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彭于晏,1982年出生,是中國臺灣影視男演員和歌手、一步步從奶油小生走到硬漢的他。

從小的時候,彭于晏就是個廣告小達人,從幼兒園大班的時候就被挑選拍廣告,一直到後來成年出名了之後,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一定是“飯後來兩粒”的益達廣告。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13歲的時候,彭于晏就隨家人移民到加拿大,2002年外婆過世才回到臺灣。受導演楊大慶的邀請出演偶像劇《愛情白皮書》,2003年的作品《戀香》,2004年的作品《仙劍奇俠傳》,胡歌、劉亦菲主演的仙劍第一部,彭于晏在那個時候是男配角,飾演單純可愛的唐鈺小寶。而小編也是因為這個劇才知道了他。唐鈺一生只愛阿奴一個人,為了阿奴斷臂為,正義凜然堪稱完美。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隨後的作品不斷,塑造了很多不同風格的人物。

2005年他出演了《海豚愛上貓》的電影。彭于晏為了更為完美詮釋這個角色,挑戰自己,首次嘗試扮演有自閉傾向的年輕人,化身為一名訓練師一起與海豚生活,並在帶你應拍攝完成之後通過了海豚訓練師的正式考核獲得了資格認證。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2007年出演鈕承澤執導的電視劇《我在墾丁天氣晴》,這個作品使得彭于晏入圍了2008年第43屆臺灣電視金鐘獎戲劇節目最佳男主角,而因為拍戲的關係,他在墾丁一呆就是四個月,結識了很多當地的好朋友,瞭解屬於墾丁的故事、文化和魅力,後來還出了一本關於墾丁的書,記錄自己記載墾丁的一切。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2009年彭于晏接演了勵志電影《聽說》,在這部電影中,彭于晏努力學習手語,苦練到手抽筋,和陳意涵飾演的失語少女全程手語交流。最後這部與臺北聽障奧運主題結合的影片好評如潮,獲得很不錯的票房,辛苦也是值得的。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讓他火起來的是2011年的《翻滾吧,阿信》。影片中化身專業體操選手,為了更加真實,塑造完美體操運動員身形,他進行了八個月的訓練準備,不斷的挑戰自己的體能極限。這正如他角色中所說的,如果你一生只有一次翻身的機會,就要拼盡全力。而這個角色也讓他翻身入圍第4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躋身臺灣一線小生行列。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2013年,為了在電影《激戰》中有完美的演繹,彭于晏在三個月內學會了泰拳、巴西柔術、鎖技等等技能,收穫了超強的口碑,榮登2013年票房第一位,也入圍第5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及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2014年,有了他自己的作品黃飛鴻系列。成為在李連杰、趙文卓之後的又一個黃飛鴻,為了《黃飛鴻之英雄有夢》,他繼續拼命半年,學會了工字伏虎拳和虎鶴雙形拳。電影中的他確實也完美的展示了他的演技,演繹了一代英雄黃飛鴻,入圍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2015年在《破風》中彭于晏飾演一位職業自行車手。在長達一個月的封閉式專業自行車訓練裡,不僅把全香港的山都騎了個遍,而且在最後還拿到了場地專業賽車手證。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在2016年撼動人心的《湄公河行動》,被評為警匪槍戰片新標杆,這其中不乏彭于晏的功勞。他在劇中飾演一名緝毒情報員,彭于晏的隨機應變不同於一般警察的冷靜果斷,給觀眾呈現了亮點。在這部電影中還學習了泰語和緬甸文兩種語言。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這個滿身肌肉卻不誇張的男人渾身四處散發著荷爾蒙,如今已經35歲了,為了將更好的自己展示給大家,他堅持三個月吃青菜和雞蛋,練就和男模一樣的身材。在面對作品角色的時候,他會用最認真的態度去面對,會認真的學習,不是模仿而是學習,甚至追求精緻。這才成就了之後的他。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除了那些帶有打鬥的戲之外,彭于晏還有溫情的一面,《匆匆那年》、《乘風破浪》、《勝者為王》等,都有很好的票房,彭于晏不喜歡讀書,卻考上了溫哥華最好的大學,他很清楚的知道前途和愛好是兩回事,在看不到前途的時候,他不會執著於自己喜愛的漫畫和籃球,即使在忙碌的工作,他也會抽出時間來陪伴自己的家人,他會時不時的帶著麻麻去旅遊,度假之後,還會回憶旅途中遇到的風情和溫情。他喜歡簡單而具質感的生活,他是真實而努力執著的人。


眾所周知:彭于晏是個形容詞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演技的他,用自己的態度和一路走來的作品向我們證明了成功不是偶然,是努力而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