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奮起,鍾鎮濤前妻章小蕙是榜樣

逆境中奮起,鍾鎮濤前妻章小蕙是榜樣

現實生活中誰沒有個沮喪的時候呢?或多或少、或長或短,各自都是住在自己圍城中的人。當昨天晚上我9點多就躺平在床的時候(凌晨三點半即起床工作了),互聯網行業拿著高薪、承受著穩定壓力的高級職員們還在加班,一邊跟我說羨慕我這樣的生活狀態。

我無法解釋,只能一笑,各有各的難題,各有各的驚喜,如人飲水。

逆境中奮起,鍾鎮濤前妻章小蕙是榜樣

《飲食男女》劇照

圍城的存在,是因為你沒有選擇對城,如果選對了,根本只會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誰想出去呢。只不過哪怕選錯了城,日子久了也就深知抱怨和沉吟無用,索性打起精神來面對,我喜愛這份積極樂觀的心氣。

《飲食男女》中,老爺子說過一句話:「人生不像做菜,不能等料備齊了才下鍋。」怎麼能等呢?在困難面前,肯定要動起來啊。先去做,然後才能做對、做好、做錯、做明白。

碎寶集這個公眾號,從開至今已經三四年了,從5月起至今,我幾乎每天都會更新,不管多沮喪或者多難過,多高興或者采烈。我為這樣一個自律勤奮的我感到驕傲。因為我沒有等到料備齊,就下鍋了,且日日不停(我想回頭看也會有羞愧,但我有資格說我不怕)。

在蘇州鯨豚獸,李開開的古董首飾店裡看到1980年代的米奇包

最近在蘇州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他們看到我的公眾號會感到不可思議於我的瞎勤奮。我呈現了一個積極的自己給大家(也激勵著很多人)。

每天打開頁面,寫下這些文字那些文字,都會成為我思緒的見證。每天讓我覺得自己在有章法、有序地生活——這個是非常必要的,對我而言意義重大。數量的累積讓人產生生理上寫作的慣性,好習慣要保持下去——這也就是我不在乎(也不能在乎)粉絲數、閱讀數之類的東西(但以後會讓這裡多一些閱讀價值而非私人情緒)。我也相信質變的前提是量變。

逆境中奮起,鍾鎮濤前妻章小蕙是榜樣

美國作家May Sarton

日記體是一種介於創作和私人行為之間的文本形式,美國就有一位我很喜歡的日記體作家May Sarton(梅·薩藤),我非常喜歡她的《獨居日記》、《海邊小屋》等記錄老年生活的著作。不過我對寫作這件事,沒有太多想法,僅把這裡當做自己練習的場所。

我喜歡這個勤奮的我,這個心無雜念的絮絮叨叨的我。唯一的困擾是,我無法立即變現,這對自由職業者來說是一個不安全隱患,但我也無法著急,沮喪無用。

最近沮喪的事太多。我把這些負面的事情當成是一種訓練,像我把寫作碎寶集當成是對頭腦、語言、生活和自律的訓練一樣。

你們沮喪的時候會怎麼解決?問過幾個朋友,大概無非是吃,喝,放空,睡眠——讓這沮喪的一天早點結束,明日又是新的一天啊。

我一直很喜歡看那些曾經身陷谷底再爬起的明星故事。在人最低潮的時候,你非常容易看清楚身邊每一個人的真實面目。假面只能戴著跳舞。真實面前,我選擇記得別人的好。

那些曾經真誠而熱情幫助過我的人,在我貧困時候毫不猶豫借錢給我且不用我著急償還的人,把我的難題當成自己難題的人,你們是我的一部分。有時有朋友問我為什麼對別人這麼好,我想我做的其實是一種傳遞。我把別人對我的真誠、愛、友善,傳遞給另一些值得的人。愛與善,積極與勤奮,是我喜歡的人生底色。

人是需要活得物慾蓬勃一些的。它是人進步的動力。所以,沮喪的時候我會想一想,鉑金包我要挑什麼顏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