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探索法正寺“烤茶之道”

據《經》記載,早在唐朝時期,人們便有飲用烤茶之習,古人將制好的茶餅直接放在炭火上,待捲曲的茶餅伸展開,再近火炙烤多次。雲南雖是茶源地,但古時製茶的技藝並不精進,也許這樣便發明了獨特的用陶罐烤茶的方法。

烤茶是雲南少數民族艱苦勞作的能量之源,也是節慶待客的靈性之物。所謂“每日必飲三杯茶”。

第壹杯·靈鳥銜香

這第一杯茶名為靈鳥銜香,意為福滿人間。此時茶湯淺黃,茶味清香淳真。糊米罐罐香的茶葉講究用哀牢的青茶,這種普洱茶消食健胃、降低膽固醇,在勞作一整天后,一家老少圍坐在火盆旁手捧香茶,是一天中難得的悠閒時光。

烤茶是大理地區白、彝、漢等民族飲茶的一種方法。烤茶有清心、明目、利尿的作用,還可消除生茶的寒性。

第貳杯·靈生護香

第二道茶名為靈生護香,意為苦盡甘來,情深意長。

此外,由於烤茶素有相婿之說,抖茶罐的茶師大多為年輕男孩,女孩只在一邊添料幫忙。當然,“百抖茶”的確也是個力氣活。

烤茶又稱“百抖茶”,上好的茶葉需要在罐中不斷的翻滾,茶香四溢。

第叄杯·自然之禮

第三杯茶名為自然之禮,意為大自然之饋贈。

烤茶,對粗獷的少數民族來說,彷彿一位可以託付現實人生的摯友,早出晚歸,小病大痛,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每一天都少不了它。

先將特製的小土陶罐放在火塘邊或火爐上,先把陶罐烤熱後,再放入茶葉,然後不斷抖動小陶罐,使茶葉在罐內慢慢膨脹變黃,待茶香四溢時,將沸水少許衝入陶罐內,此時“磁”的一聲,陶罐內泡沫沸湧,茶香飄溢

大理—探索法正寺“烤茶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