢中呢?!大家都知道,當今你我看見的《蘭亭序》不是真的出自王羲之的手的,而是由名家們模仿寫出來的。但哪怕只是模仿,都讓人覺得精美異常,如果是看見了真品,那就真的大飽眼福了。

《蘭亭序》作為天下第一行書,其地位與造詣絕對是頂尖的存在。王羲之的書法水平,是後人再難達到的一個境界,不少人都稱這作品的行書藝術,是所有行書作品中造詣最高的。很多人都很喜歡這幅作品,所以也就經常拿來看。看得久了有人就發現,這個《蘭亭序》裡面好多錯別字啊,王羲之並不是認認真真寫下的,裡面出現了很多不少錯別字,所以塗塗抹抹的,看上去就不那麼完美了,所以就有人懷疑這作品稱得上第一嗎?

《蘭亭序》錯別字不少,為啥還被奉為第一行書?為什麼蘭亭序如此出名。其實王羲之也不是故意要寫成這樣的,而是因為他在寫下這篇作品的時候,他其實是已經喝醉了的。當時他正和自己的好友相聚,在一個名叫蘭亭的亭子裡酣暢痛飲,一起聊詩詞談人生,突然靈感來了,於是這篇作品就一蹴而就了。所以啊,一個喝醉的人寫的東西,一些塗抹錯誤是很難避免的啊!但這樣一個作品還能世界第一,放大幾倍之後你就知道王羲之有多牛了!如果醉酒的是我們,而且是我們去寫,我們可以寫得出這樣大部分都是工整的書帖嗎?我想大部分的人都覺得這是很難的事情,畢竟醉了酒意識這個東西就很難清醒了,所以王羲之還能寫出來,也可以說明他的造詣是很高的。此外,將這個作品放大幾倍後,人居然發現這個作品裡的每一個“之”字都用了不同的寫法去寫,每一個都有各自的風韻,非常厲害啊!中國書法講究的是一個連續性、連貫性,就是前一個字決定著後一個字,比如前一個字很大,你就不要後一個字小得如黃豆一般,因為這種彼此緊緊得關聯,所以我們的書法在視覺上給了別人很好的體驗,王羲之在這種聯繫中又能創造各種風格,不得不讓人佩服他寫字功力真的驚人呀!你喜歡《蘭亭序》這個作品嗎?





尋夢櫻花


《蘭亭序》的魅力不在於它的內容,或者它有沒有錯別字。

書法的魅力在意,在神,在韻,真正高級的美感,是用任何語言形容都不貼切的。

而《蘭亭序》的真正魅力,就在於它的字的形態,以及字與字之間的勾連,乾脆,瀟灑,一氣呵成。


李清泉


【《蘭亭序》錯別字之“藝術”與酒有關】

王羲之與酒

現在展示在我們面前之書聖王羲之摹本,有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其實是王羲之酒過三巡之大作,故有好幾個錯別字,但還被冠以“錯別字藝術”,是人世間罕見的一幅寶書。

《蘭亭序》之真跡,我們無緣且永遠都欣賞不到,那只有通過後世古代書法家的摹本欣賞而己,其真跡據傳已經被唐太宗李世民帶到自己的陵墓之中。

《蘭亭序》神奇之處

我們在欣賞到《蘭亭序》摹本之時,發覺這幅作品真的是太神奇了,這就是這幅作品之真諦所在與經久不衰之根本原因:

《蘭亭序》這幅作品,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就是“雜”而不亂,這幅作品上的這些塗抹也是酒過三巡的完美點綴,其藝術水準是其他任何書法作品能夠比擬的,這種微妙的碰撞與經典真的是太巧合了,“無巧不成書”之詞,就是對這種巧合的最好註解。


歸趙


《蘭亭序》通篇28行,324字。文意從容豁達,大氣磅礴。整篇文章雖然塗改眾多,但揮毫盡興,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沒有一點中規中矩。但佈局又自然流暢,字雖大小不一左右傾斜,卻不失和諧。

通篇文字骨力深厚,用筆瀟灑。每一個字都像一個俠客拔劍起舞。一個“之”字21種寫法,又突顯了王羲之的與眾不同的藝術能力。《蘭亭序》在當時的創作環境下,對通篇文章的注入的思想、情感、技巧、已達巔峰,很難超越。

唐朝《蘭亭序》又被帝王家收藏、臨摹、傳承,民間很難看到真跡,故又無形抬高了它的身價。它字體又變化無常視覺衝擊力強,但又萬變不離其宗,令歷朝歷代書法家趨之若鶩爭相臨摹,所以奠定了《蘭亭序》經久不衰的地位。


細談砸評


現在見的是蘭亭序草稿的摹本。當時王羲之是不滿意的,回去後又寫了好幾遍,更不滿意,因沒那壯態了,只好如比了。這和祭侄稿差不多,只不過是兩種心情下的產物,不可複製。



雲雪書畫


因為錯別字更增加了《蘭亭序》的真實性和藝術性,從而使之更具經久不衰的魅力。

《蘭亭序》是“書聖”王羲之的作品

就書法來說,王羲之是毋庸置疑的書法界最高的那座山峰,他“書聖”的地位是後世學書之人所公認的,要想達到一定的書法境界,王羲之的書法是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而《蘭亭序》作為王羲之的巔峰之作,更是受到後世書者頂禮膜拜。

錯別字讓《蘭亭序》更加真實、和諧

《蘭亭序》經久不衰的原因不只是因為他是“書聖”王羲之的巔峰之作,其中作品的真實不矯揉造作也起著很大的作用。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與朋友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城(今浙江紹興)的蘭亭聚會,喝酒聊天作詩,所以作品編輯為《蘭亭集》,然後王羲之為之書寫序文手稿《蘭亭集序》。

彼時王羲之酒已微醺,趁著酒意提筆書之,一氣呵成。據說第二天酒醒後又振作精神重寫了幾遍,但感覺都沒有第一遍即興所做寫的好,儘管有塗改有錯別字,但通篇神采飛揚,字體和書意渾然一體,瑕疵也顯得是那麼的自然、合理。

當王羲之發現自己第二天抖擻精神重新寫的作品,並沒有當時臨場發揮寫得好的時候,他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書法講究自然和諧,刻意的矯揉造作只能起到反作用。

王羲之寫《蘭亭序》,可能更多的是在揣摩文章內容,並沒有刻意注意書體,所以出現錯別字更加凸顯了《蘭亭序》的藝術性

正是因為《蘭亭序》是王羲之在那種自然和諧隨意的氛圍裡一揮而就的,所以更加體現了他登峰造極的書法水平,更彰顯了他瀟灑飄逸的文人情懷。

對於王羲之而言,他就是在一種輕鬆愜意的狀態下寫了一篇文章而已,並沒有特意去準備用什麼字體來詮釋這篇文章。所以出現錯別字也都一帶而過,沒有特意去修改。這在無形中更加凸顯了《蘭亭序》的藝術性,使之歷經時空而經久不衰。

綜上所述,就是《蘭亭序》即使有錯別字也能經久不衰的原因。

(歡迎點擊關注墨魚軒書畫,閱讀欣賞更多文史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