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2019年9月,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1993名18至35歲的青年進行了一項調查,據統計,76.5%的受訪者稱自己過著“倍速生活”:每天睜眼就開始工作,做什麼事情都是見縫插針,根本沒有時間享受生活。更有83.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總是忙忙碌碌的,但收穫遠不及預期。

進公司的時候太陽還沒有升起,下班的時候太陽早已落下,這是大多數上班族的真實寫照。兢兢業業、努力工作,但是每個月工資扣掉房租、房貸、餐費已經所剩無幾了,總是忙得焦頭爛額,卻總是看不到希望,陷入一個越忙越窮、越窮越忙的怪圈

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忙得不知所措

關於如何擺脫窮忙,“斜槓中年”小川叔感受頗深,北漂十年,他先後換了七份工作,從普通編輯到品牌總監,實現了從底層勞動者到年薪百萬的飛躍。為了幫助更多的人認清現狀,及時擺脫窮忙怪圈,他以自身經歷為樣本,把多年來自己對於職場、生活、學習的感悟精心梳理,寫成了這本人生進階指南《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

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

《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是小川叔的第四本書,這本書專為每一個窮忙、渴望改變的人而寫。不僅有作者站在不惑之年對於人生的反思,更包括生活與職場、社交與人脈、演講與寫作多個方法論,語言質樸、深入淺出、方法實用,讀完受益良多。

1. 什麼叫窮忙,以及為什麼會陷入窮忙?

窮忙是指為了生計而忙碌奔波的人,由於同類型人數眾多,由此衍生出一個群體“窮忙族”。窮忙族來自英文單詞“working poor”,日本經濟學家門倉貴史在《窮忙族》一書中,給“窮忙族”下了一個定義:每天繁忙地工作卻依然不能過上富裕生活的人。隨著全球化進程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這個群體,成為窮忙一族。

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其實窮忙併不僅僅指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同樣會陷入窮忙怪圈。尤其是碌碌無為的中年人,他們的處境尤為尷尬:向下無法給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從而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向上對於長輩的贍養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這種模式如果不打破,會一直循環下去。

窮忙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社會結構的固化,向上發展的通道越來越窄,精英逐漸“寡頭化”,底層逐漸“固化”,階層與階層之間的流動越來越困難。不過,我們也不必悲觀,畢竟,哪個時代都有富人變窮,也有窮人逆襲,從創建阿里巴巴帝國的馬雲到草根明星王寶強,無不讓我們看到小人物也有大可能。

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階層固化

窮忙背後的直接原因便是不懂得如何梳理,缺少全局意識和規劃意識。領導給A和B交代同樣的任務,踏實的A會立刻動手解決,而B會先思考領導背後的意圖,在確定任務目標之後再把任務拆分,有針對性地提出方案,B和A相比,自然更勝一籌。雷軍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就是這個道理。

2. 如何擺脫窮忙?

為了逃脫窮忙怪圈,我們不僅要在長遠目標上高屋建瓴,還要在具體執行上深耕細作,雙管齊下,讓自己的忙碌變得高質量和有價值。《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一書中,從職場、演講、寫作三個方面給我們提供了思路。

  • 1)找到職場升遷的內在邏輯

作為下屬,服從安排是第一要義,切忌不要質疑你的領導。沒有人喜歡被否定,領導也是一樣,他們喜歡看到的是傾盡全力的下屬。

當領導交給你一個超出你認知的任務,你要做的不是跟領導抬槓或者拒絕接受任務,而是要想盡辦法去完成任務。首先,從心態上要端正,你要相信,無論是閱歷、還是資歷,既然能做你的領導,能力必定是遠在你之上的,領導有他自己的立場和出發點,你不清楚是你因為你沒有處在那個位置。其次,嘗試換位思考,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揣摩他的出發點,把握工作目標與核心訴求。最後,根據實際情況把大問題進行拆解,從數據、分析、假設等多個角度去完善方案,再報告給領導。

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服從領導安排

作為領導,領導力的培養也是需要進階的,以《西遊記》師徒四人為例,一個稱職的領導需要經歷四個階段。沙和尚:秉持著師傅帶徒弟的原則,重點關注任務層面,工作方式以求穩為主;孫悟空:自信、強勢、業務能力強,但與下屬缺少溝通;豬八戒:溝通能力強,但缺少認知和職業規劃;唐僧:抗壓能力強,把握下屬的成長訴求,幫助他們實現願景。

西天取經需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職場生涯也是如此。從盛氣凌人到心平氣和,從咄咄逼人到幫助他人成長,這個過程無法一蹴而就,離不開時間的沉澱和現實的歷練。

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西遊記師徒四人

  • 2)通過演講培養自信、鍛鍊思維

“海豹人”力克·胡哲,出生的時候就沒有四肢,只在左臀下面有一隻“小腳”。儘管身體殘疾,但是他並沒有放棄生活,他用驚人的毅力和樂觀給自己折了一隻名為“演講”的小船,將自己從苦難的命運中擺渡出來。他成為了演講大師,也幫助了無數人重燃生的希望。

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力克胡哲

演講是一種更高級、更具有美學價值的口語表達形式。就個體而言,通過演講,從不善言辭到侃侃而談,能幫助我們快速樹立信心,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很好的鍛鍊邏輯思維。

作者把演講分為五個部分,分別是:破冰緩和氣氛、提問引發共鳴、提出觀點、講案例、引發思考

破冰環節,要開門見山的進行自我介紹,只有你表明了身份,講明瞭資歷,你才能獲得聽眾的認可。提問環節,需要站在聽眾角度去發問,比如:你為什麼努力卻不能升職加薪?如何寫出10萬+的爆款文章?你是不是重度拖延症患者?通過這種方式,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讓他對你的話題產生興趣。觀點和案例是相輔相成的,故事引人入勝,觀點才能讓人印象深刻。最後留一個引子,讓聽眾自主進行深入的思考、消化觀點,讓這場演講發揮更大價值。

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另外,演講稿和工作彙報在結構上具有相似性,演講能力放在工作上就是彙報能力。一篇演講稿離不開以下幾個問題:

a.你發現了什麼問題?

b.你是如何分析這個問題的?

c.你的解決方案和依據是什麼?

d.你要如何落地執行?

這個框架遵循了黃金思維圈原理,也就WHY-HOW-WHAT模型,從問題的表象出發,追根溯源地找到解決方法,再進一步提出對策,這種方法能夠幫助你快速闡明問題、透過現象看透本質。作為演講者,你要做的就是利用案例和理論去填充這個框架,讓你的演講豐滿起來。

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黃金思維圈

  • 3)利用寫作持續輸出

果戈理說,寫作的人像畫家不應該停止畫筆一樣,也是不應該停止筆頭的。隨便他寫什麼,必須每天寫,要緊的是叫手學會完全服從思想。很多人覺得寫作很難,但其實它和說話一樣,是一個基本技能。而寫作的本質就是表達。

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馭文之首術,謀篇之大端,寫作的第一步便是確定主題,圍繞一個核心去寫作,才不至於跑題。緊接著,要把主旨進行切片,最好通過1、2、3進行分點論證,這叫做邏輯推演。最後,再進行總結,呼應主題。這樣的文章至少從結構和邏輯上來看是緊湊的。

從情感上來說,寫作中運用場景化能夠幫助讀者產生共情

作者在書裡舉了個例子:當年我賺到一筆一萬元的時候,我把一萬元取出來,一張一張鋪在飯桌上,然後整個人趴在上面,想著原來一萬元就是這麼薄薄的一層啊,我現在也是萬元戶啦!

有時候,這種平實的語言反而勝過花哨的技巧,不需要刻意煽情,場景足夠真實,情感自然就到位了,讀者也更容易產生與作者相同的感受。

擺脫“越忙越窮”怪圈,你需要掌握這三個方法

讀《窮忙,是你不懂梳理人生》這本書的時候,就感覺像是一個前輩做在面前把自己這些年來看過的人、經歷過的事、總結的道理向你娓娓道來。這不僅僅是一本傳授方法論的書,它同樣在傳遞著價值觀。

小川叔曾經跟我們一樣,也是手足無措的小人物,但他沒有停留於此,始終像塊海綿一樣,不停地汲取知識和營養,做電臺、學設計、打造IP、跨界網紅,他也許走得不算快,但每一步都腳踏實地。他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一個自卑、渺小的人,可以憑藉不間斷地努力、反思、梳理,成就一段精彩、強大的人生。

惟日孜孜、無敢逸豫。面對雜亂而忙碌的人生,是時候來一場徹底的梳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